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没有上过学

冬萱评情感 2024-06-04 02:06:23

文:梅子

没上过学,不识字,在如今的社会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可,我妈,一个50后,年过70的农村老太太,因为时代的原因和外婆外公的极端重男轻女,她没上过一天学,不识字。

我曾经天真地问过她,你为啥不要求上学,不哭闹,去争取上学的权利?

她说,那个年代,为了填饱肚子,起早贪黑,拼命挣工分,每天挣扎在生死线上。能活着已经不易,上学这件事,根本就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且,当时,我妈到该上学的年龄时,我的大表哥出生了。我姥姥有个私心,不想让我妈妈上学,想让我妈待在家里,当我大表哥的免费保姆。

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让村里的女孩一出生就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几乎都不上学。

环境的影响实在太大,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懂啥?所以,我妈从来没有为上学的权利争取过,也从没意识到不接受教育,会怎样在以后的岁月里改变她的命运。

我妈不识字,但种地是一把好手。嫁人前,她是村里的棉花技术员,种棉花的高手。每当有领导来村里视察工作,她总是被叫出来展示技术。

她当姑娘时仅有的一次出远门,是去湖北武汉开全国棉花技术员大会。那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但她记得的不是黄鹤楼的雄伟壮观,更绝对不会想起“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和“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经典诗句,而是黄鹤楼旁边的包子皮薄馅大,咬一口,香得流油。

她是经历过饥饿的人,那段挨饿的岁月,不堪回首,吃过的任何美味食物都令她刻骨铭心。

不识字,好像也没给她带来不便,因为她家里家外的忙碌,很少出远门,即使去趟县城,她也会根据标识知道男女厕所。不认路,鼻子下面就是嘴,多问就是了。

因为母亲不识字,成长过程中,我曾经觉得父亲和母亲很不般配。我父亲长得眉清目秀,又在部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干净爽利。他情绪稳定,积极乐观,浪漫文艺,幽默风趣。他读到了初中毕业,后来又进了部队深造学习,他能写得一手好字,喜欢看报纸读杂志喝茶水,枕边书是一本《聊斋志异》。

我的母亲,从少女时代起就一直干农活,勤劳的基因已经刻进她的骨髓,她忙于生计,脚下生风,忙完地里忙家里。清秀白皙的她顾不上打扮,没穿过裙子,没涂过口红,总是素面朝天,甚至不修边幅。长年累月没完没了的操劳也逼出了她性格里的急躁和戾气,让她经常忍不住在家里甩脸子发脾气。

这样天差地别的两个人,怎样进行精神交流?我父亲也进行过努力。

我和姐姐上学后,父亲曾经有一个宏大而浪漫的计划,他想让母亲跟着我们同步识字学习,我们学习后再回家教给母亲。这样,我们温习了功课,加深了印象,母亲也学到了字,一举两得。

父亲设想,假如认识几百个常用字,母亲就能读书看报写信了,他为这个计划激动不已。

但因为家务农活过于繁杂沉重,精力时间不允许,加上母亲识字的动力不足,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岁月无情,她终于发现,没有文化给她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因为身边有个读书改变命运活生生的例子。

和她一起长大的闺蜜祝阿姨,也是村里的棉花技术员,上到初中毕业,只因比她略微多识几个字,抓住了机会,一路青云直上,最后成了我县的农业局局长。我妈经常在本地新闻上,看见她出席各种会议,风光无两。

如今,人家拿着退休金,过着滋润的小日子,让人羡慕。

而她,因为不识字,眼睁睁错失机会,留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出大力流大汗,种了一辈子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痛苦。

人总是喜欢幻想美化那条自己没有走的路,因为不识字,眼睁睁看着机会失之交臂,这成了她人生最大的意难平。

因为不识字,她的手机里只存有四个电话号码,我爸的备注是数字1,我姐是数字2,我是数字3,我弟是数字4。

那个小村庄就是她的全部世界,她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她承担了生活里世俗、现实、沉重的那一部分,让我们姐弟三人都走进大学校门,去看风花雪月,去追逐诗和远方。

而她困在妻子、母亲的身份里,一直留在原地。

因为不识字没文化,即使外出旅游,无论是看故宫,还是游颐和园,在她眼里,都是看皇帝和太后住的老房子。但她对导游是真心佩服:嘴皮子利索,能记住那么多东西!

她不识字,所以,格外敬畏知识,尊重读书人。无论再苦再难,她也从没想过让我们辍学,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我这个能讲课能写文章的女儿也是她的骄傲。

虽然不识字,但她幸运地遇到了我的父亲,不嫌弃她没文化。

儿时的冬夜漫长无聊,屋外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母亲拥被而坐,就着昏黄的煤油灯纳鞋底。父亲则给我们念《聊斋志异》里花妖狐怪的故事,母亲也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也问父亲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父亲从来不嘲笑不敷衍,停下来认真回答母亲提出的疑问。

特别是这几年,每次我回家走亲戚,喝至微醺的父亲说起母亲,语气里全是佩服和感激。他说他这一辈子比母亲过得值,年轻时全国各地都去过,看过美景,吃过美食。而母亲一辈子就待在那个小村庄,很少出去,因为她严重晕车,还因为她觉得出去旅行花钱不值得。父亲叮嘱我们将来要多孝敬母亲,因为她为这个家付出更多,没有她就没有我们幸福美满的一家人。

那个女孩子被剥夺教育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尽管还有职场歧视不公,女人飞翔的翅膀依然沉重,但我们已经足够幸运,站在父母的肩头去追求自己的星辰大海,当珍惜努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