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比亚迪终究还是“下水”了

科技小笛 2024-12-23 15:35:12

由于美西方的制裁,华为近些年可谓命途多舛,四年前,伴随着芯片禁令的实施,华为曾比肩苹果的手机业务迅速一落千丈,沦为其他。反观苹果,在华为“跌倒”期间,却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数据显示,没有了华为的竞争,苹果在大陆市场份额占比从不足8%急剧飙升至了约20%,几乎每年都能轻松揽走上千亿的营收,赚的盆满钵满。对此,库克高兴坏了,不只一次公开发声,称苹果能够如今的辉煌,离不开中国消费者的支持。

本以为重回第一的苹果,接下来会进一步加大在大陆市场的布局,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库克却突然玩起了“产业链东迁”,加速推动着把“果链”从大陆搬到印度等东南亚地区。

尽管库克声称,东南亚建厂成本更低,苹果产业链东迁的举措,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在“芯战”拉开帷幕后,美方就搞起了“脱钩断链”,敦促美企摆脱对大陆制造业的依赖,不再为大陆市场创造就业岗位。

如戴尔、微软等巨头,近年来都纷纷宣布了供应链重大调整计划,苹果公司也同样不例外。或许为了给美高层一个满意的答复,苹果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累计把数十家中企供应商“踢出”了果链,亲手制造了“欧菲光惨案”。

要知道,欧菲光主要从事镜头模组等业务,其巅峰市值高达500亿元,可在突然被苹果“抛弃”后,欧菲光瞬间跌入了低谷,净利润率跌幅超过了90%,一度面临生死危机。

庆幸的是,在华为麒麟芯片和手机业务强势归来后,欧菲光也迎来了转机,凭借着自身在光学器件领域深厚的技术储备,它获得了华为的青睐,订单拿到手软,公司扭亏为盈,如今甚至都开始扩大规模了。

不过,国内能够像欧菲光这样,在被“果链”抛弃后还能焕发第二春的企业,其实只是少数,很多高度依赖苹果订单、且规模又没有那么大的供应商,根本经不起这么折腾。

事实证明,苹果订单不仅仅是“蜜糖”,有时候也会成为致命的“砒霜”。为了避免其他中企重蹈覆辙,央媒迅速发声,呼吁国内企业能够展开多元化布局,摆脱“苹果依赖症”。

正所谓“人劝不如事劝”,在目睹华为和欧菲光等中企的遭遇后,很多中企都学聪明了,不仅开始加大研发投入与创新、多元化的布局业务,而且还用“抱团取暖”的方式来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关键时刻,国内仍有企业为打入“果链”而不遗余力。继京东方和水晶电子之后,比亚迪今年也宣布正式“入驻”果链。根据美媒12月份报道的消息显示,苹果发布的新款iPad,就是出自比亚迪等中企之手,其中比亚迪更是组装了逾30%的苹果iPad。

对此,不少外媒纷纷表示:比亚迪终究还是“下水”了。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方面也已公开表示,称为更好的服务“果链”,公司已投入了上万名工程师和约10万名员工!

这让很多网友都坐不住了,纷纷发出灵魂拷问:欧菲光的前车之鉴至今还历历在目,央媒的呼吁仍然在耳边回响,难道比亚迪仍要步后尘?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同于其他供应商“挤破头”的求着苹果给订单,比亚迪是受邀加入的果链。印度制造的iPhone15系列手机由于“大肠杆菌超标”等品控问题,导致口碑和销量双双折戟,这让库克难以接受,于是主动把部分订单回流大陆,这无疑是对比亚迪等中企实力的最大认可。

而且,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这才是其立身之本,至于电子代工业务,哪怕算上苹果订单,营收占比也不超过20%。换句话说,苹果订单对比亚迪而言只是“锦上添花”,即便没有,也不会“伤筋动骨”,能有的话自然更好,毕竟这可以提升自身在代工领域的影响力。

因此,比亚迪打入“果链”,非但不会受到苹果的牵制,反而还能掌握主动权,更可以为国内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利大于弊。

1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