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乐
编辑|小乐
“外包城管上热搜:一句‘你算老几’,戳中了文明执法的痛点!”
“网友热议:是人祸?是体制?还是城市治理的系统性难题?”
“你算老几?”一句话犀利出圈,一场苏州街头的“城管大战”迅速引发全网关注。起因简单明了:一位自称外包城管的男子与摆摊小贩唇枪舌战,拒绝亮证、满嘴脏话,还自曝身份。这件事让人啼笑皆非,也引发了更大的社会问号:城管真的可以外包吗?这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治理难题?
“外包”两个字原本属于商业领域,没想到如今竟然和城管联系在了一起。网友们的反应耐人寻味:有人吐槽“城管怎么外包?”有人直接怒批“文明执法成了笑话”。这背后暴露的是执法方式的混乱和形象的严重滑坡。执法者本应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和严格的身份认定,但在这起事件中,我们只看到满屏的“你算老几”式的挑衅和粗暴。
试想,一个连亮证都无法做到的“外包城管”,如何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文明城市”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基层治理的落地,光靠口号可不够。
近年来,“外包”几乎成了地方治理的流行语:12345热线外包了,街道清洁外包了,甚至连行政执法也外包了。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岗位都适合外包。像城管这样的执法部门,涉及到公权力的行使和市民权益的保障,是否真的能通过外包提升效率?恐怕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外包往往意味着分包责任,甚至推卸责任。遇到问题,真正负责的人在办公室喝茶,基层外包人员却成了“挡箭牌”。这不仅侵蚀了公信力,还可能加剧社会矛盾。
事件中的外包城管和摆摊者,似乎都成了制度的牺牲品。前者因缺乏规范被质疑,后者则因执法无序被困扰。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冲突不仅伤害个体,还进一步拉大了民众与执法部门之间的信任裂痕。
更深层的痛点在于:究竟是谁在操控这些“外包棋子”?外包的根源,可能并不是为了提升效率,而是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正式编制带来的财政负担。但当节约预算的口号凌驾于公共服务质量之上时,受害的注定是普通百姓。
从事件中不难发现,民众对城管执法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亮证执法、依规执法、文明执法。但这些看似基本的要求,为什么会在实际中频频落空?外包人员的管理难、素质参差不齐是一方面,监管缺失和体制疏漏则是更大的问题。
这起冲突的热度并非偶然。它折射出的是基层治理的缺位,是公众对“以人为本”的呼声。要想真正缓解矛盾,执法部门需要从制度和管理上进行全方位改革。
一句“你算老几”,揭开了多少体制疮疤?从“外包城管”到“12345热线”,从粗暴执法到舆论风暴,这背后反映的,究竟是治理的创新,还是失控的管理?当基层矛盾爆发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时,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那些躲在权力外衣下的制度漏洞,和我们对“文明”的真正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