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补课,早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几乎没有人要站出来反对。可是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一到高三就要补课?是课程内容太赶,没时间上完新课,为赶进度而补课吗?当然不是,高三一年都是复习课,有些学校从高二下学期就是上复习课了,根本没有赶进度这么一说。是老师节外生枝,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想通过补课的形式让学生把学习重视起来吗?也不是,高三的学生早已自觉分流,能考上大学的成一派,这一派学生不用老师再说教,自己把时间就抠得很紧了。考不上大学的也自成一派,他们也在为自己的将来在做准备了,哪里还看重老师的故弄玄虚?
那么高三为什么要补课?一句话说清:练,熟练,往死里熟练!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如果时间充足,高考数学卷除了最后一道压轴题,中等水平的学生都能把试题做出来。但偏偏就是时间不够,所有考生都是两个小时,不可能给你时间磨题。在有限时间内,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唯有快速反应是制胜法宝。快速反应从哪里来?熟能生巧,从平时的不断重复中来,熟练到能起条件反射就成功了。所以高考答题不是那两个小时的做题,而是考生经过高三一年不断强化训练的条件反射。能有反射,你就得心应手;没有反射,百思不得其解,还要加一个考后又突然醒悟,后悔也无用了。
正因为高三是训练课,所以训练就可以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时间也就永远不够用。越不够用越紧张,越紧张越要补课,最后意然成了共识:高三补课天经地义!别人用五分钟才能做完的题,你两分钟就完成了,你就抢了先机,很可能在高考中完胜。这个时候大家都想两分钟做完类似的题,当能力达不到时就想用勤奋来弥补,毕竟我们中国人都信奉“勤能补拙”。慢慢地大家都能两分钟答完这类题了,专家一看不对,没有区分度了还怎么选拔人才?于是提高标准,要让一部分人一分钟就能答好题,达不到这个速度一律淘汰。怎么才能不被淘汰呢?大伙儿都争分夺秒地赶紧操练起来,谁先达到最新标准谁就能脱颖而出。
看看现在的语文高考卷,阅读量大到惊人,只阅读不做题都要花费一个小时。如果还要把那么绕来绕去的题目做完,并且争取得高分,不是人中龙凤真的难办到。想想每年高考都有不少的考生语文成绩能上一百三十多分,让我这个教了几十年语文的老师也汗颜,我真做不到。这那里是考会不会做,分明是考做题速度和反应能力。这才是高三不分昼夜补课的原因。在高三,学早就被练取代了,学生的精力基本上花在了机械训练和重复训练上,思维固化,答题模块化已经深深根植于学生的脑海。
这样的训练对高考当然是相当有用的,看看每年的高考分数线就知道,学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考试,所以整体分数都不错。尤其是高分考生,动辄七百分以上,几乎没有怎么失分,这要做到如何的精准答题才能做到。而这一切将归功于高三复习,无休止地做题。但是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看,如此苦的高三训练除了拼高考外其实并没有多大益处。如果哪位大牛能让社会意识到高三补课不是学习要补,而是分数在补,不再有疯狂地以牺牲身体搏前途的补课,我们就该叫他一声“真正的教育改革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