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开始出现几种颇具争议的“新型婚姻相处模式”,这些模式在很多方面颠覆了我们的传统三观,引发热烈讨论。
作为80后,我对此也颇有感触,以下我就来谈谈这些“新型婚姻模式”的几大特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不办婚礼,仅领证
这种模式的夫妻双方仅在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书,而不举办任何婚礼仪式。对我来说,这一点确实难以接受。
因为在我看来,婚礼是婚姻的重要仪式,是让亲朋好友见证爱情的机会。
没有婚礼会给人一种“假婚”的感觉,也会被视为不重视这段关系。
但是,我也理解现在社会节俭的风气,再加上疫情期间聚会不便,选择不办婚礼也是出于现实考虑。
取消彩礼和嫁妆
这种模式下,男方不用准备彩礼,女方也不用准备嫁妆。
对于天价彩礼,我是赞成取消的。
但是光彩礼和嫁妆也有其文化象征意义,完全取消或许掉进了另一个极端。
我认为可以酌情准备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小礼物即可。
购房和养老由男女双方共同承担
以前购房和赡养老人多是男方的责任,现在则提倡男女共同承担。
结婚后夫妻双方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共同生活才是真正的伴侣关系。
但是付出要按照各自的经济条件来确定,不应是强制性的。
生育子女从母姓或父姓
这种模式下,子女可以从母姓,也可以从父姓,不再是统一父姓。
这主要是为了弱化对姓氏的看重,更注重孩子的个体发展。
但姓氏在传统文化中有重要意义,不能轻易改变,所以这一点还需要慎重考虑。
婚后生活费用实行AA制
这意味着婚后一切生活开支全部折半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
在婚前或刚结婚时可以这样,但随着生活秩序的建立,还是应该根据各自的经济能力合理分担为好。
各自负责赡养自己的父母
结婚后,公婆也是自己的亲人,不应该一刀切的完全自己负责。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但应该属于夫妻共同的责任。
综上所述,这些“新型婚姻模式”确实在很多方面颠覆了传统观念,其中一些容易被人接受,一些还需要谨慎考虑。
但它们的出现也让我们反思婚姻中的权利义务分配,思考如何让婚姻关系更合理平等。
客观来讲,我们不应固守传统,也不应一味追求新潮,而要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为自己的婚姻选择最适合的模式。
无论选择哪种婚姻相处模式,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不管是传统的婚姻模式还是新兴的形式,夫妻双方都要意识到,结婚和组建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这决定了你与另一个人之间要相互扶持、共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都要确保各自能够履行应尽的义务,并支持对方。
比如,在经济上要尽自己所能支持家庭,有能力的一方可以承担更多,但另一方也不能完全依赖。
在生活上要相互照顾,特别要关心对方的心理需求。
在育儿问题上也要通力协作,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一个人。
当遇到困难时,夫妻应该互相鼓励解决问题,而不是责怪对方。
总之,我认为聪明的夫妻会在保留传统家庭美满的基础上,吸收新婚姻模式的一些合理因素,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模式。
但不变的原则是要共同承担起建立家庭的责任。
只有双方都尽到自己的责任,无论什么样的婚姻模式才能运行良好,让家庭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