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不止在大厂,父母也能

夏天陈小舒 2024-09-12 10:23:14

因为闪闪的出生,我们家请了一个月嫂阿姨,主要是来帮忙一起照顾闪闪的衣食起居,后来随着相处时间越来越多,我发现阿姨不光带妹妹尽心尽力,也很关注哥哥姐姐。

阿姨带着两个大的一起打卡了很多新奇的体验,像是第一次做电车、第一次摆摊卖东西......

阿姨有时候也会和我们聊她的“带娃观察”,作为我们家的“外人”,站在第三视角,阿姨经常能看到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看不到、说不透的问题。在单纯照顾宝宝之外也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帮助和建议,是一个特别“走心”的阿姨。

最近兴起的一个新型的家政职业引起了我的注意,叫“儿童成长陪伴师”。看到他们的职责说明我发现我家之前这位阿姨这些额外的细心竟然就是儿童成长陪伴师的职责。

我第一次听到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个职业是今年五月份的一个话题#外包父母月入四万,我之前只听说过大厂工作外包,还没听过父母的职责也能外包出去。

我打开招聘软件搜索🔍儿童成长陪伴师,对于这份职业的“官方职责”是:

职责

接送小朋友上下学和课外活动安排,全方位了解小朋友的学习动态并加以监督;

培养小朋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引导小朋友正确的价值观;

让小朋友开拓视野,协助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爱好;

协助家长与学校沟通,完成家校对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状态;

与孩子及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帮助家长认识教育,了解孩子;.

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心理,与家长一同设定可实施的孩子成长培养目标,帮助孩子全面了解自我优势,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现实生活中,陪伴师需要参与的部分只会比官方的职责多,不会少。这是一位在杭州的陪伴师一天需要做的陪伴工作。

日程表

7:00--7:30 起床(穿衣、刷牙、洗脸)

7:30-8:20 早餐(饭后漱口、洗手、擦脸)

8:20-8:50 绘本故事

9:00-9:50 户外活动(根据天气情况定)

9:50-10:00 生活活动(喝水如厕洗手等)

10:10-10:40 教学活动(五大领域:社会数学科学艺术健康)

10:40-11:20 自主游戏

11:20-11:30 餐前准备

11:30-12:00 午餐(独立进餐)

12:00-12:20 睡前活动(睡前故事)

12:30-14:30 午睡

14:40-15:00 点心

15:10-15:40 教学活动(五大领域:社会数学科学艺术健康)

15:40-15:50 生活活动(喝水如厕洗手等)

16:00-16:50 户外活动(根据天气情况定)

16:50-17:20 自主游戏

17:30-18:20 晚餐

18:30-19:30 益智游戏

19:40-20:00 洗澡

20:00-20:20 睡前活动(睡前故事)

陪伴师的工作涉及到一个家庭的各个方面,从最基础的生活照顾,比如喝水吃饭等饮食习惯,上下学的接送,到教学活动,负责他们的学习、体育、游戏。甚至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家长本来应该承担的角色,比如睡前故事这种家长与孩子培养亲密关系的时刻也是由陪伴师来代替。

一位网友分享自己找陪伴师的经验,需要“素质高,学历高,会和小孩沟通,能引导教育,真心喜欢小孩,耐心温柔,能照顾小孩起居的人。”最终找到了一位心仪的陪伴师。

因为自己和孩子爸爸经常出差,陪伴师就自己安排和孩子的生活,平时去商场、公园,露营,陪伴师就自己开车带着孩子去玩,带孩子出去玩的前一天,她会提前备好孩子垫背心的毛巾,湿巾,纸巾,免洗手酒精,水壶等等;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辅导作业,孩子语感很差,就带着他读古诗,看书,培养他的兴趣。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

比起育儿嫂或者阿姨的收费,陪伴师的收费会更高,因为比起简单地做家务,还需要更多的技能与知识。

但是这个职业暂时没有被列入人社部发布的相关职业目录。对于它的职业划分以及市场规范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比起其他工作看中的硬实力,这份工作更看重的是软实力。

找陪伴师的过程更像是相亲,即便是硕士毕业,能够双语教学,拥有日语N2、N3等级证书、钢琴考官资格证书、口才培训证书、计算机证书,依然搞不懂孩子为什么哭闹。

孩子不是软件,只要输入正确代码就能正常运转,和孩子的相处需要足够的智慧与耐心。陪伴师需求往往是来自高收入的中产甚至富人的家庭们,因为往往他们缺的就是耐心与时间。

我能够明白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家庭会有不一样的烦恼和需求,但是我始终无法认同找一个外包家长来替代大部分需要亲力亲为的一些活动。

根据陪伴师的感受,这类家庭的小孩似乎会有更多的问题。

——来自网友分享

Let's go!

“行为习惯很差,会打人、骂人、讲脏话,专注力很差吃饭,需要追着喂饭。没法专注写作业,写一会儿玩一会儿等等。

当然最严重的问题是不尊重人,除了她爸爸妈妈能镇住她,阿姨的话不听,非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阿姨就是应该伺候她,围着她转的。不需要尊重,阿姨应该听她的话。”

“上户第一天就被4岁的孩子又打又骂又说脏话,行为习惯超级差,自理能力也极差,我让她自己去洗手间上厕所,然后她们家就买了马桶放在床边上,全家人都特别惯,完全就是当公主一样伺候。”

“我之前遇见过问题特别严重的一个家庭,小孩子跟有躁郁症一样,父母很急控制欲也很强,一言不合还会当着孩子面前大声吵架,最好笑的孩子妈妈还是开教育公司的。那个孩子就也特别容易大吵大闹,易怒易爆,一点不顺心就乱发脾气,然后还打人,我有时候都怕他把自己气死我真的没开玩笑,特别吓人。

最离谱的是父母就在旁边看着你被他孩子打了也不管,这种情况正常家长会很严厉的教育了,但他们还觉得无所谓……然后他家无论大人小孩完全不尊重人,不知道什么叫尊重两个字。”

家长们像是需要的是一个按部就班、尽在掌握的孩子,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所以将这些爱与陪伴外包出去,陪伴师逐渐代替着父母的角色,与孩子们产生更加深刻的连结。

摘自《月薪3万,“外包妈妈”入职富人家庭》

Let's go!

“苏苏遇到过一位掌控欲很强的母亲,孩子剪什么发型、今天穿什么衣服都由她说了算。男孩上初中之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又无法挣脱母亲的控制。他讨厌学习,放学了也不想回家。

苏苏和孩子相处了一个暑假。她带他骑行、打球,时常谈心。苏苏耐心地向他解释,他妈妈的爱只是没有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夏天过去了,孩子有天和母亲闹不愉快,上课时见到苏苏,说“我不喜欢我妈来当我妈”,他抬头看向苏苏的眼睛,叫道,“妈”。

我也想过,如果我可以外包的话,我会把什么东西外包出去,孩子小时候的辅食、家里的打扫、洗衣服等家务?或者让我烦躁疲惫的哄睡/陪睡/接觉这些外包出去更好?

等到孩子大一些了,把辅导功课、陪练、学习这些事情外包出去?留户外活动和阅读自己陪?

但是再深入想想,很多事即便外包出去,我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放手让一个外人去做,做辅食的时候会担心食材处理得是不是仔细,餐具奶瓶是不是洗干净,带孩子出去遛弯儿也会想着溜弯儿的地方干不干净,比如小区里的花草刚打了药,这几天先换个地方玩,又比如周围人有没有感冒会不会回避。

这些事情真的太具体太琐碎了,只有真的爱孩子才能灵活机动,提前计划和规定不了。

特别是一些临时接送孩子或者和孩子独处的时间,也不是很安全,让孩子和一个几乎是陌生人的角色待着,怎么都觉得不放心。

而且我认为家长们需要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事情来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开车接送孩子的兴趣班,是可以外包,甚至他们做得会比我们更加专业,跟踪记录孩子的进度,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

但不到场慢慢就没那么了解,吃饭睡觉什么都不用管,慢慢就不亲密了。越来越像一个领导,养娃的所有事都变成了KPI指标,到最后生和养都只是需要执行的任务。

家长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有多重要相信不用我多加赘述,这是一个谁都无法代替的角色,去参与去感受,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不是一个家长必须亲自去经历的过程吗?

对于我来说,我不愿意为我的孩子找一个外包妈妈,我宁愿成为一个不那么完美,但时刻参与他们生活的妈妈。

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Urie Bronfenbrenner一直强调人际关系在孩子成长中的力量,它可以推动儿童走上有问题或者积极的生活道路。他认为与儿童建立的信任纽带是有利于今后发展的强大力量。

他在1991年提出“为了在智力、情感、社会和道德上发展,孩子需要在一生中的花大量时间参与逐渐更复杂的互惠活动,与孩子一起培养强烈的、相互的、非理性的情感依恋,有利于孩子的幸福和发展。”

他将这段原则翻译成一段简单的话:

“为了正常发展,孩子需要一个对ta有非理性感情的成年人,必须有人对那个孩子疯狂着迷。这是第一要务,也是始终如一的。”这个角色就是父母。

不管是在婴儿期、幼儿期还是学龄期,家长的角色不可或缺。

刚出生时,得到快速和温暖的满足的婴儿(例如,喂养、换衣服、抱抱和安抚他们)会实现了一项关键的发展任务——安全依恋。当照顾者始终如一地回应婴儿的需求时,就会形成一种信任关系和依恋。做一个敏感并快速回应孩子的父母适用于育儿的所有方面,这对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尤其重要。

他们学会相信外部世界是一个热情的地方,更有可能探索和互动他们的环境。这为成长中的他们进一步的社会、情感和认知发展,在一生中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安全依恋的孩子更有可能应对贫困、家庭不稳定、父母压力和抑郁等挑战。

一项分析显示,在美国,大约每10个儿童中就有6个对父母产生了安全的依恋。10个缺乏这种纽带的孩子中有4个可能会在父母心烦意乱时避开父母,如果父母给他们带来更多痛苦,可能会反抗父母。研究表明,这会使孩子们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

幼儿时期,孩子们在三岁左右开始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那之前,他们会更依赖父母来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无论是安抚他们还是帮助他们兴奋。他们会观察父母,看父母是如何做的。

如果亲子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父母没有花时间与孩子相处,孩子们可能会感觉痛苦,受伤、被拒绝或被忽视等。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情绪爆发,感到孤独。他们甚至可能不再试图争夺父母的注意力,并开始失去与父母的情感联系。

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关注,也想要我们的认可。父母需要传递给孩子他们是有价值的和重要的,孩子需要知道父母关心他们在做什么。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像是补习功课、练习体育,确实有经验的老师能够更好的辅导孩子,这个得到的结果是可以量化的,像酒酒和妞妞的数学思维、表达、中文学习都是上网课,游泳和滑雪都是找教练来训练。

但是当他出现情绪问题或者困惑,或者在树立正确的三观上,他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来倾诉和作为榜样,不能指望别人。

也许有些人运气好,遇到一个特别好的陪伴师,但是对于只是雇佣关系的陪伴师,假如不靠谱,就会得不偿失。

让孩子有倾诉欲和信任靠什么?我觉得就是靠这些浪费时间、毫无意义的琐事上。我知道妞妞最爱看书,酒酒不爱吃鱼,我尽力参加他们的每一场学校演出,陪伴他们参加每一次训练和比赛,记录、欢呼、拥抱、庆祝。

这些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他们幼儿时期就开始积累下来的结果。

当我们和孩子在日常朝夕相处,积累足够的信任时,当他们遇到问题,他们肯定会下意识地来寻求你的帮助。父母们也能够敏锐地发现孩子的不对劲,及时和孩子们沟通,疏导负面情绪。

家长需要成为孩子探索和返回的安全基地,让他们明白我们是他们永远的“靠山”。

育儿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困难的工作。它考验了我们的能量,也考验了我们的品格。我们经常看到自己的缺点——骄傲、不耐煩、倔强、脾气暴躁——反映或放大到我们的孩子身上。

对“雇佣关系”有超额期待,本质上还是来自于某种程度的“逃避”。因为育儿是一项极其不科学的事情,付出和获得不一定成正比。不是今天陪孩子刷了五套题,他就增加了10%的几率能考上好初中。

我们只能把握过程,不能控制结果。但是请相信我们的陪伴并不是毫无意义,反而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些共同的回忆与经历就像是存钱罐里的储蓄,每当遇到想要放弃的时刻,童年时你与ta在海边的那次疯跑或许能够让他重拾信心千千万万次。

琐碎的养育过程实际上对我自己而言也有深刻的意义:透过养育孩子,我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三观,了解自己的需求,收起改变他人的自大,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重新开始学习,变得谨慎也学会勇敢,学会尊重,对过程尽力对结果释然……通过孩子的眼睛,我看到了理想的妈妈和想要找寻的自我的样子,因为想要为孩子做榜样,而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阅读:

怎么可能不哭,只是躲起来偷偷哭

尊重孩子会把孩子惯坏?别把溺爱和尊重搞混了!

我不认为应该和孩子做朋友

助理编辑:G.T.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