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战役开始前,邓华和韩先楚争执不下,历史证明:韩先楚是对的

眼红讲娱乐 2024-11-18 15:01:44

1951年初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取得了全面胜利,粉碎了联合国军“先停火,后谈判”的阴谋。

但就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之后不到两周,美军新任指挥长李奇微就发起了号称“霹雳作战”的大反攻。

随即志愿军迎来了最为艰难的时刻,自从1950年10月打响第一次战役后,首批入朝部队已经连续鏖战了三个月之久。

此时他们不仅远离后方,还面临着伤员众多补给不足的问题,更要命的是此时李奇微已经发现了志愿军的一个巨大缺陷,那就是后勤能力严重不足。

通过志愿军的进攻频率,李奇微总结出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当时志愿军身上最多可能只携带了七天的补给,一旦超过七天,那么志愿军的战力就会大大下降,事实证明他猜对了。

此时摆在志愿军面前的难题就是,究竟是不顾补给的压力乘胜追击,还是就此撤退放弃之前的大部分战果。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时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不得不专门发电请求毛主席,当时毛主席给的答复也很是明确“以攻代守”。

随即第四次战役就被提上了志愿军的日程。当时梁兴初正率领着万岁军于西线血战阻挡美军,1月31日美军又于东线发起了进攻。

见状彭德怀立刻命令邓华率领着手下的部队向着洪川以南地域迅速开进,随即联合国军备被阻挡在了砥平里和横城地区,此时正是志愿军反攻的大好战机。

那究竟是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呢?还是两地同时发起攻击?

2月7日彭德怀就这一问题专门致电了邓华和韩先楚询问他们二人的意见,次日邓华和韩先楚先后回电。

邓华认为应该先打横城,毕竟横城有大量的美军和伪军,如果打下横城可以极大的提升志愿军士气,之后便能一鼓作气拿下砥平里。

如果先打砥平里的话,这里驻扎有美军的5个营,兵力集中不说,战斗力也颇为强横,如果志愿军不能快速解决战斗那么东南西三侧的敌军都可进行支援,届时志愿军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

但韩先楚却和邓华持有完全相反的意见,在他看来,志愿军应该先打砥平里,虽然砥平里敌军众多,但这里却是东西两线敌军的结合点,如果能够拿下这里那么美军的东西两线兵力将会被我军分割开来。

届时他们畏惧于我军包围,必定会停止进攻,届时我们再挥师进攻,那横城将唾手可得。

不得不说韩邓两位将军说的都有道理,这下搞得彭德怀反而有些举棋不定了,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同时进攻呢?

就像我们前文说的一样,首先此时的志愿军人数是少于对面的敌军的,其次此时的志愿军经过了连续数月的作战之后已经相当疲惫,已经不足以完成同时进攻两处的任务。

所以在综合考考虑之后,彭德怀选择采用了更加保险也更加容易产生战果的邓华的计划。

当时韩先楚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久久无言,不过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坚决执行志愿军总部的命令。

不久之后第四次战役中的横城反击战率先打响,在横城反击战中我军先是利用优势兵力却断了横城守军的退路。

接着又集中了各种火炮679门,火箭筒285具对横城展开了猛攻,最终横城反击战取得了巨大成功,敌我伤亡率达到了惊人的3.72:1。

而就在横城反击战结束后邓华又迅速对砥平里展开了进攻,可惜与此同时李奇微也注意到了砥平里的重要性,如果砥平里失守整个美9军侧翼将无险可守,整个美军防线可能就此崩溃。

在得知横城失守之后,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随即下令砥平里的美军后撤,防止其形成突出部,被中国军队包饺子。

可当这个请求上报给联合国军司令部后却直接遭到了李奇微的否决,他不仅不许美军第10军撤退,还要他们死守此地。

当时李奇微告诉阿尔蒙德:“在新的命令下达前,只有一种人可以离开砥平里,那就是死人。”

虽然当时阿尔蒙德不知道李奇微为何要他们死守此地,不过作为一名军人他还是严格执行了上级的命令。

随即他将李奇微的话语原封不动的传达给了驻守在砥平里的美军第2师第23团,要求他们严防死守。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疑惑了,阿尔蒙德怎么会如此自信的觉得排一个团就能守住砥平里呢?

这还要从美军第2师第23团的特殊性说起,作为东线美军攻坚主力的加强团之一,第2师第23团在战前被补充了一个法国步兵营、第2师师属1个炮兵营、1个炮兵连、1个高炮连、1个坦克连,总兵力越6000人,几乎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旅

团长弗里曼上校在接到上级的命令后将这摆出了一个直径约1.6公里的环形防御阵地,阵地前沿机枪迫击炮一应俱全,而在阵地后方榴弹炮阵地则蓄势待发,另外他还在阵地外布置了大量的地雷,防守的可谓是固若金汤。

虽然在此次进攻中志愿军投入了将近一万人发起猛攻,但在战斗开始后美军就利用优势火力将志愿军打的损失惨重。

由于缺乏重型火力志愿军几次冲击也没能在美军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而美军阵地上却是炮声不断,更要命的是天亮之后美军的轰炸机也来到了战场。

2月15日下午,彭老总在综合分析了整个战局后,无奈下令攻击砥平里的部队停止进攻,向北撤退。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