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贷款业务近期受处罚有点多,应对“低利率”能力令人担忧

蓝若云评 2024-11-21 04:50:10

作者|睿研金融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1月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上市银行中的明星之一兴业银行连续领到三张大额罚单。

11月1日,兴业银行福州分行收到罚款合计150万元,其中福州分行35万元、福州温泉支行115万元;

11月6日,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再次收到合计295万元的罚款,其中福州分行30万元,下辖分支机构265万元;

11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公布了一条行政处罚信息,对兴业银行北京分行因“贷款三查严重不尽职形成大额风险”、违背相关审慎经营规则,处以罚款150万元。

兴业银行自己承认,受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调整、资产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部分分行客户信用风险有所暴露,公司方面未充分考虑潜在风险,对可能的损失进一步做出减值计提。

在外部观察者看来,上述兴业银行的说法更多把问题 “推给了客户”。频繁受到监管者处罚,不仅仅损失了一点罚款,暴露出的内控合规方面的问题,更应引起关注。

银行业已经走进低利率周期,整个行业的利差环境带来的压力加大。兴业银行历史上一直不以高分红作为回报投资者的主要“卖点”,直到今年其分红率才接近30%。过去一直靠高增长讲的故事,未来一段时间将不再动听。

业绩疲软、合规管理松懈

从这三张罚单的违规案由来看,主要都是和兴业银行贷款资金的管理有关,“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情况成为高频词。

合规管理暴露出问题的同时,兴业银行的业绩情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最新披露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兴业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42.17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归母净利润630.06亿元,同比下降3.02%。其中归母净利润在2023年已经负增长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

实际上,这几年在银行业普遍承受息差下行、经济波动、减费让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业绩压力是非常大的。

这种情况下,持续降息让传统的存款业务仅靠利息净收入难保证盈利能力,因此各大银行的揽储积极性也大都下降;而存款之外,作为另一核心支撑的信贷业务又是稀缺资源,因流程长、环节多,难免成为银行业合规审查的重灾区,更不用说业绩疲软亟需拓展的兴业银行了。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兴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103,074.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其中,贷款余额达57,416.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4%。

纵向来看,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兴业银行资产总额的同比增速为3.87%;2023全年,兴业银行资产总额的同比增速为9.62%。当期较上年末时的增速下滑了5.75的百分点,下滑速度较快。

横向来看,兴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在上市股份行队伍中仅次于招商银行位列第2;但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同比增速位列第6(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位于同业中下游水平。

此种情况下,兴业银行出现贷款管理问题、频频违规被罚,可见为拓展贷款业务、保证资产增长,已经顾及不上保证合规了。

以量换质、治标不治本

由于牺牲合规力求增长,兴业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同样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业绩说明会上,兴业银行对净利润下滑的问题回应表示有两大原因,一是公允价值变动影响,二是减值损失增加,该行三季度计提金额同比增长28亿元,1月份至9月份累计增幅为14%。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计提本就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损失所做的准备。而在三季报中,兴业银行的几项资产质量指标表现并不令人满意。

不良贷款方面,兴业银行截至三季度末的不良率为1.08%,较上年末上升1个基点。而关注类贷款的增长较为明显,同期占比1.77%,较上年末增长了22个基点。由于关注类贷款后续有转化为不良贷款的可能,因此兴业银行未来的不良情况也值得警惕。

当然,兴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上已经多次由于不合规管理遭到罚款,可以见得粗放式的野蛮增长必然是以“质”换“量”,并不是长久之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利润表中因计提增长缩小了利润空间,但兴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并没有一同增长。财报显示,同期兴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33.54%,较下降11.67个百分点。

拨备率作为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额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的是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在不良、关注类贷款双双增长,计提金额增长的情况下,兴业银行的拨备率却不增反降。

此外,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兴业银行的净息差再次下滑。截至三季度末下降至1.84%,同比下滑10个基点,这同样也是一味扩张贷款规模难以弥补的。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