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拈痛汤是张元素《医学启源》里的方子。《医学启源》原书中“当归拈痛汤: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医方集解》当归拈痛汤治湿热相搏,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或遍身疼痛。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脓水不绝及湿热发黄,脉沉实紧数动滑者。
《万病回春》当归拈痛汤治湿热脚气为病,四肢骨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痛,下注足胫,肿痛生疮、赤肿、脓水不绝,或痒或痛,并宜服之。
《张氏医通》中盛赞该方为“此湿热疼肿之圣方”。本方所治证候乃因湿热内蕴,复感风邪,或风湿化热而致风湿热三邪合而为患者,但以湿邪偏重为其特点。风湿热邪留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遍身肢节烦痛;且湿邪偏胜,其性重浊,故肩背沉重;湿热下注,则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乃湿热内蕴之征。治疗宜以祛湿为主,辅以清热疏风止痛。方中重用羌活、茵陈为君。羌活辛散祛风,苦燥胜湿,且善通痹止痛;茵陈善能清热利湿,《本草拾遗》尚言其能“通关节,去滞热”。两药相合,共成祛湿疏风,清热止痛之功。臣以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黄芩、苦参清热燥湿;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分别从除湿、疏风、清热等方面助君药之力。佐以白术、苍术燥湿健脾,以运化水湿邪气;本证湿邪偏胜,所用诸除湿药性多苦燥,易伤及气血阴津,以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知母清热养阴,能防诸苦燥药物伤阴,使祛邪不伤正。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
还有很多本书中都提到了当归拈痛汤的运用,就不一一提及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当归拈痛汤的常用量、组成和方义:
羌活15g防风9g(原文前二味为君)升麻3g葛根6g——风药:祛风胜湿
苍术9g白术3g猪苓9g泽泻9g——健脾燥湿 淡渗利湿
黄芩(炒)3g知母(酒洗)9g茵陈(酒炒)15g苦参(酒浸)6g——清热燥湿 清热利湿
当归9g人参6g甘草15g——补气养血,扶助正气。
(汪昂:“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原文曰羌活透关节,防风散风湿为君。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发之;白术甘温和平,苍术辛温雄壮,健脾燥湿为臣。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苦寒以泄之,酒炒以为用;血壅不流则为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人参、甘草甘温补养正气,使苦寒不伤脾胃;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泽泻甘淡咸平,导其留饮为佐。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得宣通也。”)
本方功用:疏风止痛,利湿清热。(兼扶助正气)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正气稍不足或久病)
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痒痛,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
加减:若脚膝肿甚,可加防己、木瓜以祛湿消肿;
若身痛甚者,可加姜黄、海桐皮以活血通络止痛。
从书中及方义分析可见,本方治疗久病或兼有正气不足的风湿热证。
1、风湿热兼正气不足的痹症、痿证。(如久病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或表现为久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膝胫肿痛的其他痹症痿证)
2、风湿热兼正气不足的皮肤病。(表现为慢性痒疹、慢性湿疹、久病疮肿痛痒,脚膝生疮)
3、风湿热兼正气不足的免疫系统疾病和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表现的关节疼痛,红斑疮痒)
风湿表证 湿热 正气不足
风湿表证可以表现为怕风,身痒,沉重疼痛,局部无汗等。
湿热证可以表现为口苦口干口黏,关节红肿热痛,皮肤渗脓液,大便粘,舌苔黄腻等。
正气不足可以表现为久病不愈,神疲体倦、食少纳差。
当归拈痛汤与中焦宣痹汤均为治疗湿热痹证之常用方。
当归拈痛汤利湿清热而兼能疏风,故适于湿热痹证而兼风湿表证者;
中焦宣痹汤利湿与清热并重,且能通络止痛,故主治湿热阻于经络之痹证。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