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复杂的是人心。
所以《道德经》里说:见素抱朴。
越是高深的东西往往越是简单。
素,是最简单的,但却能直指人心。
那么,被称为“鬼谷子第二”的《素书》,到底讲了什么?
有人说,如果把尘世比作“大梦”,《素书》中这7句话,就能点醒无数梦中人。
《素书》第四章里说:夫志心笃行之术。
01
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
长,便是长久。
《道德经》里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也就是说,要效法天地,一起长久。
怎么做呢?
就是“博谋”。
谋,是“谋生”的谋,为一生的计划。
从这里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眼界和胸怀。
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要有足够长远的眼光,这就叫“博谋”。
张良读完《素书》之后,跟别人交流,没人能听懂他在说什么。
直到他遇见刘邦,张良一说,刘邦立刻就明白。
因为两个人在“博谋”上,是一致的。
唯其如此,刘邦才能不计较一城一地,一时一刻之得失,最终大败西楚霸王。
因为有了足够大的胸怀,所以就能“忍辱”。
辱,不单指别人的侮辱,而是指所有的不如意。
因为你心中有了长远的规划,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以眼前的一切,都能够忍受。
就像苏东坡在《留侯论》里所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道德经》里说:反者,道之动。
逆着人性的,才是道。
02
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
德,就是“得”。
修德,就是通过修炼让自己能够承受得起这个“得”。
《周易》里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不修德,不是道德层面有亏损,而是会引来祸患。
就像一个小孩子抱着金子行走在闹市。
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古人说:“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善行善德而受磨难,多有后福。”
更重要的是,德是道的载体。
大道无形,道的作用,必然要通过“德”来展现。
那该怎么“修德”?
方法就是“乐善”。
《庄子》里说:为善至乐。
这里的善,并不是善良的善。
善字的繁体字,是中间一个“羊”,下边左右两个“言”。
它的本意,是能够按照事物本质、本真去做事。
所以善,就是能够按照事物的本质规律去做事。
这很重要。
因为这样才符合道。
因为读懂了这句,张良才选择了刘邦。
相较于项羽的清高孤傲,刘邦特别尊重人性,尊重利益。
03
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
古人说:至诚者与天地相通。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好的就是《中庸》里说的: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至诚通神,明于体物。
体物,就是从万事万物中去体察那个不变的规律。
04
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知足常乐,有求皆苦。
《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给人带来最多吉祥的,是知道满足;给人造成最大苦难的,是太多欲望。
因为读懂了这句话,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张良就选择了“隐退”。
当时,刘邦尊张良为“帝王师”,封地三万户,让他功居百官之首。
结果,张良辞谢,他选择了贫瘠的留地,食邑万户。
面对众人的不解,张良说的是:人生在世,有口饭吃便知足。
这才是明智豁达的。
《庄子》里说: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从来不多。
但因为对生存的恐惧,我们贪求更多。
可是,越是贪,越是求不得。
而且,贪什么就会被什么困住,不得自在。
因此心中便有了苦。
05
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
欲求愈多,人越是会被欲望牵引、羁绊。
为物所役。
于是有了精神内耗。
精神消耗在外物上,因此精气涣散。
焉得不悲?
《道德经》里说: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无常”,就是不知常。
因此妄作,因此病生。
《黄帝内经》里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所以要注重精神内守,不被外物牵绊。
06
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
这句话,一下子点到了人性的痛处。
目光短浅,就在于只盯着眼前所得。
很多人就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只有少数人,是可以因为相信才看见。
就这样的区别,人生相差极远。
这一点从刘邦和项羽身上能看出来。
韩信凭借项羽是“妇人之仁”,因为看到士兵受伤,项羽会伤心哭泣。
但是,等到别人立功,需要奖赏时,即使打印已经刻好,项羽还是舍不得松手。
直到印角都磨平了,他还舍不得给别人。
这样谁愿意跟他长久相处呢?
反观刘邦,特别知道别人想要什么。
当时他下令,杀项羽者封万户侯。
结果,三个人拿着项羽的尸体来邀功。
刘邦二话不说,三个人全部封侯。
这样的人,谁不愿意跟他一起呢?
07
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自恃者凶。
项羽就是这样。
有人说,但凡项羽能听范曾一次,结局都不会是乌江自刎。
遗憾的是,项羽就是因为自己力能扛鼎,所以极为自恃,看不起别人。
于是就有了任用别人也会心存疑虑。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很微妙的,一旦心中有嫌隙,那就终会破裂。
因为自恃,因为任疑,最终,这样的项羽兵败乌江。
《道德经》里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这才是“自私”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