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头条新版上线了“解锁广告看文章”功能,您只需轻动手指点一下,仅需3秒,然后点击右上角的“××”关闭广告,即可继续正常阅读。
说起广州十三行,可能大多数国人早已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有的人只是在史书上或者影视里听到过这个名字。
今天我们借用一二百年前的中外画家们画作,来了解一下“十三行”的前世今朝,其中多数为十三行画家的外销画。
【一张老照片、一段故事,点右上角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进步】
1.200多年前,中国画家笔下的广州十三行,珠江水面多国各式各样的船只百舸争流,远处的两层小洋楼就是各国商馆,馆前是各国的国旗,极远处是广州白云山。
200多年前,中国画家笔下的广州十三行
2.十三行路
广州十三行就位于现在广州十三行路一带,它可以是一个地名,也可以是一个清代官署的泛称,总之十三行就是一个时代缩影,它见证了清帝国闭关锁国政策成就了一部分人的商业辉煌,也见证了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被迫开启众多通商口岸后,十三行的没落。
现代十三行路
3.西关三六九,盛世十三行
西关指的是广州西关,明清时候老广州城西门外也就是现在的荔湾区一带的统称,十三行商阜就设置在这里。
下图是19世纪初西方人所绘画,十三行所处的大街上人来人往,挑担的推车的,中国人外国人十分热闹,后面的两层白色洋楼在那个年代是很壮观的,洋楼被彩色玻璃窗一装饰,更显得气态万千。
西关三六九,盛世十三行
4.画中展示了洋人楼房的气派和珠江的繁忙景象,珠江岸边靠近洋人商馆的地方停满了满载货物的商船。
18世纪左右西洋画
5.约1820年的十三行商馆 香港艺术馆藏画《香江遗珍》。
约1820年的十三行商馆
6.外商在广州街市购物,画作收藏于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外商在广州街市购物
7.粤海关
清康熙20年后,清政府逐渐缓和了和西方国家经商的政策,1685年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了专营外事商贸的海关,广东的叫“粤海关”,设立在广州,就是广州海关的前身,而十三行,就是政府和外商做生意的代理人,十三行商人就是洋商。
西洋油画粤海关
中国水粉画粤海关
粤海关遗址
粤海关
8.远眺广州城 《珠江风貌》
1800年的广州城,百舸争流,商馆林立,画作收藏在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
远眺广州城 《珠江风貌》
9.十三行商馆
西方油画,收藏在1760年出版的《大英图书》第一卷,画作上面是英法两国的商馆会所,两国强盗觊觎大清的富庶和落后,100年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了圆明园。
十三行商馆1760年
10.茶叶种植及贸易图
西方人的油画,收藏在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
茶叶种植及贸易图
1825年十三行的茶叶贸易,中国外销画。
1825年十三行的茶叶贸易
18世纪初十三行的茶行
图画正中大门上边悬挂“承办各种名茶”匾额,大门口是排队登记的茶商或者茶农,透过大门是一条大街,街两边是承办茶叶生意的茶叶店。
茶叶交易图(纸本水粉画)
茶叶交易图(纸本水粉画)
11.《东南部广东洋行,珠江上一条帆船》
这英国著名画家威廉·丹尼尔在18世纪末描述广州十三行繁忙的港口的一幅画,曾经在21世纪初一次拍卖会上估价40-60万美金。
《东南部广东洋行,珠江上一条帆船》英国画家威廉·丹尼尔
威廉·丹尼尔所描绘的十三行远景图
威廉·丹尼尔所描绘的十三行远景图
12.1850年从珠江看十三行(沙面)
乾隆年间,因为一场外商引起的摩擦事件,乾隆帝一怒下旨关闭了除粤海关之外的所有的通商口岸,由此,广州的粤海关成为了泱泱华夏唯一的一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的垄断地位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
1850年从珠江看十三行(沙面)
13.十三行富商们在西关兴建的花园别墅
垄断中国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广州十三行实则就是大清国的“一通商口”,垄断地位产生了众多的超级富豪们,富起来的商人,在老广州西关外(今荔湾区)兴建了大量中西结合的园林别墅。
富商们在西关兴建的花园别墅
伍秉鉴(1769-1843)画像
伍秉鉴是一名福建商人,子承父业,他家的‘怡和行’贸易曾经做到全球很多国家,臭名远昭的东印度公司最大债权人就是他。
伍秉鉴在当时外国商商圈里知名度非常高,2001《年华尔街日报》统计1000年来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中国人有6个(西方人的游戏就是这样,关起门来玩过家家,很少考虑东方人,2001年的1000年前是宋朝,大宋的富庶世人皆知,大宋皇帝做不了当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当时世界首富。
伍秉鉴画像
伍家花园
伍家花园极尽豪奢,传说可以媲美《红楼梦》的大观园。
伍家巅峰时期,财富多达2600万元,折合当时的白银2000万两,啥概念?当时清朝年收入4000万两。
清政府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的巨额赔款,责令十三行承担300万两,伍家独承担100万两,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去世。
清政府的极尽压榨和“五口通商”的设立,十三行很多商人纷纷破产,十三行也逐渐没落,退出了历史舞台。
伍家花园
14.1830年十三行的外销画画室
19世纪中期的广州的的庭呱(音)画室,学徒和画师在模仿西方绘画,中国的画笔和执笔方法绘出西方外销画。
十三行的繁荣随即带动着文化的繁荣,当时在十三行活跃的各行业工匠就有25万人,画匠就是其中的一行。
广州庭呱(音)画室,19世纪中叶
15.1825年的十三行
商船堵塞了河道,货物沾满了码头。
1825年的十三行
16.十三行街道
19世纪中期的十三行街道真是繁华,街道上面挂满了各国国旗,证明这里做生意的外国人遍地都是。
十三行街道
1856年被烧毁前的十三行
1856年被烧毁前的十三行
17.1825年十三行的码头仓库
1825年十三行的码头仓库
1825年十三行的码头仓库,外销画
18.1810年油画,从屋顶看十三行
从屋顶看十三行的建筑,中西元素融合一体,靠近码头生有国旗的肯定是外国商馆,中式建筑都带有庭院,最大最气派的那个就是行商公所。
1810年油画,从屋顶看十三行
19.油画,1807年的广州十三行的经济法庭
清朝初期并没有成型的对外贸易体制,大量外国商船混乱的在珠江或者近海停靠排队,于是,牙行(经纪人代理人)应运而生,他们运用正常的经商手段集散货物,很受外商喜欢。
1686年,广东政府召集13家不同领域有实力的牙行经纪人,指定由他们代表政府与外商经济并征收关税,这就是最早的十三行。
1807年的广州十三行的经济法庭
20.1800年代的广州十三行繁华景象
1800年代的广州十三行繁华景象
21.西洋画:清朝十三行
十三行的很多画师,都是学着西洋画的画法,运用中国画笔画出水粉画外销,深受西方人喜欢。
西洋画:清朝十三行
22.外销画:1822年火烧十三洋行
1822年,十三行附近的一小店着火波及十三行商区,大火烧了两天两夜,“烧粤省十三行七昼夜,洋银溶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火息结成条,牢不可破。”
外销画:1822年火烧十三洋行
十三行商馆烈火蔓延,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藏
十三行商馆烈火蔓延,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藏
后记《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打破了广州十三行对外经贸的垄断地位,再加上晚清政府对商人的压榨,很多商人破产或者把商行搬家上海外阜。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彻底的把广州十三行的众多商馆化为灰烬。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请记得点右上角关注哦,切记不要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