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时,人数从8.6万锐减到7000,耗损最大点在哪里?

长江有大中 2024-03-19 07:54:40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决定进行万里长征。此时红军有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五个军团,再加上一些护卫队,红军人数总共8.6万人,开始从江西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了浩浩荡荡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可是没想到红军队伍差点全军覆没,最终在会宁会师人数仅有7千人,那么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损耗?

红军在长征初期损耗巨大,在决定长征时,红军是由博古、李德指挥的,可是两人军事才能不足,只是一味地逃跑避战。在这种错误的战略指挥下,红军刚开始长征十分的被动,长期处于都是被国民党大军追击拦截,损失也是最大的。红军最开始的计划是,和湘鄂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师。

可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国军在包围红军之时,蒋介石已经判断出了红军想要转移的路线。已经在红军的必经之路设下了天罗地网,但是博古、李德等主要领导人,仍然没有及时的改变路线,他们错误的认为,红军可以顺利的突围,于是固执己见,非要坚持最开始制订的路线。

这个战略导致红军一直摆脱不小国军追击,更加糟糕的是,红军长征时,博古等人没有采取正确的行军作战方式,而是采用搬家式的进军。此时的红军,不但带着大型笨重的武器,还带着很多无用的设备。这让红军进军速度十分缓慢,并且还没有机动能力,国军机械部队经常能拦截包围,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虽然红军队伍是八万六千多人,可是并不全是作战部队。其中没有枪械武器的部队人数高达五万人,超过了一半之多。这样的队伍面临国军重兵包围,当然是处于劣势。而国军对于红军情况也是有所了解,围剿红军的湖南军阀何健曾说,虽然红军队伍多,但是行动迟缓,按照我们的速度一定能够追得上。

在错误的指挥下,再加上无效的战略战术,还有武器弹药匮乏,这让红军在长征初期,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红军长征初期,首先要突破赣江东部的第一道封锁线。而负责这道封锁线的指挥是陈济棠,他指挥的是粤军部队。陈济棠和蒋介石有严重的分歧,再加上朱老总个人的关系,经过协商之后,红军可以从这里借道通过。可是由于协议签署出现了问题,所以双方还是展开了交战,此时红军有3700多人伤亡。

李德博古等人固执己见,导致红军队伍伤亡巨大。

红军在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后,蒋介石继续调集重兵包围。让何健的湘军、陈济棠的玥军,在湖南、广东交界处继续拦截。由于这次调整仓促,再加上两个军阀之间各自为战,所以这次红军队伍还是顺利地通过了第二道封锁线。但是,这次造成的损失更大。虽然没有大规模的作战,可是在各种因素下,红军队伍再次骤减9700人。

红军队伍在突破了蒋介石两道封锁线后,蒋介石也基本确定,这次红军队伍转移的目的地。红军队伍一直向西进军,这是想要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师。于是蒋介石迅速构筑了第三条封锁线,他命令薛岳带领国民党嫡系部队,对红军展开包围。

毛主席在行军途中,已经预料到了蒋介石的阴谋。立即提出了向北进军的战略主张,可是被博古李德等人直接拒绝了。在这种错误的指挥下,红军果然遭到了蒋介石重兵部队,这一次红军主力伤亡巨大,再次减员8600多人。

红军在突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人员只剩下六万四千多人。可是这只是开始,蒋介石已经知道红军的路线,所以在红军进入湖南之后,蒋介石调集了30万重兵,在红军队伍必经之路设下了口袋阵,打算一次性将红军全歼。红军队伍此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急,可是博古李德等人,依然还是坚持自己的战略方针。

红军想要到湘鄂西和红军汇合,就必须要经过湘江。而此时,蒋介石已经打算在这里和红军决战了。在湘江驻守的部队除了中央军嫡系部队,还有多支地方部队。除了前面提到的湘军、粤军,还有白崇禧的桂军等等。虽然这些军阀部队,没有中央军武器弹药精良,可是作战能力也是十分强悍。

面对数倍于红军的敌人,红军队伍没有丝毫的胆怯,在这里和国军进行了五天五夜的血战。最后硬是突破了这道防锁线,顺利地度过了湘江。但是,这一场战役给红军造成巨大的伤亡。根据相关数据,这一次红军直接伤亡超过2万多人,红军的人数已经从八万六千人,锐减到了3万多人。

其中红八军团损伤巨大,最开始的军队人数一万多人,在湘江战役后仅剩下一千多人,几乎都不成编制了。而红九军团也是如此,在最开始一万多人,这场战役后也只剩下三千多人。而红五军团的34师,为了掩护大部队成功突围,毅然决然地担任了断后任务,结果6000多军队全部阵亡。

这场战役给红军造成巨大伤亡,湘江上面堆满了尸体,血水都将湘江染红了,战场就好像人间地狱一样。而此地的百姓也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此时红军才走了两个多月,可是人员却仅剩下三万多人。并且这三万多人还面临着巨大危机,武器弹药不足,后勤物资匮乏。可是博古李德等人仍然还是坚持去湘鄂西,在紧要关头,红军召开了黎平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观点,决定向贵州进发。

生死关头的遵义会议,毛主席力挽狂澜开始指挥红军突围。

虽然决定要向贵州进军,可是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三万多红军士气低沉。但是国民党仍然虎视眈眈,没有放弃对红军的围剿。蒋介石已经乘坐飞机,到了贵阳督战。这一次老蒋调集了40万重兵,发誓一定要歼灭红军。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确定了毛主席指挥的领导地位。同时也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队伍开始转败为胜,士气开始提升。开始采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方针,并且歼灭了三万多敌人,摆脱了十多万国军的包围,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在度过了难关之后,红军队伍开始整编。整编成了16个团,每个团2000多人,总兵力三万多人。在这次整编后,红军队伍战斗力得到了提高。后来在毛主席的指挥下,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和红四军团成功会师。但是这次损失同样巨大,在没有补给没有休整的情况下,红军此时只剩下了一万五千人。

在成功会师之后,红军实力得到了加强。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在陕甘宁建立根据地的战略,随后红军又再次进行了整编。此时红军分成了两大方面军,左路军是由红四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组成,右路军是由其他军团组成。但是,此时红军中有人开始动外脑筋,张国焘想要带领红四方面军独行。

毛主席仍然坚持自己的方针,带着右路军继续向北挺进。此时的毛主席带领着七八千人,在经过了腊子口、达哈达铺,进行了多场恶战后,红军队伍成功到了陕北的吴起镇,而此时红军队伍只剩下了7000人。红军队伍用了一年时间,走过了11个省份,总行程两万五千里,终于胜利了。

红军最开始的八万六千人,现在仅剩下七千多人,这其中还包括在中途加入的红军队伍,所以真正一路红军走过来的根本不足七千人。这支红军队伍最终能够逃出包围圈,当然离不开主席的指挥,及时地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如果按照这二人的指挥,那肯定是全军覆没。

红军队伍除了在战场上牺牲外,还有整个长征路上,因为受伤得不到治疗病死,以及物资匮乏饿死,以及在过雪山时冻死,这些损耗也是造成人员减少的一个因素。但是在长征路上坚持下来的人,一个个都是让人敬佩。他们已经磨练出了坚强意志,同时作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虽然红军只剩下了七千人,可是正是这点火种,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开辟了后面的抗日根据地,队伍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带领中国走向了胜利,我们要时刻记着长征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向老一辈革命英雄致敬!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