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一个普通农民李常权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家中埋有宝藏。
他听从梦中神秘老人的指引,在家中挖掘,结果挖出了一口神奇的泉眼,泉水中竟游着大量珍稀鱼类。
靠着变卖石头鱼,李常权的年收入一跃达到了30万元,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鱼泉富豪”。
难道美梦真的能成真?
李常权创富传奇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神奇梦境
上世纪末的中国农村,贫穷的阴霾笼罩着广大农民。
在重庆巫溪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一位名叫李常权的农民靠着种植庄稼,勤勤恳恳地维持着生计。
尽管年复一年的辛劳,他的生活却始终难以摆脱贫困的窠臼。
一天夜里,李常权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窗外,夜色朦胧,夏虫的低吟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莫名地让他感到烦躁不安。
恍惚间,他进入了一个奇异的梦境:只见自家破旧的院落突然金光闪闪,珠宝琳琅满目,堆积如山,宛如阿拉丁洞窟一般。
李常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狂喜之下纵身跳进这个令人目眩神迷的财堆,双手抓起满把金银,笑得像个纯真的孩子。
次日清晨,当李常权从这个美梦中惊醒,梦境的细节却已变得模糊不清。
他使劲回想,隐约记得那些财宝似乎就埋在自家院子里。
这是天赐的吉兆,还是单纯的黄粱一梦?李常权的心中充满了疑虑和惶恐。
谁知接下来几夜,李常权都反复做着相同的梦。每次梦里,情节都更加生动,细节也愈发清晰。
终于有一夜,梦中突然出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他用苍老而语重心长的声音告诉李常权.
命运的转机就在眼前,只要在院中将那些宝藏挖出,就能彻底改变一家人的生活。
李常权醒来后久久不能平静。接二连三的梦境如此真实,李常权愈发坚信这是上苍的启示。
思前想后,他下定决心放手一搏,无论如何也要寻得梦中的宝藏。
当李常权把这个看似荒诞的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了妻儿的强烈反对。
妻子一想到丈夫要拆了房子找宝贝,就心疼得直咬牙。
儿女们更是一个个摇头叹气,说爹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净想些不切实际的事。
然而,李常权早已下定决心。
为了筹集资金,他毅然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三亩良田,又四处举债。
村里的机械师傅得知他要挖宝,也跃跃欲试地要来帮忙,想沾一沾“发财”的金光。
就这样,在众人的议论纷纷中,李常权雇了人,置办了设备,终于开始了他的“寻宝”之旅。
消息传开后,李常权挖宝的事情很快成为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少村民聚集到李家,唏嘘议论着李常权年事已高还不甘寂寞,妄想一夜暴富,简直是异想天开。
就连老同学都跑来苦口婆心地劝阻,说挖坏地基会留下无穷后患,得不偿失。
然而,李常权却对众人的非议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
每天,他披星戴月,汗流浃背,带着工人们在地窖里一锹一锹地挖掘。
十米、十二米……随着挖掘深度的增加,周围的流言蜚语也与日俱增。
村民们越来越觉得李常权是个怪人,甚至明目张胆地嘲笑他。
可他依旧不为所动,依然埋头苦干。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常权的积蓄已所剩无几,就连置办设备的钱也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眼看挖了这么久还是一无所获,他的信心终于开始动摇。
蹲在洞边,他抱头痛哭,那些梦中的画面,此刻看来是多么的荒诞可笑。
正当李常权几乎绝望,打算放弃这个“痴人说梦”的举动时,奇迹突然出现了!
意外挖出神奇“鱼泉”
一股清澈见底的泉水突然从洞底喷涌而出,水柱高达数尺,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七彩虹光,如梦似幻。
李常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颤抖着伸出手去接那汩汩清流,泉水入口甘甜,沁人心脾。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涓涓细流中,竟然游曳着成群的鱼儿!
它们个个体态优美,鳞片闪闪发光,宛如一条条银色的缎带在水中起舞。
仿佛听到了召唤,鱼群源源不断地从泉眼中涌出,无论人们如何捕捞,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堪称天赐神泉。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速传播,曾经宁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非凡。
各地游客闻讯赶来,都想一睹这口神奇鱼泉的真容。
村口小摊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就连平日里最懒散的老农,也顾不上去田间劳作,凑在李家门外叽叽喳喳讨论个没完。
李常权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商机,开始向游客收取门票。
每天,泉边人头攒动,快门声此起彼伏。
鱼泉的名气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来参观的人更是车水马龙,一票难求。
原本普通的野生鱼,也因这神奇泉水的滋养而变得肥美异常,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美味。
李常权还充分利用“石头鱼”这一独特资源,精心打造起农家乐餐厅。
只要客人提前预订,当天新鲜捕捞的石头鱼就会被现场加工,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餐饮业务蒸蒸日上,又为李家增添了一大笔进账。
随着鱼泉名气的不断攀升,村里的基础设施也随之完善,政府投资修建了平坦的水泥路,架起了崭新的钢筋水泥桥梁。
昔日破败的农家小院,如今换上了青砖墙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们也在鱼泉旅游热潮中找到了就业机会,或当保安,或做服务员,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老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
然而,天上哪有一直掉馅饼的好事?
转型养殖,学习技术
就在李常权为鱼泉的美好前景憧憬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骤然响起。
原来,随着捕捞强度的不断加大,鱼泉的水位正在肉眼可见地下降,泉水枯竭的危机已经初现端倪。这可如何是好?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李常权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单纯依靠天然鱼泉,是没有出路的。
这个曾经贫困的小山村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
于是,李常权下定决心,开始潜心学习人工养殖技术。
从建设标准化养殖车间,到引进优质鱼苗;从掌控水质指标,到改良喂养配方,每一个环节都困难重重,充满着未知的挑战。
李常权白天钻研理论知识,晚上实操练习,还经常跑到外地,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虚心讨教。
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李常权终于掌握了石头鱼人工繁育的核心技术。
如今,巫溪鱼泉石头鱼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年产量骄人地达到了数十万斤。
但李常权并不满足于此,他立下宏愿,要把“巫溪鱼泉”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名片。
为此,他注册了“巫溪鱼泉”商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品牌推广活动。
他还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搭建起产品销售平台,石头鱼的销售网络如藤蔓般逐步延伸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凭借着品质上乘和品牌效应的加持,“巫溪鱼泉”石头鱼一跃成为农产品界的“网红”,供不应求,名声大噪。
结语
从鱼泉中涌出的,不仅有甘甜的泉水,还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希冀。它启示我们,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必须时刻绷紧生态保护这根弦。
唯有像李常权一样,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才能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正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人民网2016.6.08——《重庆老人因“托梦”挖出“鱼泉”:成天然聚宝盆》
重庆晨报2015.6.22——《老人因“托梦”挖出“鱼泉”汛期泉中大量涌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