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国家主席一职无人提名,邓小平主动提名打破现场僵局

绿海看历史 2024-09-10 02:20:56

1954年,经由毛主席和全国人大批准,中央的行政构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原政务院改组为国务院,统管全国政务工作;原中央政府委员会则直接解散,其职责由新设立的国家主席一并承担。

至于这国家主席的人选嘛,当然是伟大的毛主席,不过主席当时身兼多职,既要管军务,又要管党务,闲暇时还要指导理论研究部门的相关工作,长此以往,主席多少有些“吃不消”,于是便在1956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主动提出辞去国家主席一职,改由其他能力出众的同志肩挑此重任,结果却遭到同志们的激烈反对,无奈之下,毛主席只得暂时作罢。

1958年,毛主席实在忍受不了如此繁重的工作,于是再度提出辞职,这一次主席的语气尤为坚决,寸步不让,党中央实在拗不过主席,只好同意他卸任国家主席。而朱老总当时是国家副主席,按理来说,主席离职后,他应该顺位递补,转正为国家主席。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朱老总却主动辞让了这一千载难逢的“进步”机会,转而提名刘少奇同志担任国家主席。

刘少奇同志是原中央“五大书记”之一,在党内、军内拥有崇高的威望,当年毛主席前往重庆与国民党开展和谈之时,就曾委托少奇同志暂代中共中央一切军政事务;解放战争时期,少奇同志在仔细分析了国内形势后,提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规划,最终帮助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一举扫清了旧势力,建立了全新的人民政权。

1953年到1954年,毛主席因为身体原因,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休养了一年多时间,期间由少奇同志暂时出任国家“一号领导人”。他没有辜负毛主席期望和信任,先后处理了很多棘手的政务,顺利开启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让新中国迅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毛主席很认可少奇同志的才能,主席甚至在第二次访苏时,曾亲口对赫鲁晓夫说道,以后要选刘少奇当“接班人”。

也正因为如此,朱老总才力荐少奇同志担任国家主席。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1959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号召大家提名新的国家主席,全场却鸦雀无声,大家都互相观望,谁也不敢发言,毕竟此事事关重大,万一出了什么纰漏可了不得!

好在邓公不畏艰险,勇敢站出来,掷地有声的说道:你们都不提名,那就我来提,我推荐刘少奇同志!话音刚落,全场欢声雷动,大家纷纷热烈鼓掌,并将手中的选票投给了刘少奇,刘少奇最终全票当选为第二任国家主席。

不过少奇同志随后的履职经历却并不顺畅,反而充满了波折与困难,比如在60年代初,他曾打算放弃计划体制,从国外引入资本,发展自由市场,提振国民经济;除此之外,他还准备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以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以缓解“粮荒”。但毛主席却坚决对此表示反对,主席认为眼下国家还处于“打地基”的阶段,贸然引入资本,很可能会导致压榨与剥削现象,最终受苦的还是基层的老百姓。

最终少奇同志还是听从了毛主席的意见,打消了推行的改革的念头,转而开始在党内进行开始“易风”行动,旨在清除干部们的“官僚主义”思想,止息革命队伍中的歪风邪气。但由于具体执行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最终导致“移风”行动走向了“公式化”、“扩大化”,并因此酿造了一系列冤假错案,在党内引发了众人的不满。60年代中期,动荡爆发后,居居心叵测者揪着少奇同志此前推行的改革与“移风”行动不放,不断给他“扣帽子”,污蔑他是“右派头子”1968年,刘少奇被革除一切职务,关入秦城监狱服刑,1969年,他又被疏散到河南。没过多久,他便因为身患重病去世,实在让人惋惜。

动荡结束后,党中央为少奇同志平反,而他的骨灰也被河南接回北京安葬。少奇同志的后人也都非常优秀,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小儿子刘源,他曾担任河南省委高干,后来又转入部队服役,历任中将、上将,2014年,他配合总政部发起了一场“反腐行动”,一举打掉了郭伯雄、徐才厚等一众“大老虎”,肃清了军内的贪腐风气。2016年,他到达最高服役年限,遂光荣退伍,至今仍健在!

24 阅读: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