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53年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有六个省人口竟然比一百年前还少,尤其是浙江和安徽,而造成这一百年人口不增反降的原因绝大部分来自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争。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有两次因为超过千万人口损失的时期,二者全部是由于战争造成,一次是抗日战争,另一次就是19世纪的太平天国时期。
对于太平天国时期究竟造成了多少人口损失,无论是广大网友还是学者专家,对此均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太平天国时期人口损失在5000万左右,有人认为在7000万左右,甚至有学者估计太平天国时期人口损失总量在一亿以上。
太平天国
这么看,争议的只是具体损失数量,而不是是否有大规模人口损失,因为从浙江安徽两省之后的人口统计就能很直观地看出。
那么,太平天国时期究竟造成多大损失,对浙江安徽两省有多大影响?
太平天国时期安徽省南部受影响最深1853年6月初,在太平天国攻克江宁并改名天京定都之后的三个月,太平军将领胡以晃等奉命督领战船千叟,沿江而上,率军西征并攻占九江安庆等地区,至此,开始了对安徽南部十几年的惨烈影响。
先看一组数据。
道光年间歙县61万人,同治年间仅剩31万人,损失率50%;
嘉庆年间黟县24万人,同治年间仅剩15万人,损失率37%;
嘉庆年间宣城107万人,同治年间仅剩25万人,损失率77%;
嘉庆年间舒城40万人,同治年间仅剩10万人,损失率73%;
道光年间歙县27万人,同治年间仅剩16万人,损失率40%;
人口减少最多的是桐城县,1851年桐城人口300万以上,1869年桐城人口仅剩35万左右,损失率接近90%。
皖北人口损失一样严重,但是皖南四府一州更甚,1819年人口1112万,到战争结束,仅剩255万左右,占全省人口比例也从31.8%下降到18.2%。
从宏观上来看,安徽人口在1909年为1980万左右,不到一百年前的三分之二,在全国占比也从9%下降到4.5%。1851年,安徽人口全国排名第三,1910年,排名下降至第十一位次。
1851年,清朝全部人口约4.3亿人,此时安徽全省人口在3700万以上,占比9%,仅仅低于当时排名前二的江苏、四川。
由于面积不大,可耕种土地不多,以当时的耕地面积来算,人均不到一亩地,这点地按照当时的粮食亩产量是不足以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于是安徽南北皆粮食短缺,社会问题愈发严重,在太平军到来之后,加之捻军起义,安徽就像干柴烈火一般开始迅速被动乱席卷。
从1853年到1864年这十二年间,安徽一直是清军与太平军反复拉锯的节点,斗争极其惨烈,三和战役、安庆战役均发生在这期间。
太平天国
太平军和清军之间绝无和解之余地,于是清军每次攻占城池,便对城内太平军大肆屠戮,而太平军之报复亦是如此,例如驻守全椒的清军,为图“坚壁清野”,对清军收复地区进行倒算,使得几十里无人烟,清军攻入当涂之后,“全城俱尽”,凡此种种,在这十二年间反复出现。
“官军攻贼,及克复贼所据城池后,其烧杀,劫夺之惨……不可不知也”
除了太平军与清军的放纵与屠戮,战乱导致生产中断,饥荒瘟疫等接踵而至,难民遍地,民众流离失所,在各种矛盾挤压下,各地小规模的动乱也相继出现,村县血斗。
皖南
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安庆保卫战。
1860年,在太平军东征苏州常州,鏖战江南大营对的时候,曾国藩与胡林翼趁机发兵,统率水陆两军5万余人,从湖北一路沿江而下,打算一举拿下太平军控制的重镇安庆。
彼时的安庆,是太平天国西部的屏障和重要的粮食产地。
曾国荃带8000步军,与杨岳斌的4000水师一起担负围困安庆的任务,其余马步军2万余在桐城以西驻扎,准备随时出发打击太平军援军。
安庆对于太平天国至关重要,可以说,安庆丢失则南京不保,为此,洪秀全只能在东征未竟的时候,抽出两路兵马,打算分兵南北绕道至湖北,攻取武汉。
这样一来,颇有一种围魏救赵的感觉,一旦两路兵马真能取下武汉,曾国藩势必要回援,安庆方面将会压力大减,一旦太平军在武汉站住脚,甚至能形成东西夹击湘军的局面。
太平天国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在太平军一路从皖北进入湖北,一路从皖南,经过江西北部进入湖北开始行动之后,两路军却先后失约误期,“合取湖北”的计划就这样中途取消了。
无奈之下,太平天国只能调集大军直接前往安庆,与围困安庆的湘军各部展开正面争夺,双方在安庆周围反复拉锯,安庆由此深受战乱之苦。
战争带来动乱与饥荒,用十室九空形容皖南的惨烈也不过分。
洪秀全
战争结束之后,皖南出现大片荒地,无人耕种,昔日徽商云集书声琅琅的集镇皆化作废墟,从人均不到一亩地,变成动辄几百亩荒地。
为了收拾残局,清政府只能从临近省份招募民众,进行移民补充。
“大乱之后,土著不存三四”“大率光州、安庆之人挈室而来,开垦荒土”
今天,距离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乱已经过去160余年,但是皖南一些地方,人口依旧未能恢复。
虽然时间久远,部分地区行政区划已经发生变动,但是即便根据现有区划,打乱重组成当时的布局进行对比,依旧是未能达到当初的水准,因为战争造成的人员损失,青壮年占比更高,这也是皖南人口在后来难以快速复苏的原因之一。
从此,皖南人口再也没能和皖北持平。
根据左宗棠估计浙江四府人口损失可能高达95%战乱对于浙江的影响一样严重,从1858年也就是咸丰八年开始,石达开率军进占衢州府等地开始,一直到1862年左宗棠以浙江巡抚的身份由安徽进攻浙江,浙江全省大部分遭受反复的战乱。
全浙江除了温州衢州两府城和五个县之外,尽皆被太平天国占领。
历时两年,左宗棠所部攻下太平天国所占府州县,而此时的浙江早已是满目疮痍遍地废墟,其中尤以杭嘉湖、金华衢州、宁绍平原最为严重。
左宗棠
浙江收复之后,左宗棠面对战乱之后的地区曾作如此评价:
通计浙东八府‚惟宁波、温州尚称完善‚绍兴次之‚台州又次之‚至金华、衢州、严州、处州等处,孑遗之民则不及从前二十分之一矣。
如果左宗棠对于所见评估准确,那么浙江这四府地区的人口损失便高达95%,这一数据并没有翔实的资料作为依托,但是即便左宗棠只是依靠巡视进行评估,也已经很能说明浙江以上四府被战乱带来的影响之严重了。
相较于安徽,浙江的人口统计相对资料较多,我们可以从具体的府州进行对比。
根据当年的浙江人口增长率来看,嘉兴府1850年前后人口应该在310万左右,而仅仅在15年之后也就是1865年,嘉兴府人口约为110万,仅余三成。
杭州是浙江全省中,太平军与清军争夺的焦点,仅有记载的一次屠城,就有14万人丧命,临安县有如此记载:
“同治初年兵燹之余,招集流亡仅存丁口八九千人”
可见其受战乱影响至深。
嘉庆年间的人口统计,杭州府人口320万,根据当时浙江人口增长率来看,1850年前后大概在360万以上,而战争结束之后,根据《杭州府志》记载,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杭州府本地人仅余72万,不到战争之前的20%。
除了杭州府,浙江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湖州府,就拿长兴县来说,根据县志记载推算,1858年长兴县人口在47万左右,而在十余年之后,战争结束,据学者研究长兴县仅存7万人左右。
又如安吉县,学者研究推算1850年安吉县约27万人,战争结束之后,同治年间安吉县清查人口,发现只有6838人,在之后由于战乱逃难的人陆续回乡,这一数据增至11245人,也就是说,十余年的战争,安吉县人口从27万左右到仅余1万余。
曾国藩
根据县志记载,孝丰县1858年人口在30万上下,而直到1875年,在战争结束十年之久逃难者尽皆返乡之后,清查人口发现仅有7000人。
其他如武康县战前11.6万人战后不到五千人,德清县49万人战后仅剩6万人左右。
总的来看,湖州府战前299万人,战后63.2万人。
其他如严州府、衢州府、金华府等,与其类似,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读者可以从下面图片看到具体对比。
《太平天国战争对浙江人口的影响》曹树基 李玉尚
统计之后,战前浙江全省约3127万人,战争结束全省约1497万人,损失接近52%。
浙江地区相较于安徽,其人口损失并非全部由于战争,除了战争中的屠杀之外,瘟疫的出现也造成了浙江四府的大规模人口锐减。战争结束之后,相较于皖南虽有大片荒地,却移民困难,人口增长较为缓慢甚至一些地区至今仍未能恢复的情况,浙江在战后人口增长较快。
由于浙江地理位置优越,加之近代大门打开,移民更好推行。
从学术界研究看太平天国时期的人口变化早期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在1880年做出判断,太平天国十几年的战乱,大概导致清朝损失人口5000万,当时的美国公使认为在2000万左右,而现代学者对于这一数字并不认同,如葛剑雄就认为,这一数字起码在一亿以上。
比较有说服力的是曹树基所做的系统分析,他根据1953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把当时受影响最甚的7省人口单独拿出来,根据区域比较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平滑移动的方式对7省重新评估。
最终的结论是,江苏、安徽、浙江等7省人口损失,在7330万人左右,这一结果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由于其将太平天国前人口作为推算基础,近些年这一研究结果依旧引起争论。
清末
何炳棣在《1851-1953年的人口数据》中指出,从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引起大规模战争之后,咸丰年间的人口统计结果可信度已经降低,各地统计范畴已经发生变化,尤其是咸丰八年之后,南方各省人口统计只能用大概和粗略来形容,比如说当时的江西省,在战争期间北边几个府受影响比较大,但是在咸丰之后的四十年,江西省上报的人口数字都是非常稳定的。
为此,对于这一时期跨度五十年的时间范围内,清朝政府官方的统计数字,尤其是南方各省的人口统计,也充满了臆造,可信度难以为学界接受。
太平军
由于近现代以来,对于太平天国时期人口损失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1950年前后的人口统计,根据学术模型对比咸丰年间的人口规模,因此引出了另一个问题。
在1850年到1950年这长达一百年的跨度,或者说把跨度缩减,根据1913年的人口数据,来倒推研究1850年之后的人口锐减情况,也有许多疑点。
在这六十年时间里,除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争,在1861年之后清朝依旧有众多战乱,例如之后的捻军起义陕甘回乱,还有阿古柏祸乱新疆,以及甲午战争和中法战争等对外战争,尤其是八国联军,都对当时人口产生了一定规模的影响。
湘军
也就是说,目前学术界根据1913年或者1950年前后的较为可信的
人口统计数量,通过咸丰年间的人口推算进行评估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都难以抛开在1864年之后这几十年间的战乱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中,无论是哪一个数字,都有后来战乱的人口损失数量在内。
根据《中国人口史》中的记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五省人口损失约7000万,是五省战前总人口的45%,几乎减半。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影响的再估计》李楠 林矗
《近代安徽人口的变迁》张爱民
《太平天国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中的皖南战场》王明前
《太平天国战争与晚晴人口》姜涛
《太平天国战争对浙江人口的影响》曹树基 李玉尚
《太平天国战争中人口损失研究述评》蔡宏俊
《太平天国时期中国人口损失问题 》华强 蔡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