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昌熊明
十月一日,普天同庆,网红大人、旅游特种兵乃至普通民众,都趁着假日开始各自的旅行。我也到得百十公里外的靖安县靖窑寻仙问道,与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靖窑主人伍映方兄一晤。
靖窑,一座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之风的窑口。
古老的匾额,当代的铭牌,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碰撞,传承与发展在靖窑赓续。
光,从圆形的天窗照射下来,窑神护持着靖窑。
中国的陶文化历史长卷,在这里徐徐展开。黑陶、黑瓷、色彩斑斓变幻莫测的曜变天目茶盏、剪纸贴花茶盏、木叶天目盏······釉料纯天然,源自草木灰。手工制作,柴窑烧造。靖窑出品,赏心悦目。
靖窑伍映方,天选之子也。远追仰韶半坡,近师家传古法。复活了纯草木灰釉料烧制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把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制作的蛋壳黑陶古法柴烧技艺重新复活;把断代七百余年,被多个国家博物馆珍藏并称为国宝的多个宋代黑釉瓷品种古法制作技艺完整恢复;在黑陶与黑釉瓷古法技艺恢复的基础上,成功创新烧出无釉黑瓷,终结了黑陶烧制温度只能在900度以下徘徊的千古困局······
靖窑主人伍映方——数十年来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厚积薄发,贡献突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个人)等殊荣,并光荣地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靖窑主人伍映方
一年多不曾到靖窑,眼前的景象焕然一新,场地布置妙不可言,巨石、花草、树木、建筑,自然融合,虚实相生。风雨长廊,观山看景。石级台阶,步步登高。今后,有客来访,车停靖窑外,登高过廊桥,感受靖窑的虎踞龙盘,天人合一。
新修建的大楼正在装修,布局精巧,气魄宏大。雍容华丽,时尚浪漫。好大一堵落地玻璃墙幕,正对着远山田畈。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人间烟火中,心追云天外,彰显伍映方隐逸高蹈之志。
后山一座蛋形龙窑,依山而建,有明显的坡度,足有几十米长。一个个隆起的鼓包,形同蛋壳覆置,那便是窑室。蛋形龙窑诸多窑门用泥巴封住了,边上放置着许多的烧造器物用的匣钵,码放齐整,干净整洁。蛋形龙窑末尾,一个窑门兀自开着,里面有砖,窑壁铮亮,几成酱色,都是烈火中的记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座蛋形龙窑,是伍映方同他父亲依据祖传的图纸建造的,传承古人智慧,承载家族荣光。
而今,这种还在烧造器物的古老的蛋形龙窑几乎绝迹,即便有,也只是偶尔为了演出活动而举行点火仪式,热闹一下。靖窑的蛋形龙窑是伍映方进行学术研究、烧造器物的唯一炉具,不存在什么电窑、汽窑,是正在使用中的窑口,堪称窑口中的活化石。
沿着古朴的台阶,穿过松林小院,转入“伍映方劳模创新工作室”,伍家公子正在工作室内拉坯,工匠精神在靖窑默默传承,发扬光大。
架子上摆满了各种纯手工拉坯的器物,等待着伍映方化平凡为神奇,用他的草木灰纯天然釉料,去演绎中国陶瓷的历史传奇。
狄花萧瑟,神仙境地。我来靖窑,赏陶器,看风景,访仙问道,只为见贤思齐,感受伍映方身上那种潜心学术,不骄不躁,平和恬淡,超然物外的精神高度。
期待下次的靖窑缘聚!
人世风景,前尘影事,都已成渔樵闲话,饭后谈资。我写人物,摒弃假大空,拒绝千人一面。讲究直见性命,倾听肺腑之言,畅谈生命体验,还原人世间那年那月各色人等的任侠使气血泪情仇……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承接写私人传记、家庭小史。
南昌熊明,号泥巴道人、真寂。作家。独立文化观察家。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