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服装流行风,北朝服饰最时尚

牛奶文化 2024-12-02 21:59:00

北魏疆域图

北朝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在这个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服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今天,我们就通过“山西博物院·民族熔炉”展厅中的部分文物,来和您聊聊与北朝服饰有关的小知识。

北魏宋绍祖墓出土陶俑 山西博物院藏

我们来自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因为“魏”有伟大美好之意,于是我王(拓跋珪)就把国号“代”改为“魏”,并称其为“神州上国”。

感谢我王的这次改号,使我们拓跋部不仅统一了北方,而且还熬灭了东晋、宋、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时间超过百年的少数民族政权。

我王不仅改国号,而且还迁都,将他的子民从盛乐(内蒙的和林格尔)迁到了平城(山西大同),完成了从塞外草原游牧政权到中原王朝的政治转型。

其实,这次的迁都是我们拓跋部的三级跳,因为在此之前,我们的先祖已经从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往西南下,之后依次经过呼伦贝尔、盛乐、最后到达了平城。

我们不懂王为何要迁都,但是我们知道,只要跟着王向阳而走,我们就不必再受严冬的折磨。因为,谁让我们遇到了继东周之后的第二个寒冷期。

宋绍祖墓“风帽”俑 北魏

你看,我们北魏早期的服饰以实用为主,头上就带着可以抵御风寒的风帽,那后脖颈上垂于肩部的帽帘,不仅可以保暖,而且还可以避免风沙从衣领进入,以及蚊虫叮咬。

由此,我们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帽服也被称为“鲜卑大头垂裙帽”。

在穿着上,属于草原民族的我们,无论男女都穿着过膝的窄袖袍。而下装,身为男子的我们穿着小口裤,女子则穿着及地长裙。

娄睿墓·鞍马游骑图壁画(局部)山西博物院藏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的袖口和裤口都是窄口设计,这与南朝士大夫们所穿的宽袍大袖截然不同。因为这样的设计,不仅方便我们骑射劳作,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防风保暖。

北魏毛领皮衣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博物馆藏品

当然为了御寒,我们还会在窄袖袍的基础上披一件大氅,这样保暖系数就会大大增强,而且还很拉风。

徐显秀墓室壁画 北齐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只是,这皮氅的材质有好有坏,达官贵人用的是青狐裘、银鼠裘、白貂裘,这些裘皮不仅珍贵轻薄,而且防寒保暖。

至于普通人,我们不仅可以穿用鹿、羊、狗等动物皮毛制成的裘衣,而且也可以穿用羊毛纺织而成的毛褐,以及用乱麻填充的缊袍。

说完衣服,我们再来说说裤子。我们是善于骑马的草原民族,所以我们穿一种名为“裈”(kūn)的合裆裤。

北朝九原岗壁画

而至于汉民族,听说他们的裤子是开裆裤,学名叫做“袴”(kù)。

其实,按照我们的理解“袴”就是“胫衣”。所谓胫衣,就是指只有裤管而没有裤裆的裤子,很像你们现代人穿的高筒袜,而并非连裤袜。

北朝九原岗壁画

相对于无裆的袴,裈则是指有裆的内裤。裈一般分为齐膝的平角裤,和被称为“犊鼻裈”的丁字裤。

对于犊鼻裈的得名有两种解释,一是因为其形像牛鼻,因此得名犊鼻裈;二是因为其长度在膝下的犊鼻穴,所以以穴为名叫犊鼻裈。

北魏司马金龙墓石柱础 山西博物院藏

比如,汉代当垆卖酒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就曾穿着犊鼻裈和仆人一起洗酒器。

听说,在汉朝以前,汉民族没有内裤,而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我们,由于骑马劳作的需要,就设计出这种防止摩擦的合裆裤。

《浴马图》赵孟頫 元代 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你们也可以从裈字的字形看出,它的出现就是为了便于行军和劳作。后来,随着我们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这种合裆袴也成为了汉人流行的“内部”装束。

入驻中原,就得思辨。于是,我北魏的第七代君主孝文帝(拓跋宏),不仅开始他全面汉化的改革,而且还再次迁都至洛阳。

说汉话、写汉字、起汉名、学汉礼,就连改良衣服,我们也往汉民族的深衣靠拢。

我们钟爱的骑马打猎时的“裤褶(xí)”就和汉民族的宽袍大袖完美结合,成为了我们那个朝代最为时尚的服饰。

所谓袴褶,就是上褶和下裤所组成的分体服装。其中“褶”是指衣身较短,袖子宽大的上衣,就像汉族的袄。因为,短小精干最初作为骑服穿着。

可是,毕竟“南北有别”,南朝的士大夫认为,穿胡式裤子出席正式场合很是不雅,于是他们就将上衣的袖管、下身的裤管加大,在形制上尽量向传统的深衣靠拢。

北魏陶俑 洛阳博物馆

我们的褶在衣领上分为左衽和对襟。可是,在中原服饰中衣领却是向右开,于是我们向中原传统学习,也将衣领改为了右衽。

武士俑 北齐 山西博物院藏

不过,让你们想不到的是,你们现在流行的大翻领、一字领、吊带裙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通通都有。

你要知道这些服饰都是在圆领服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而我们鲜卑族就是圆领服的发明者。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娄睿墓镇墓俑 北齐 山西博物院藏

改完了上衣,改裤子。我们将改良后的合裆散口裤称为“袴”。袴类似于你们现代的阔腿裤。

据说,魏文帝还是皇太子时,就曾穿着裤褶去打猎,结果还被保守的大臣参奏为奇装异服,有失体统。

可是谁曾想,这样的异类服装,不久之后,就成了全民效仿的一种流行时尚。

虽然裤褶的裤口肥大,更利于活动。但是我们在劳作时,还是会把膝盖以下的裤腿用丝带绑扎,并为它起了个名字叫“缚袴”。

北魏侍女俑 北魏武士俑

与袴褶相配的是裲(liǎno)裆。裲裆,类似你们现在穿的背心。裲裆最初是由我们北方少数民族军服的两裆甲演变而来。一般来说,裲裆都会穿在交领衣衫之外。

说实话,我们非常喜欢裲裆衣。因为,它既可以保持我们前胸后背的温度,还不增加衣袖的厚度,并且还可以让我们穿出风度。

《女史箴图卷》顾恺之(东晋)大英博物馆

你要相信,古往今来的女子都是“女为悦己者容”。所以在衣饰的设计上她们总是别出心裁,花样百出。

你看,汉人设计的襦裙就是她们的心头爱。因为上襦下裙的设计,特别显得个子高,所以比起上下一体的深衣更受女子所喜爱。

这种“上身穿短衣,下身束裙子”的设计,不仅体现了汉民族典型“上衣下裳”的衣制,而且,它也是汉族服饰史上最早、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

不是说了么,女为悦己者容,因为当时流行清谈,于是南朝士大夫们把自己打扮的峨冠博带,飘然出尘,而不甘落后的闺中女子,也把自己装扮的如同出尘仙子。

于是,在北朝也有了在贵妇间甚为流行的“袿衣杂裾”。所谓“袿衣”是由深衣演变而来,只是下摆的衣裾一律被剪裁为上宽下窄形如玉圭的三角形,因此被称为袿(guī)衣,或是袿袍。

北魏司马金龙漆画屏风(局部)

而“杂裾”的得名,是因为女子在穿着时飘带层层相叠,参差垂下,如同燕尾,因而被称为杂裾,也叫做垂髾(shāo)。

水泉梁北朝壁画墓

除了衣着美,贵族女子们更注重容貌美,她们不仅会穿衣袂飘飘的袿衣杂裾裙,而且还会在头顶梳一种左低右高或者左高右低的飞鸟髻。

北朝常见发型

另外,还有飞天髻、灵蛇髻、十字髻、双环髻、盘桓髻等。远远望去,妩媚多情、摇曳生姿。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 太原北齐博物馆藏

当然,也有发量少的妹子,于是聪明的她们就会用假发来增加发量,使发式变的更密更高,用来凸显发型的危、邪、偏、侧。

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来形容她们一点儿也不为过。

总的来说,北朝服饰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又在不断的变革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北朝时,那些拥有独特之美的服饰,仿佛穿越时空的尘埃,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兼容并蓄。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