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拟入股华为车BU背后,华为欲打造车圈智驾第一品牌?

品驾来吧 2024-07-30 18:29:18

继华为转让问界商标给赛力斯后,二者又有新动作。

7月28日晚,赛力斯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支持引望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领导者,并成为服务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

图源:赛力斯公告截图

这也是继去年11月,长安宣布与华为成立新合资公司后,引望公布的第一个新股东。

事实上,随着新合资公司的公布,余承东就曾透露,会向鸿蒙智行合作车企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甚至隔空喊话像一汽这样的国家队加入。

也就是说,华为希望将引望打造成一个股权结构多元的技术公司。

更深层次的看,华为车BU似乎也在借此重新梳理内部汽车业务关系。

华为车BU成立于2014年,前身是智能网联汽车中心,在多次调整后更名为现在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车BU之下包括华为与车企合作的三种模式:零部件模式、‌华为HI模式、‌智选车模式。‌

去年11月,华为宣布,华为智选车业务升级为鸿蒙智行,升级后,意味着华为与合作车企在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的全方位赋能。

图源:网络

鸿蒙智行合作的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HI模式则是极狐和阿维塔。此外,还有一批搭载华为乾崑ADS 3.0的车型,比如长安深蓝、猛士、岚图等品牌。

过去两年,智选车和HI模式有着清晰的定位和合作模式,而相比于问界的大卖,极狐和阿维塔的市场表现则印证了HI模式的局限性。

与此同时,整个汽车产业进入了高阶智驾竞争,而不造车的华为,显然需要一个全新的模式,来锁定汽车行业智驾圈的一哥地位。

去年4月,问界M5智驾版上市,接着,搭载HUAWEI ADS 2.0的问界M7上市,问界迎来市场逆袭。

7月29日,赛力斯迎来40万辆下线仪式,成为最快刷新40万辆交付的品牌。同时有消息称,长期亏损的华为车BU,今年上半年收入接近百亿元,但是华为并未对这一消息回应。

图源:鸿蒙智行官方

不过可以想见,若想实现车BU的长期盈利,不能依靠单一品牌,而是要让旗下业务和品牌均衡发展。

从此前与华为合作HI模式的北汽转投鸿蒙智行,到长安率先与华为车BU合资成立引望,也是华为车BU业务转型的一个信号。

这意味着,无论是华为还是车企,都在寻求一种更为深入的合作模式。车企想要华为技术赋能,也想擦亮自家的金字招牌;华为想要纵横汽车圈,借智能汽车的发展占据一席之地。

引望的定位,是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车云和智能车载光五大产品线,打造股权多元的技术开放平台。

今年北京车展前,华为发布了智驾品牌“乾崑”,搭载华为ADS 3.0的新车享界S9即将上市。

图源:网络

与此同时,鸿蒙智行旗下的品牌与车型定位也日渐呈现差异化,不同级别车型对于成本控制与华为ADS能力的需求也会呈现差异化。

如何与车企完成更加定制化的技术合作,又不会让华为的研发资源过于分散,这些问题也都指向了引望未来的发展模式。

毫无疑问,乾崑与鸿蒙智舱已经成为华为扔向车企们的杀手锏,赛力斯入股引望,则发出了更强烈的股东招募信号:

从鸿蒙智行到入股引望,意味着车企与华为之间打造全新的、更加深入的合作模式的可能性,鸿蒙智行旗下的品牌与车BU之间的关系将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

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在AITO问界第40万辆下线时表示,后续与华为合作将更加紧密、深入。

关于如今的智驾竞争,此前,品驾在《车企为什么不卷智驾了?》中也提到,智驾的高投入与低回报,让整个行业从高呼全栈自研、下半场智能化的热度中冷静下来,很多车企目前难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并意识到头部集中效应,不再执着于智驾研发。

而此时,华为技术对于车圈智驾竞赛来说,无异于车企在智驾技术层面的弯道超车途径。而一直要打造“中国博世”的华为,新的战略也亟待揭开神秘面纱。

1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