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一艘满载着黄金和古董的轮船,缓缓驶离大陆,船上除了惊慌失措的政要和家眷,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孔德成,末代的衍圣公。[兔子]
01万众瞩目的诞生
孔令贻是第七十六代衍圣公,他病重到卧床不起,王氏小妾快生了,这胎是男是女,关系到家族血脉的传承。
大年初四,王氏诞下一子,府内敲锣十三响,宣告男婴的降生,曲阜城里鞭炮声震天,北洋政府还特意鸣响了十三声礼炮,热烈欢迎这位“小圣人”。
那个举国关注的光辉时刻,孔德成踏上了他那非凡的人生轨迹,时值1920年,正逢国家剧变的时候,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秩序紊乱。
孔德成的诞生,对那座风雨中的孔家大宅来说,象征意味深远,他是孔氏家族血脉的延续,在那个动荡岁月里,他是古老文化寻求慰藉的化身。
国民政府对他的重视,因为他是孔子的后裔,更是因为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根基,汉代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官方意识形态。
社会转型时期,孔德成的出生,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他是家族的希望,也是时代的符号,所以他的生活轨迹,注定要和时代的大潮紧密相连。
出生对孔家来说,就相当于是雪中送炭,孔令贻没孩子,孔家可能要断了后,他先后娶妻纳妾数人,却一直没能得子。
没办法的孔令贻,就把陶家的丫鬟王氏娶作了小妾,王氏先后诞下两女,在第三胎诞下孔德成,可也是在孔德成刚出生十七天,他的母亲王氏就因为产后发烧去世了。
从小就没有感受过母爱,他就早早地成了孤儿,父亲也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父子俩就这样分开了,挺让人感慨的。
02孔府的兴衰
从汉代的奉祀君到宋代的衍圣公,孔家一直享受着朝廷的特殊待遇,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到了民国时期,社会制度发生巨变,孔府的地位也受到了冲击。
孔令贻的离世,给孔家未来蒙上了一层阴霾,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成了孔家的唯一希望。
是否能够负起家族的使命,作为孔家两代单传的继承人,人丁稀少是家族的悲哀,孔德成自幼在孔家这座历史悠久的大家庭中成长。
嫡母陶氏承担起了抚养他的责任,曾经辉煌无比的贵族府邸,今也笼罩在时代的阴霾下,他虽是衍圣公,却无法像他的祖先那样,享受到该有的富贵。
他五岁开始学习祭祀礼仪,不到十岁就能熟练主持孔庙的祭祀活动,除了学习传统的经史子集、琴棋书画,他还学习了英语、数学、地理等新式课程。
从小他就承载着家族的厚望,一直被教育要有责任感和担当,他需要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衍圣公,维护孔家的尊严地位。
私塾教育保留了传统的儒家文化精髓,也融入了现代学科知识,孔德成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接触到了新思想和文化,为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十五岁那年,他向政府主动提出,取消世袭爵位的请求,举动震惊了孔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很多人看来,衍圣公是孔家荣耀的象征,是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而孔德成却放弃了这个身份。
因为他认为在新的时代,世袭爵位已不合时宜,他渴望以一名普通百姓的角色,为这个社会尽一份力。
以前叫衍圣公的头衔,现在改成了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身份和地位,而是积极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对一个从小在传统文化中,浸染长大的年轻人来说,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名号的取消,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通过个人行动,他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认可,政府接受了他的请求,他引领着时代潮流,为孔家的未来探索到新的方向。
03拒绝日本邀请
日本侵略者为了笼络人心,也为了利用孔子的影响力,多次邀请孔德成前往日本,参加日本孔庙的落成典礼。
十七岁的孔德成在日本人的威胁利诱面前,硬是没低声下气,挺直腰杆展示了他的爱国心,他坚决拒绝了那帮日本人的邀请,还明说绝不跟那些侵略者有任何合作。
不仅是出于个人情感,更是出于对民族大义的坚守,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选择了与祖国人民站在一起,与侵略者进行斗争。
那个混乱时期,有不少人为了自己的小利,选择向对方屈服,有的甚至加入了对手的行列,能够顶住压力的孔德成,坚持自己的立场,实属难能可贵。
所作所为鼓舞了更多人投身抗日救国事业,抗战期间,孔德成积极参与孔学会活动,致力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还专门搞了好几回学术会,把各路专家请来,一起聊聊儒家理念,在咱们现在的社会里还有啥用。
因为孔德成觉得,儒家文化得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老守旧,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他提倡把儒家的理念,跟现代科学和民主观念结合起来,寻找一种新的进步方式。
延续了我们的文化传统,激励了抗战的斗志,他在孔学会的活动中,他努力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结合,为儒家文化未来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当国民党面临溃败,蒋介石计划退守台湾时,在撤退名单上,孔德成的名字赫然在目,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离开大陆意味着离开故土,离开祖先的陵墓,但是留下,又意味着要面对未知的命运,抵达台湾后,孔德成在台北重建了孔庙,继续致力儒家文化的传播推广。
在台大、东吴等学府担任教职的他,培育了众多儒学后生,他在台湾的学术生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将儒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孔德成在台湾的学术活动,传承了儒家思想,也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流。
用自己的方法,他靠学问和人格,赢得了学生和同行的敬意,2008年的时候,他在台北病逝,享年八十八岁。
最终他还是没能回到家乡,安葬在那里,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大遗憾,他出身于动荡的年代,亲身感受了岁月的流转,目睹了历史的起伏。
一生都在努力,把儒家文化的精髓一代代传下去,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也为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探索了新的方向。
儒家思想是咱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文化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外在的符号仪式。
信源:新民晚报2021年3月19日,关于叶国威:松柏有本性——记孔德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