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昭宣(增一)霍光为何尊李夫人为孝武皇后,而没有选卫子夫?

惊心探索古今 2024-05-05 06:29:46

汉武帝刘彻去世后,由于皇后配享宗庙的问题在汉朝朝廷发生了不小的争执。其主要原因在汉武帝刘彻一生只有两个皇后,第一个皇后陈阿娇被废,第二个皇后卫子夫牵涉到戾太子刘据谋反案而自杀。因此刘彻在临终前没有留下遗诏,指定由哪位作为皇后配享宗庙的。为了平息朝野的争执,作为首席顾命辅政大臣的霍光力排众议,尊刘彻的宠妾李夫人为孝武皇后,并且让她以汉武帝皇后的身份配享宗庙,给予了很高的政治待遇。后世很多人感到不解,毕竟李夫人并非正牌皇后,只是宠妾身份,怎么能有如此高的待遇?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得从汉武帝刘彻去世后,汉昭帝刘弗陵初年的政治形势说起。汉武帝刘彻晚年汉朝政治纷争不断,尤其是围绕朝廷是否继续出征西域和匈奴的政治路线,太子刘据集团和反太子集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太子刘据是支持儒家学说的,认为刘彻长期推动对西域和匈奴的战争,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希望回撤军队,逐渐减少作战。而以昌邑王刘髆为首的反太子集团则支持刘彻长期对西域和匈奴的作战,并以此为由谋夺太子之位。双方斗争了多年,刘彻以暗中纵容反太子集团的操作方式,来掣肘太子刘据集团的势力。

其间反太子集团以巫蛊之案为由头,迫害了刘据最大的支持者,也是当时的宰相公孙贺一家,拉开了巫蛊之祸的序幕。他们借着查巫蛊之案的机会,大肆迫害打击支持太子刘据集团的大臣,迫使刘据起兵反抗,酿成了滔天大祸。这次叛乱后,刘据兵败自杀身亡,而帮助昌邑王刘髆谋夺太子位的丞相刘屈氂也被处死。就连刘髆的舅舅,贰师将军李广利也被迫出逃匈奴,可谓是两败俱伤。事后刘彻对参与争夺太子位的昌邑王刘髆、燕王刘旦、广陵王刘墟进行了严厉处罚,并改立年仅六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皇太子。

由于刘弗陵年龄太小,无法独立执掌朝政,所以刘彻在去世前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首先他处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避免出现后宫把持朝政的情况,重蹈汉高后吕雉的覆辙。然后他任命了五个顾命辅政大臣,分别为霍光、金日磾、田千秋、上官桀和桑弘羊,以他们为团队辅助刘弗陵治理国家。由于刘彻去世时刘弗陵只有八岁,所以朝廷大权由五位顾命大臣执掌。霍光作为首席顾命大臣,是整个朝廷政务的宰执者。刘弗陵即位后朝廷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给汉武帝刘彻发丧,这本是有例可循的,但在皇后问题上却出现争执。

对于皇帝的葬礼,尤其是刘彻这种功绩极大的皇帝葬礼,肯定是不能马虎的。刘彻本人还好说,但是皇后的问题却难以决断。按照当时的礼法,皇帝去世肯定有皇后配享宗庙的,这也是对皇帝的一种认可。但是刘彻在世的两个皇后都有问题,配享宗庙似乎不太合适。第一个皇后陈阿娇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因为争权夺利而被刘彻下诏废除,所以配享宗庙是不够格的。第二个皇后卫子夫占据后位时间最长,又是太子刘据的母亲,其弟卫青是汉朝大将军,是反击匈奴的第一功臣。从功绩上看,卫子夫是有资格配享宗庙的。

但卫子夫因为是太子刘据的母亲,而刘据起兵谋反却又带来极大争议,所以让她配享宗庙就显得非常尴尬。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是刘彻自己造成的,他死要面子的固执才有了一大堆历史遗留问题。刘据反叛案之后,经过多方协调,在田千秋的劝说下,刘彻放弃了追究刘据的责任,并且重用霍光等原来刘据集团出来的大臣。但是对于刘据本人的认定,刘彻却没有松口。他既不宣布废除刘据的太子之位,也不宣布刘据无罪,对外声称刘据在动乱中失踪,这就搞得不伦不类了。因为刘据案没有下文,对于卫子夫之死就更没有结论。

从当时的礼法上看,卫子夫是没有正式下诏废除皇后之位的。尽管她牵涉了刘据谋反案而自杀,但依然是刘彻的正牌皇后,是配享宗庙的第一人选。但她同时也是涉案人员,刘彻晚年也很忌讳提到她,所以让她配享宗庙并不符合刘彻的意愿。因此关于刘彻的丧礼中,以谁为皇后配享宗庙,成了霍光等顾命大臣争执的问题。最终霍光力排众议,尊刘彻身前宠爱的李夫人位孝武皇后,让她配享宗庙与刘彻搭成一对,以完成了葬礼。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李夫人并非正牌皇后,其子昌邑王刘髆是巫蛊之祸的背后黑手之一。

综合各方面的史料来看,霍光选择李夫人,而没有选择卫子夫,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为了他自己的政治利益,和汉昭帝刘弗陵的皇位考虑。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朝廷中依然延续着汉武帝刘彻晚年的政治纷争。虽然太子刘据在叛乱中身死,但太子刘据集团和反太子集团在朝廷中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实际上在刘彻任命的五位顾命大臣中,除了金日磾因出身匈奴而处于中立外,其他四位大臣都是来自这两个政治集团。其中大将军霍光和丞相田千秋是太子刘据集团的代表,而左将军上官桀和御史大夫桑弘羊是反太子集团的代表。

刘彻如此安排的本意是两个政治集团形成制衡,谁也不能单独控制朝政,给汉昭帝刘弗陵执政留下足够的余地。但是在如何处理皇后配享宗庙的问题上,刘弗陵的位置却比较尴尬。一方面他年龄太小,不太懂这些。另一方面他并不是卫子夫或李夫人的儿子,而是钩弋夫人所生,与她们并没有利益关联。皇后配享宗庙问题,看似皇帝的葬礼礼仪,实际上也表达着新皇帝的政治风向。刘弗陵才刚八岁,哪来什么政治理念,自然无法表达政治风向。如此一来,谁能主导皇后配享太庙,谁就主导了未来汉朝的政治风向。

霍光作为首席顾命大臣和大将军,在处理此事上非常巧妙。首先,他回避了卫子夫,避免了激化两个集团的矛盾。他虽然是太子刘据集团的大臣,但太子刘据和卫子夫的事情丧无定论,在这上面争执是不会有结果的。有资格对此事下定论的刘彻已经去世了,未来还需要刘弗陵成年后处理,他作为大臣没有资格置喙。而且一旦他尊了卫子夫位配享宗庙的皇后,必然引起以上官桀和桑弘羊为首的反太子集团反对,这就造成了朝政的混乱。如何顺利完成刘彻的葬礼是刘弗陵坐稳皇帝位的重中之重,在这上面纠缠会得不偿失。

其次是因为他理解刘彻的政治意图,五位顾命大臣是以政治制衡的策略存在的。如果他强势的推动尊卫子夫位配享太庙的皇后,必然让五位顾命大臣组成的政治团队失衡,对于刚即位的刘弗陵不是啥好事。实际上他作为大将军,又是顾命大臣之首,而文官之首的丞相掌握在同阵营的田千秋手里,太子刘据集团在新朝廷中是占据先手位置的。如果在葬礼问题上得寸进尺,反而成了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的事情。于是他选择了退一步海空天空,尊李夫人位孝武皇后,让她配享宗庙,以此来顺利完成汉武帝刘彻的葬礼。

李夫人的位置比较特殊,她在反太子集团中的地位类似于卫子夫在太子刘据集团中的地位。她是昌邑王刘髆的母亲,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妹妹,受到汉武帝刘彻的宠爱。她去世时刘彻非常伤心,虽然不是皇后,却依然以皇后之礼安葬。刘彻晚年重用李广利,让他率领大军出征西域和匈奴,就是有扶持他们制衡太子刘据集团的想法。从根源上看,反太子集团之所以敢和太子刘据集团叫板,很大成分是刘彻在对李夫人的宠爱上超过了卫子夫,释放出了错误的政治信号。而刘髆、刘旦、刘胥因此联合起来针对刘据,最终酿成了巫蛊之祸。

霍光尊李夫人位孝武皇后,就是给反太子集团面子,这样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就没有了话说。说白了就是在太子刘据集团得实惠的情况下,将政治上的虚荣交给了反太子集团。上官桀等人被这种虚荣麻痹,自然不会强烈抵制霍光未来的执政策略。实际上在刘据和刘髆去世后,这两个集团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它们之所以存在,不外乎就是有个合法合理的名头来争夺朝廷中的政治利益。霍光这种假意释放的善意,让上官桀等人误以为双方可以联合起来瓜分汉昭帝时代的政治利益,却不知道这背后藏着的阴谋诡计。

通过这种办法,霍光顺利的给汉武帝刘彻发丧,看似对反太子集团进行了妥协,但实际上却是帮刘弗陵坐稳皇帝位。一方面是绕开了太子刘据集团的尴尬之处,赢得了中立派的支持。另一方面,拉拢了反太子集团中的宗王派系,弱化了他们的反对意见。对于太子刘据集团反对比较重的只剩下法家大臣,而这个政治集团是通过桑弘羊掌握财政的。在霍光掌握国家大权,田千秋出任丞相的情况下,桑弘羊翻不起什么大浪。其他的刘胥、刘旦等宗王想要获得利益就得想霍光靠拢,这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反太子集团的背离。

可以说在处置这个事件之中,霍光看似向对手妥协,实际上是以皇后配享太庙位饵,瓦解政治对手的联盟,占据了首席顾命大臣的话语权。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也让她掌握了汉昭帝刘弗陵初年的政治先手,位后来的政治斗争打下了基础。后来上官桀、桑弘羊等叛乱,朝廷中各种权力斗争不断,都无法威胁到霍光作为权臣的地位,可见起强悍的政治斗争能力。但是成也霍光,败也霍光,这种以权谋之术夺取的权力始终是不可靠的。因此在霍光去世后霍家很快就不行了,在汉宣帝刘病已时期被连根拔起,毁于一旦。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