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赫尔曼·黑塞《漂泊的灵魂》,才发现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素履读书情感 2024-11-26 15:16:51

我们都是这尘世的“漂泊者”,只是短暂地得到了栖息。

最近读赫尔曼·黑塞《漂泊的灵魂》,看到了一个自由的生命选择的另一种活法,也对人生的道路有了一些思考。

人生其实没有标准答案,选择了什么,坚定地走下去,才知道会走到哪里。

01

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于德国南部一个叫卡尔夫的小镇上。卡尔夫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风光优美,生于斯,长于斯,黑塞也被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内心萌芽出诗意的种子。

黑塞虽然在年轻时就离开了故乡,但他的精神从未真正远离。他一生写出40余篇乡土散文作品,离不开卡尔夫这座小镇所给予的灵感。

卡尔夫既是黑塞出生的故乡,也成为他文学的故乡,让他无论走多远,在哪里漂泊,都有个心灵的归宿。

少年黑塞就表现出独特的气质,他性格内向,个性独立,桀骜不驯,与生俱来一种流浪者的性格。某种意义上说,是大自然和文学救赎了他,是文学让他的创造性得以发挥出来。

黑塞的文学之路是从诗歌开始的,诗歌可以说贯穿了黑塞一生。从13岁起,他就在内心萌生了成为诗人的念头,19岁时,首次在维也纳的小杂志上发表诗歌作品,22岁时自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浪漫之歌》。

他的散文及小说作品,也充满诗意和哲思,透着安静之气,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心性慢下来,稳下来,从书本中遇见自己。

年轻时候的黑塞也曾彷徨过,叛逆过,绝望过,甚至一度想自杀,但最终,在绝望的境地又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文字如同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人在几乎面临人生任何问题时,可以有一个角落安放灵魂。

战争后的社会动荡不安,追求物质的利己主义在社会上普遍兴起,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黑塞感觉自己脱离了社会,变成了“局外人”。在他的《荒原狼》《流浪者之歌》《漂泊的灵魂》中,都能找到这种孤独、漂泊之感。

02

1915年,黑塞38岁,《漂泊的灵魂——流浪者的故事》出版。在这本书中,黑塞塑造了一个自由的流浪汉克努尔普。

克努尔普不喜欢为长远的将来设想什么、计划什么或承诺什么,不愿受制于任何人或者制度。

他有着频繁更换住所的流浪癖,流落于城镇之间,靠友人的接济度日。

但他为人正直,朴实善良,不偷也不抢,不扰乱社会。他宛如孩童般可以和遇见的所有人搭话,他能为家庭带来愉快、明朗的气氛,因此受人喜爱。

很多人和时间赛跑,争名逐利,或为生活奔波。克努尔普却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是可惜的,他活成了一个“旁观者”,静待人生的变化,耐心等待的同时,也享受等待的过程。

当他身体不舒服,需要一个“避难所”时,接受他是自己的快乐,也是自己的荣誉。别人眼中的流亡也许是苦涩的,但对克努尔普来说,他的流亡是幸福的,专注于自我的。

从世俗的视角而言,克努尔普无疑是一个失败者,他有才华,却甘愿被埋没,他四肢健全,身体健康,却靠着友人的接济度日,他有价值,却没有去发挥这部分个人价值,他大概率是一个不被世俗认可和理解的生命。

但从个体的角度而言,他作为一个生命而简单的存在,在“无用”中度过了按照自己心意去活的一生。

但就算一个人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十分坚定,难免偶尔也会在灵魂深处有所质疑。毕竟,人生不管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是单行道,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就势必要放弃另外的可能。

这样虚掷人生以后,克努尔普的灵魂也在忏悔。

克努尔普最后在一场暴风雪中死去,他的灵魂到了上帝面前,坦诚自己虚度了一生。

《漂泊的灵魂》背后隐藏的,是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在他眼里,自己的解放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是没有道德可言的。

但克努尔普却被告知,“他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给芸芸众生带去对自由的一点思念之情。”

在上帝面前,他被无分别地对待了,他的选择被理解了,他的活法也被接纳并认可了。毕竟他虽然浪迹一生,却没有去伤天害理,没有违法乱纪,他内心良善,只是选择了让自己成为流浪者,仅此而已。

03

《漂泊的灵魂》是黑塞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他在1935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

“作家描绘吸引自己的东西,而克努尔普这个形象对我有极大吸引力。他是‘无用的’,可他很少干坏事,比那些有用人干坏事干得少得多,而评判那些人不是我的事。我深信,若是象克努尔普这样有才能而且富于活力的人在他的周围世界找不到一席存身之地,那么这个世界是和克努尔普同样有的。”

《漂泊的灵魂》似乎在尝试探索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一个人能否单单作为一个生命,而简单地活着,快乐地活着?而不一定要走世俗所要求的那些路。

譬如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它们简单地存在着,就能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如果一个人能够带给周围人轻松、快乐,也不失为一种能力吧,就像克努尔普,他受朋友喜欢,所以朋友也愿意对他慷慨解囊。他的受助是一种平等的、自然的“交换”,所以他不会觉得自尊受损,不会当成是同情与施舍,朋友也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不会居高临下地审判他。

不过像克努尔普这样的活法,大抵只能存在于书本中,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心安理得的只让自己过得快活、不去创造价值,是不被他人认同的,也是不被自己所接纳的。很多人都在为了生活奔波、忙碌,比起无所事事的快乐,人们更享受全身心投入于所做的事情中,带来的充实和快乐。

克努尔普的灵魂很轻,他对自己没有过多的批评,他全然地接纳自己,所以他可以安于自己的选择,享受到流亡的快乐。

现实中的我们却不能,因为很多人都携带着很多“不是自我”的成分,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即便是很努力地在生活,依然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我们不是克努尔普,也过不了克努尔普那样的生活。

我们都在这世上摸索前行,探索各自生命的可能性。

恰如黑塞在《漂泊的灵魂》中发问:

“什么是真实?人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都只有靠自己去思索,是不能从书本上得知的。”

这些年越来越明白一件事,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摸索前进的,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是容易的。一人一个活法。其实很多人根本不需要被教育,他们更需要被理解。

偏偏理解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得的事。人人有着各自独立的思想,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即便最亲近的人之间,也不能感同身受,不能完全理解彼此。

那就需要尽可能地理解自己、尊重自己,尽可能不过多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就好,明白自己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坚定地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就好。

文/素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