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英国人在亚洲正在进行两场战争。
1842年1月,大英帝国正在从英属印度向大清帝国东部沿海调兵,鸦片战争进入到第三阶段,英国试图通过攻打江浙这一繁华地带迫使清朝屈服,清朝也在走马换将,准备反攻事宜。
此时,和在东亚地区接连胜利不同的是,在清朝西部邻国阿富汗,这个被英国人称为只有岩石、沙漠、冰和雪的国家,英国正在经历一场被称为新加坡战役发生之前最大的失败。
一周以之内,由4500英军、1.2万随从组成的远征军即全军覆没。
当唯一的幸存者拖着重伤的身体,骑着轻伤的小马来到他们此行的目的地贾拉拉巴德的时候,守卫的英军问他:怎么就你一个人,军队呢?
他回答:我就是这支军队!
这场重大的失败被称为甘大麦战役。
英军目的是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安全撤出,却促成了英国史上最重大的败仗之一。
1841年底,虽说英国占领了阿富汗,扶持了傀儡政府,但反抗者依然没有屈服。
1841年底喀布尔爆发大起义,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之后,英国指挥官埃尔芬斯通决定和起义军谈判,以达成一个协议:同意喀布尔地区的1.65万英军及家属随从安全返回印度。
起义军假意答应,却在英军的必经之路设下了重重的埋伏。
英军的计划是,沿着喀布尔河撤退到140公里之外的贾拉拉巴德,这里有2000英国驻军,然后在他们的接应下撤回到旁遮普。
如果没有阿富汗军队的袭击,最多一周,英军就可以抵达贾拉巴巴德,在那里享受美酒和歌剧了。
1月6号,英军离开喀布尔。
第1天就不顺利,离开喀布尔之后阿富汗军队不断袭击掉队的英军及随行人员,以至于第1天才走了9.7公里。
在英军被拖延的时候,阿富汗军队的主力则赶奔前方的山谷设伏。
从喀布尔往东20公里是一条长达48公里的山谷,这里属于兴都库什山的一部分,山谷两边悬崖峭壁林立,很多地方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见不到阳光。
(山谷环境)
谷中道路崎岖狭窄,尤其在气候寒冷的1月份,谷中积雪覆盖极难行军。
此时,阿富汗军人正埋伏在山谷的峭壁上,等待英军的到来。
16000余人的队伍就像条细细的红线铺在谷底,山上的阿富汗军人躲在暗处有条不紊的射杀这些敌人。
其中的大部分人手无寸铁没有反抗能力,即使英国士兵装备精良,在这条狭窄的道路内也成了靶子。
到第3天晚上,4500英军已经阵亡了3000多。
到1月12日,英军只剩下65人,20支步枪,40发子弹,他们被包围着一个叫做甘大麦的村子附近的小山丘上,于是,这次死亡行军被称为甘大麦战役。
65名英军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阿富汗军人,他们的40发子弹无异于杯水车薪。
不久,这个小山丘就被阿富汗人占领。
只突围的15名骑兵,他们中大部分人在路上又被杀掉。
到1月13号,这个曾经多达1.65万人的队伍只剩下一个叫做威廉.布莱登的助理外科医生,他和他的坐骑也已负伤。
布莱登在抵达贾拉拉巴德附近的时候,又遭到了阿富汗骑兵的围攻,在被贾拉拉巴德城墙上的一名参谋人员发现后才将他救出。
当被问到军队在哪的时候,这位幸存者回答说:我就是军队!
随后的几个晚上,贾拉拉巴德城门上升起了信号灯,士兵不断吹响军号,希望能够引导更多幸存者找到这里,却毫无回应。
这场失败传回国内后引起了一片哗然,也影响到了随后英国对阿富汗政策。
虽然当年8月英国就组织了一场对阿富汗的报复行动,再次攻入阿富汗首都,但却不敢停留,迅速撤走。
回顾甘大麦战役的失败,战场上失利反映的是19世纪早期英国对阿富汗外交上的失败。
在19世纪早期,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英国的主要对手从法国变成了另外一个陆权强国俄罗斯。
为了保住在南亚次大陆的利益,英国试图通过对阿富汗的渗透,将这里变成阻止俄罗斯南下的缓冲区。在大英帝国眼里,阿富汗是一个可以轻易征服的弹丸之地。这里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国王发动战争主要依靠的是支持自己的各地方部落,但是国内也有很多不服从国王的部落联盟。
所以,英国认为阿富汗是一盘散沙,推翻现任国王,随便扶持一个人就可以控制这里。基于这个原因,英属印度总督在给当时的阿富汗国王多斯特的信中颐气指使,甚至妄图以战争相威胁逼迫多斯特就范。
这导致多斯特于1838年4月26日驱逐了英国外交使团。
(阿富汗国王多斯特)
结果求仁得仁,虽然阿富汗没有和俄罗斯结盟但也拒绝和英国结盟,于是引发了第一次阿富汗战争。
虽说正面战场阿富汗不是对手,但通过不对称战争却让英国人吃尽苦头。
英国人发现,推翻阿富汗国王的统治容易,但征服阿富汗人困难,当地恶劣的条件让在印度养尊处优的英国人苦不堪言。
于是准备撤军。
但却在兴都库什山的谷底遭到伏击被歼灭。
4500英军,加上随行人员共1.65万人的队伍,短短数天之内就几乎全军覆没。
归根结底,这是一场本来不会发生的战争,只要此前英国人足够重视阿富汗,给予应有的尊重,双方就会保持友好往来。
因为对阿富汗来说,俄罗斯当时和他的竞争对手波斯关系友好,这就决定了阿富汗不仅不会和俄罗斯结盟,甚至会主动向英国靠拢,以这个强大的国家为盟友抵抗俄罗斯-波斯联盟。
所以,虽然多斯特对英国人的傲慢很生气,仍然派私人军事顾问(一位美国人)和英国驻阿富汗代表谈判。
只要英国人肯放低姿态,英国以阿富汗为战略缓冲的设想照样会成功,也就不会发生第一次阿富汗战争,更不会收获如此大的惨败。
关于甘大麦战役的惨败,借用《三体》里的一句话,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大英帝他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此后的数十年里,大英帝国一改战前对阿富汗的轻视,再也不敢轻启战端。
所以,接下来英国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征服南亚次大陆上,寄希望于尽快整合南亚次大陆,在未来形成足以抵抗俄罗斯南下的力量。
当年清政府要是有阿富汗一半的勇气就好咯[呲牙笑]
历史的事实是英国人已经给沿路的部族长老高达二万英镑的买路钱,以换取能够成功撤离阿富汗。但是拿了钱的部族长老做了一件超级缺德的事,自己没出手,但是通知了没拿到钱的其余部族。结局就是上万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在山谷中被杀个精光。
轻视还是重视,全由战场的胜负来决定,
阿富汗,不愧是帝国坟场,谁来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