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有个“错别字”,连小学生都能看出来,为何至今不改?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04-14 01:37:03
文/平观千史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你知道吗,我们用了这么多年的人民币上竟然有一个错别字?

听起来是不是很荒诞?人民币的印刷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审查还有检验的。

但是很多人如果仔细看的话,是可以发现“问题”的,甚至连小学生都可以看出来,更令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个错别字愣是几十年没有改过?这里面可是有原因的。

人民币上竟然有错别字

在近代史中,人民币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可以使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来换取同等金额而当商品,而随着现代生活科技的发展,消费的方式有着多种多样的变化。

每当我们进行消费还有购买东西的时候,渐渐的已经变成了扫码,手机转账的消费方式,在实体人民币上的使用是越来越少了。

有些细心的人已经发现了,早在2015年的时候,《咬文嚼字》杂志的主编郝铭鉴就在该杂志的一次发布现场出了一个大招。

他指出,在新版的百元人民币上是有着一个错别字的,这个错别字就是“圆”并且进行着一系列的论述。

人民币的单位是由“元”来划分的,辅币则是角还有分,“元”也是规范的用字,虽然以前是因为有银圆的存在,是有这段历史而造成的。

但是在现在社会 ,新发行的人民币在使用上是不规范的,且“圆”从法的角度来讲更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此外,郝铭鉴还指出,在目前的语言的文字当中在运用上都是相当混乱的,并且举了一系列的例子,对于当今社会的一些店名给予了批判,就比如“无饿不坐”这些名字都是不合理的,没有立场的行为。

而郝铭鉴的这些论述还有评判都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且产生了热议,有些人认为这些是有道理的,是需要进行一个标准化的规范,而另一部分则认为,只要能花出去就好,没有必要这么纠结。

对此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也给出了回应,对于这个“错误”给大家一一划出了重点。首先,从现代印钞行业诞生起,对于纸币上一直都是用“圆”来印刷的。

而如果从现实的使用层面来看的话,“元”和“圆”也都是有着相通的意义的。

包括我国的香港,澳门地区的纸币都是使用的也是圆。

且从《辞海》的定义上来看的话,“圆”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汉字,虽然有着很多含义,但是除了这些含义以外,“圆”同样是有着货币单位的一项含义,和“元”在货币上的使用为相同含义,可以互相通用。

“圆”字的历史

而不仅仅是从《辞海》上来看,如果更加深入的说明的话,就可以涉及到历史的文化传承方面了。

作为承载着国家的历史还有文化的货币,中国作为在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更是在“圆”字有着对应的文化传承。

早在先秦的时期,当时的货币比较混杂,有着很多各种各样的钱币,在其中圜钱的中间有的穿孔,也是分为了方形的还有圆形的孔,后续秦朝统一后,也将方孔的圆钱进行了规范。

到了中古时期的时候,当时由于丝路贸易等种种的原因,在中国普遍流通起了银币,这种银币最初的时候形状都是圆形的,并且中间是没有孔的,上面会铸造一些人像还有文字,难以被国人所识别,只能通过称重的形式来进行流动支付。

到后来,人们觉得这样子比较麻烦,所以就将这些银币进行了溶解,重新铸成元宝或者银子,从而进行着很长时间的流通。

而到了近代的时期,国外开始向国内输入一些银币的机制,这些银币因为造工的精美,还有对于大小面值的区分,便于计数,开始在我国沿海的地区进行流通使用。

而当时,对于这种外来的银币的称圆仅是形状上的描述,并不是货币的单位,但是在后来鸦片战争以后,当时的港英政府对于香港的本位银币进行了铸造,对于这种银币的币面以“圆”来作为货币的单位机制。

在当时的香港产出的一圆银币都会铸造上“香港壹圆”字体,而且不光是香港,中国大陆还有一些外国国家也以圆来作为地方通货的单位。

不过,随着后来的香港的经济衰退,将铸币的设备转给了日本,之后日本也开始铸造起来了属于自己的货币,并且也以“圆”定为货币单位。

到了1896年,当时的清朝政府铸造了一套主币以圆为单位的银币,更是首次打破了中国在历代史上的以两钱计重的习惯。

随即,在2年后东北的奉天省因为和日韩紧邻,受到日本的影响,也是对于一圆面值的货币进行开铸,不过在以后的清朝廷因为“圆两之争”又重新以“两”来计值。

直到1914年,当时的袁世凯以大总统的名义,规定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这些规定都开始以“圆”作为价格单位了,在当年,天津的造币厂就开始铸造一些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圆。

到了1928年开始进入了国民党的执政时期,在当时的纸币都是使用“圆”为单位的,即使在而后的抗战时期,各个政府发行的钞票也同时是以“圆”作为货币的计量单位的。

不仅如此,在法律上也有着一定的依据,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通告》对于发行主币就明确了中国的货币单位,主币为圆(元),则辅币为分、角两级十进制。

而其实,不论是“圆”还是“元”都是源自于近代史上一些外域钱币的输入才形成的一些称谓的习惯,而后才逐渐演变成了国家的法定的货币单位,到了清末的时候都是两者进行并用,

而后则基本使用“圆”字。

直到90年代初,才改成了“元”字。而后,不管在什么时间里,国人的用字的习惯对于同音的一些字都是可以进行通用的。

刚开始定义货币单位的时候,“圆”也曾经简写过“员”,而这两个字也是在古书中相通,直到后来“圆”字简写后也就一般都称作“元”了。

包括在后来的生活中,一些字体的演变过程中,一些字体也逐渐的通用了起来,比如零丁——伶仃,执著——执着、等等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都是可以查询得到。

专家观点

“元”和“圆”都可以指货币的单位,并没有哪一个规范,哪一个不规范一说,不过是在钱币的实际应用上 一直以来都用的是“圆”。

这和我们大众在日常书写中更多的使用“元”有着一点冲突,所以,“壹佰圆”也并不能说是一个错别字,只是沿用了长久以来的规范而已。

同时,之所以用“圆”,专家们也都是有着不同的看法,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石毓智认为“圆”这个字用在“壹佰圆”这三个字当中是更为合理化的。

因为这三个字都是有着繁体化的,而不是简单的一百元三个字,人民币用一些笔画更加复杂的字体,更深层次的目的则是为了防伪。

正是因为这些这些繁琐的字体,使得一些不法分子用来做假币的时候,工序更加的复杂,则更能通过辨认来发现人民币的真假。

另外还有一种声音也表示,货币的数字还有单位是需要和书写一致的,因为“壹佰”二字是繁体字。

如果按照繁体字的角度来说的话,那么“圆”字也是应该由繁体字来表达,应该书写为“圓”,这样的话也可以显现出来人民币庄重,严肃的表达,也希望由国家相关部门做出来统一的规范。

而针对这个也是有着论据的,其实“壹佰”二字就是大写的数字,并非是繁体字,在中国对于数字,都有着大小写之分,正是因为在特定的场合,很多小写的数字特别容易被篡改,

所以很多人才使用大写数字,避免数字被篡改,包括发票,日历,还有合同等等,就如“一”而言,“壹”则是大写的,“百”而言,“佰”是大写的。

其次使用圆更加尊重了历史版本,让它一脉相承,且并没有违背“人民币单位为元”的精神,归根到底还是说其实这个字还是没有错的。

参考资料:

上海金融报——“探究钱币上的“圆”和“元””

澎湃新闻-“新版百元人民币上“圆”字是错字?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回应”

上游新闻——“人民币上这个“错别字”太显眼,为何不改”

法制晚报——“新版人民币被指有错别字 专家:用“圆”有防伪功能”

北京晚报——“又有专家指出:百元人民币"圆"字应书写为"圓"”

金融时报——“人民币应该用“圆”还是“元””

新民晚报——“《咬文嚼字》主编:新版百元人民币上有错字”

央广网——“咬文嚼字主编指百元钞有错字:人民币怎能用字不规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