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波光粼粼,为何蒸发量很大,还有这么多湖泊?

生态环境捍卫者 2024-06-14 11:04:50

进入夏季之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先后迎来多场降雨,给这片原本非常干旱的荒芜之地注入了无限生机。有媒体在6月初专程驱车赶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用无人机拍下了沙漠中波光粼粼的画面,让人感到无比地震惊和欣慰。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沙碧湖”交相呼应

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中国最大的沙漠,以及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其面积广阔,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总面积达到33万平方公里。这里的气候条件极端,平均年降水量极低,通常不超过1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500至3400毫米,这使得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誉为“死亡之海”。

从今年的春夏之交开始,塔克拉玛干沙漠迎来了多场降雨。这些降雨事件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强度较大,对沙漠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据当地媒体报道,降雨后,沙漠中的沙丘变得湿润,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出现了绿色植被,一些耐旱植物开始生长。此外,沙漠中的湖泊和河流也得到了补充,水位上涨,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为了记录这一罕见的自然现象,有媒体在6月初驱车赶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用无人机拍摄下了沙漠中波光粼粼的画面。这些画面展示了降雨后沙漠的壮丽景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与沙丘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画卷。这些画面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引发了人们对沙漠生态环境变化的深入思考。

其实,近年来的每年这个时候,塔克拉玛干沙漠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黄沙碧湖”交相呼应的画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正在悄然地发生着良性的变化。

沙漠中的水为何渗透不下去?

在人们的印象中,水滴在沙子上很快就会下渗,为何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湖泊,湖水短时间内不会下渗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由流动性沙丘构成,沙丘间的空隙虽然存在,但主要由松散的沙粒填充,这些沙粒的颗粒较大,之间的空隙不足以形成快速下渗的通道。

近期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出现的湖泊主要由塔里木河等河流的河水漫溢所致,这些积水在短时间内大量形成,超出了沙子自然吸收和渗透的能力。

同时,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极端干旱,平均年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远超过年降水量(通常不超过100毫米)。这种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湖泊表面水分迅速蒸发,减缓了湖水向沙漠下层渗透的速度。

此外,在沙漠地区,虽然降水量极少,但水文循环仍然在进行。当河流漫溢到沙漠中时,这些积水会与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蒸腾等过程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水文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着湖水的下渗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近期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勘探时,发现沙漠下部蕴藏着巨量的水资源,其总量达到长江年径流量的好几倍,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正在深入开展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沙漠底部真的存在那么多水资源,那么也势必会影响沙漠表面湖泊水的下渗速率。

能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开展生态治理吗?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既然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出现了这么多湖泊,那么能否利用这些水资源,在湖泊的周边大力推进生态治理,从而提高植被覆盖率,推动沙漠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呢?笔者认为不妥。

最为根本的原因,这些湖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长期性湖泊,而是由于极端天气导致塔里木河水量增大后,河道溢出来的漫滩水形成的“水塘”或“积水库”,由于这个区域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这个气候背景很难改变,后期这种水面很难长期保持下去,所以这种临时性水面的特性决定了其水量和存在时间的不确定性。

虽然利用沙漠中的湖泊资源进行生态治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被覆盖率并推动沙漠生态环境的改善,但要真正想实现好的效果难度很大、资金投入也很大、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沙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避免采取过激或错误的治理方式导致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破坏。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