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超标!这两种降压药被紧急召回,赶紧看看你家有没有?

轻点红墨 2024-10-26 15:45:26

文|红墨

编辑|红墨

很多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这句老话,然而在病痛之下,人们依然要靠药物维持自己的健康。

可谁也没想到,就连降压药这种很普遍的药物,居然也会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人老之后,最需要依靠的药物,却被检测出致癌物含量超标,一时之间,也让公众们感到强烈的不安。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救命药”变成了“定时炸弹”?

1.降压药的阴影

高血压,这个悄无声息的慢性病,让全球数亿人头疼,为了控制血压,很多患者每天按时吃降压药,把它当作保持健康的重要部分。

然而,曾有新闻爆料,两种常用的降压药,喹那普利和厄贝沙坦被查出含有超过标准的致癌物质。

这无疑给众多高血压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原本用来续命的药物,如今却成了潜在的健康威胁,这如何不让人心生恐慌?

喹那普利是市面上非常常见的降压药,在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2022年,美国一些公司却对外宣布召回某些批次的喹那普利片,因为这些药片中检测到的亚硝胺类致癌物质超标。

无独有偶,2019年,法国的厄贝沙坦也因被检出两种可能致癌的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和N-亚硝基二乙胺(NDEA)——而遭到全球范围的召回。

NDMA和NDEA,这两个名字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它们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的“狠角色”。

研究表明,这两种物质不仅可能致癌,还会严重损害肝脏和肾脏。

换句话说,患者服用的是“治病”的药,却有可能因此“致病”,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药品安全的“病根”

“亚硝胺”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药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毒胶囊”、“假疫苗”等事件,一次次击穿了公众的信任底线。

亚硝胺并非人为添加到药物中的,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意外产物”,这说明,一些药企在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以华海药业为例,这家全球最大的沙坦类降压药物原料药供应商之一,曾在2018年因缬沙坦原料药中检出NDMA而引发全球召回。

后来查出来,从2015年到2018年,这家公司生产的27批原料药里的亚硝胺含量都严重超标。

虽然27这个数字看似不多,但考虑到原料药的巨大产量,其潜在的危害不可估量。

原料药生产环节的漏洞,只是药品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流通和使用,药品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

一些药企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牺牲药品质量,甚至铤而走险生产假药劣药。

欧洲药品管理局暂停了华海药业相关原料药的CEP证书,我国药监局也要求相关企业召回问题药品,并修订了药典标准。

这些措施确实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患者如何自处

当“救命药”可能变成“夺命符”,患者该如何自处?原本对药物充满信任的患者,如今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迷茫。

有人选择立即停药,有人四处打听替代药物,还有人则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吃了这么多年,身体会不会已经出现问题?

停药,无疑是极端且危险的选择,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停药,血压可能会大幅波动,这样容易引发脑中风或心脏病等严重问题。

与其被恐慌情绪裹挟,不如冷静下来,寻求科学的应对方法。

首先,要查清自己服用的药品批次是否在召回范围内,如果不在,可以暂时安心继续服用,但仍需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并定期进行体检。

如果在召回范围内,也不必过度恐慌,亚硝胺的致癌性是长期、大量摄入的结果,短期内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

其次,可以咨询医生,考虑更换其他类型的降压药,降压药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但这些都需要详细咨询过医生之后再考虑更换,千万不要自己去随意换药。

只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保护自己的健康,患者还应关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例如,药品的储存方式。

不恰当的储存环境,例如高温、潮湿、光照等,可能导致药物变质,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此,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要求储存药物。

此外,药品也会有相互作用的情况,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和相斥的药物分隔开,以免危害生命。

“亚硝胺”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之路任重道远。

想要让药品安全不再是“奢望”,需要相关部门和每个人的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健康,让药品回归其治病救人的本质,让每个人都能安心用药,健康生活。

环球网2019-01-24——降压药含致癌物被召回 专家:不必恐慌别擅自停药

中国经济网2019年01月17日——又一原料药现致癌物 华海药业进入多事之秋

界面新闻——沙坦类降压药再现致癌杂质,赛诺菲在海外召回厄贝沙坦等产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