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落F117的“短平快”战术比使用的武器更具决定性

飞帅 2020-12-29 17:44:59

1999年3月27日夜间,一架美军的F-117隐形战斗机在空袭后的返航途中,在贝尔格莱德以西60公里处被防空火力击落。次日,南联盟的电台、电视台及报纸火力全开,报道了这条震惊世界的爆炸性新闻,媒体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击落F117的武器上,但与之相比,对合理战术的科学运用更具决定意义。

被击落F117的残骸

F117可称得上是隐形飞机的鼻祖,它的使命是凭借隐身性能突破严密的防空火力网,后面的过程就简单了,进入敌军腹地,扔下炸弹后转身就跑,虽然叫它战斗轰炸机,美军却没打算让它空战。

F117在1977年就完成了首飞,以此推算,它只能用60年代甚至更早的技术,可即使放到今天,F117仍然很科幻,足见美国科技实力之雄厚。

F117采用了类似当代很多隐形战舰采用的多面体设计,像一个飞行的金字塔,没有类似B2、歼20的大量曲面设计,曲面会不可避免引起雷达波的漫反射效应,F117机身上所有的舱门和口盖边缘都用锯齿设计来抑制雷达反射,通过一系列隐形措施,F117的雷达反射面比F22宣称的0.065平方米还要低。

F117的金字塔造型

F117的动力装置为两台F404发动机的无加力版,其喷出的尾焰可通过与冷空气的充分混合来降温,排气温度虽然低不到美方宣传的66℃,但其红外隐身性能仍很优异。

上面讲了F117的隐形优势,下面再讲它为数众多的缺点,金字塔造型的缺陷是很明显的,突兀的线条使气流很容易从飞机表面分离,造成失速,而且它的全动式V形垂尾又太过超前,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F117注定要付出沉重代价,其预生产型就坠毁了2架,服役后在训练中又坠毁了几架,空袭中还被击落1架,要知道F117总共才造了59架。

F117的空中加油

F117研制的年代,机载相控阵雷达还没有出现,为避免遭到反辐射导弹的打击,它并未设计火控雷达,主要靠座舱风挡下方的前视红外传感器进行探测和瞄准,武器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而且为了达成最大的突袭效果,F117只能在夜间采取行动,还需要EF111等电子战飞机为其提供电磁压制,干扰对方的防空雷达。

研制F117的年代,也没有出现F22的复合后掠双斜切进气道,更不要说F35的DSl进气道了,只能用复合材料的防护网来屏蔽进气道的雷达波,但这不可避免的造成发动机推力下降。

最奇葩的是F117还能携带2枚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但目标不是对方的战斗机,而是预警机或电子战飞机,用格斗导弹打预警机虽然荒唐,但也反证了F117的隐形能力之强。

总之,F117在研发时以隐身性能为设计重点,气动性能、发动机推力难以兼顾,导致了它有速度慢,机动能力差等一系列缺点。

F117的缺点与优点同样明显

但即使如此,想要击落F117仍然极其困难,它的升限达13700米,地面炮火无法对它形成威胁。而且与新闻宣传不同的是,米波雷达起到的作用有限,它体积庞大,很难避开美军的侦察,而且F117每次出动都有EF111的电磁压制掩护。但运用合理的战术,SA-3防空导弹是可能击落F117的。

SA-3导弹60年代就开始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了,其主发动机和助推器都采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反应快速很快,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最大射程25公里,最大作战高度15公里,这些指标与它5.95米的长度和952公斤的重量不太相称,而且它的导弹发射架为固定式还是固定的。SA-3的制导方式为雷达跟踪,无线电指令制导,但它的整个系统并不庞大,便于伪装。萨姆-3防空导弹战斗部采用破片杀伤方式,破片数量可达到3670块,4枚导弹齐射可形成15000多块碎片。

SA-3的四联装发射架

F117不是没有对付SA-3武器,它的弹舱长4.7m,宽1.57m,并不小,可挂载AGM-88A高速反辐射导弹、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它们的射程都不比SA-3小,但由于F117没有雷达,使这此武器的性能大打折扣,

南联盟军队击落F22绝非误打误撞,而是事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周密部署,根据美军隐形轰炸机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光电侦察设备逐段接力开机的方法,这既隐蔽了自身,又捕捉到了F117的行踪。电子战飞机无法做到全程无缝的电子干扰,美军也无法确定对方的设伏地点。一旦F117进入SA-3的火力范围,它的雷达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对F117的搜索、跟踪、锁定,并随即齐射多枚SA-3导弹对其拦截,这种“短平快”的作战方式,有我军的浓厚风格。

可见,只要科学合理的运用针对性的战术,落后武器是可以击落隐形战机的。

0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