我们的中草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中华文化的特点,就以名字来说,一般都具有直观却有深厚内涵两种概念。最难得的是,中草药的名字也多数比较文雅,比如女贞、威灵仙、王不留行之类。
但也有一味中药,它来源于植物,名字却很不雅观,甚至还有点“俗”,却又是历代中医都很常用的一味中药,它就是猪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65ed5d58aad5d8cae4b57054e0c8243.jpg)
皮至黑,块似猪矢,故名之猪苓。有的地方叫黑药,外皮黑褐色,漆亮跟猪屎神似,民间叫猪灵芝、黑猪苓、粉猪苓、黑猪粪、野猪粪。处方别名有知苓、朱苓、地乌桃。
猪苓始出衡山山谷及济阴、冤句,今蜀州、习州亦有之,其皮黑,其肉白,而坚实者佳。木之有余于气与脂者,唯松与枫,松之余为茯苓,枫之余为猪苓。猪苓虽他木皆有,唯枫树下者,入药为良。犹如寄生、螵蛸二物他树亦有,而唯取桑上者入药,亦此理耳。
猪苓受历代中医们的喜欢,尤其是李时珍,更是说猪苓祛湿“无如此快”。意思就是去湿气的时候,再也没有比猪苓要牛的了。
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猪苓入药的记载,历代中药典籍都以“利水祛湿”作为猪苓的主要功用。
人们常常把它和茯苓放在一起对比,认为健脾祛湿的话,茯苓比猪苓合适,但单纯利水祛湿的话,猪苓就数倍于茯苓了。
古代中医甚至说,如果一个人有水湿流注在肠胃膀胱或者而四肢百骸,这时候就非猪苓不可了。
概括起来,猪苓的用途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利水祛湿:
这是猪苓最主要的一个功用,重点强调“通水道”。举个例子,家里的下水道堵了,马桶什么的就会满溢上来,这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疏通下水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42925c28fc1ed109a9ac038d2ffea90.jpg)
人体的水湿堵塞了,身体就会浮肿,这时候就要疏通水道,猪苓就是其中的王道药。比如著名的经方五苓散,就是由猪苓为君组成。
因为中医认为脾主水湿运化,水湿的问题都和脾胃有关。如果是脾虚湿盛导致的水液内停,也可以出现水肿,小便不利,这时候也可用到猪苓。
而肾主水司开阖,和膀胱的气化最为密切,水肿的问题自然也和肾有关。
猪苓对于阴阳两种水湿内蓄都能使用,偏阳虚时时可以和白术附子之类配伍,偏阴虚时则可以和茯苓泽泻之类配伍。
2、利水通淋:
利水通淋和利水湿大同小异,不过这里的“通淋”和现代的淋有一定的差异,中医说的主要就是小便淋漓不尽这类问题。
猪苓是利水通淋的主力军,偏热者常与滑石、生地、牛膝之类配伍。偏血者可以和车前子、白茅根配伍,偏石淋者可以和金钱草、海金沙之类配伍。
3、 祛湿利肠:
什么叫祛湿利肠?简而言之,如果水湿之邪在肠胃太多,就会出现腹泻。猪苓正是通过利水来恢复大便,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常与茯苓、泽泻、厚朴之类配伍。
如果是肠胃里寒湿夹杂,或者素体偏于阴寒而腹泻频繁者,猪苓可以和肉豆蔻之类配伍,起到温阳化湿的好处。
最后对比一下猪苓和茯苓的差异,这也是新学中医的人比较忽视的一个问题,有的人对它们掌握不彻底,要不就干脆一起用,要不就该用茯苓的时候用了猪苓。
它们的差异其实很简单:想健脾就用茯苓,想强力利水祛湿就用猪苓。或者可以说,茯苓是补中有泻,而猪苓则是只泻不补。
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功于利水渗湿。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猪苓新出土时,其味带甘,猪苓淡渗、故曰甘平,味甘平而淡渗,故利水道。久服则水精四布,故轻身耐老。猪苓皮色黑,内质色苍,甘淡而寒,善去热痰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287a54f94b93e7ae0ceef5031f28cd.jpg)
凡草木所生之物,入土即发芽发叶,其有不放芽叶者则感地下阴湿,溃烂无余。惟茯苓猪苓,得木气而生于地下,既不茁萌挺茎,又不溃腐消败,是其却湿可知,乃复久而不变,则非特能却湿,且能化湿气为生气。猪苓味甘淡,性平.主利水渗湿。各种水肿、尿少、湿盛泄泻、淋浊、黄疸等症,皆可使用。配白术,茯苓可治水泻尿少,配苍木、厚朴、砂仁可治脾湿肿满、中脘闷胀等症,配篇蓄、瞿麦、木通可治热淋、小便疼痛不利,配茵陈、车前子,黄柏可治黄疸,配泽泻、滑石,阿胶可治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等症。猪苓与泽泻合用,能增强利水的效果。
猪苓淡渗,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倘阴虚之症,轻用猪苓以泻其水,水去阴亦消亡,必有口于舌燥之症。无水湿之症利之则重亡津液,阴愈虚矣。
猪苓渗利泻水,较之茯苓更捷。猪苓主入肾与膀胱经,专注于渗与利而泄水,泄水的速度比茯苓更加快速。
水肿在临床十分常见,病态水肿一般有肿胀沉重感觉,照镜子眼睑肿,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小腿前侧)时有明显凹陷;体重短期内增长迅速。水肿发生部位多在组织松弛的部位或者下垂部位,如眼睑、面颊、踝部及阴囊等处。不对称性肿是外科疾病。猪苓常与茯苓、泽泻治疗水湿内停病症,如全身水肿、小便不利、下肢水肿、胸水、腹水、淋浊带下、妊娠子肿胎肿、泄泻、湿疟等。
五苓散历来为水肿、泄泻常用方剂,凡属脾虚不运,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宣者都可以使用,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等,全方以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肉桂配伍,共奏温阳化气、行水利湿之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1aa2c9d060ac7160eec47a24d40ced.jpg)
猪苓汤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肾炎、尿潴留等属于水热互结兼阴虚者,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五药合方,以利水渗湿为主,清热养阴为辅,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湿。本方为养阴清热利水之剂,其中有止血的阿胶和清热利尿的滑石,所以用来治疗由于实热之邪侵入下焦血分引起的尿血、血淋等证效果甚好。热邪侵入下焦最易伤耗膀胱与肾之阴液,津枯气燥失却制约小便功能,加黄柏、知母效果更优。
泄水之药,必辅以燥土、疏木之药,方能奏其功。水之为性,非土木条达,不能独行。猪苓散之利水,有白术之燥湿土也,猪苓汤之利水,有阿胶之清风木也,五苓之利水,有白术之燥土,桂枝之达木也,八味之利水,有桂枝之达木,地黄之清风也。若徒求利于猪、茯、滑、泽之辈,恐难奏奇功耳。
猪苓外黑里黄白,手握韧性十足,取两片猪苓泡水,一会儿可逐渐泡开,吃感觉像软泡沫,寡淡而无味,汤汁无味道,唯独咽喉有干涩感。
猪苓由菌核和子实体两部分构成。野生猪苓多在夏秋多雨季节产生子实体,这是发现猪苓的最佳时机。不是特有经验的药农很难找到野生猪苓。十日刨药九日空,一日能补十日工。刨猪苓十天刨住一天也可以过的很舒服,因为一般猪苓都是一大窝可以卖个好价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3eb34c6943e11316af27c75837f1ca.jpg)
子实体即为猪苓蘑菇,主干大,反复分枝,上长满雪白、淡褐色、褐色小蘑菇,最后可干缩成为乌黑色,猪苓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鲜美,俗称猪苓花、猪苓菌,为著名的食用菌。
猪苓药用部分是地下的菌核,菌核多年生,呈块状或者不规则条状或扁圆块状,半木质化,用手按压有弹性。大小不一,形似生姜块状,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根据猪苓菌核特征可以分为猪屎苓和鸡屎苓。有的分生出数个分枝,形似姜块状,俗称鸡屎苓;有的分枝很少,形如瘤状,俗称猪屎苓。
人工种植需要密环菌和种苓,春季是猪苓采挖时间,猪苓一年四季均可采挖和种植,药农多习惯春节前后采挖、种植。猪苓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常见树种为枫、柞、榆、杨、柳等;猪苓为多年生真菌,一般经过2个生长季节即可采挖,收获时注意菌核,轻挖轻放,取出色黑质硬的菌核作商品出售。
用户13xxx03
[赞]
李均
老师讲的透彻[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