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Reference的捷径——AudioResearchRefe...

影音阿通 2024-08-13 16:40:55

【本文转自醇音音响】Reference 系列是美国 Audio Research 等级最高的 High End 系列,身价自然不平凡,Audio Research 当然知道,价钱是进入 High End 的阻碍,所以推出了 Reference 80S(以下称 REF 80S),价格与 VT 系列的大功率真空管后级差不多,但是线路则是真正 Reference 等级。这次试听,除了体验到 REF 80S 的音质之美,还拿出了原厂搭配密技,才真正释放 REF 80S 的驱动威力,至于是什么密技,文章读过就知道。

全新世代的 Reference 系列

REF 80S 严格来说并不算全新机种,之前就有 Reference 75,作为进入 Refernce 系列价格最亲民的机种,不过两者推出时间相差多年,无论是外观工业设计或是使用的功率管都不一样了。看外观就知道,REF 75 长得像老 Audio Research 机器,方方正正的,还有传统的功率表头,而 REF 80S 机箱面板多了一些弧线雕琢,功率表头则是新世代的 GhostMeters,透明的玻璃表头底下跳动著白色光的指针,还可以看到后面功率管幽微的灯丝光芒,配色虽然仍是 Audio Research 经典的银色与黑色机箱,但是设计细节增添了许多年轻气息,让机器看起来更帅气,也明显呈现两个世代的样貌。

Reference 系列的进化,最重大的改变要算三年前的 REF 160M,后来推出的 REF 160S,与这次试听的 REF 80S,可说是 REF 160M 延伸而来的器材,从单声道变成立体声,就是 REF 160S,然后把功率减半,变成 REF 80S。理由很简单,就是要降低价格门槛,吸引更多消费者,从 REF 160M 单声道变成立体声 REF 160S,少了一个机箱,变压器数量也减少,成本降低就能便宜一些,而从 REF 160S 功率减半,变成 REF 80S,真空管减半,变压器规格轻一点,可以再降低成本,这样 REF 80S 的售价才有市场竞争力。

五大特点都与 REF 160M 相同

2018 年推出的 REF 160M,写下了五项 Audio Research 的“第一次”:第一次看到 GhostMeters 透明玻璃表头、第一款使用 4 层 PCB 板制作的后级,以缩短讯号路径、第一次在 Reference 系列加入单端输入、第一次采用自家设计的自给偏压,还有第一次可以切换三极管与五极管工作模式,藉以变化音色。REF 160M 写下的五项创新纪录,现在全部继承在 REF 80S 身上,而它与 REF 160M 最主要的差异,其实只有输出功率比较小,并缩小为单一机箱,而三年前写下的五项创新纪录,全部传承到 REF 80S 上面,也可说是新世代 Reference 系列的新特点。

在这五项特点当中,最方便的功能就是自给偏压。真空管机的偏压调整,是在调整真空管栅极的电压,藉此控制频极的电流量。以推挽工作的真空管机来说,如果两个功率管的偏压不同,就会产生正负半波波型不对称的情况,产生失真,声音就不好听,可是真空管本身的工作特性会随时间改变,而不像晶体那么稳定,因此需要调整工作偏压。偏压调整的设计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偏压(Ficed Biasing),必须定期手动调整偏压,另一种是自给偏压(Self-biasing),线路会自动对应真空管的状态,自己调整偏压,所以不需要手动调整。

以前 Audio Research 偏好固定偏压设计,使用一段时间后要用电表或靠机器上面的表头测试,转动小螺丝旋钮调整,将偏压设定在原厂建议数值,不过从 REF 160M 开始,首度推出自给偏压线路,会自动适应真空管的状态调整偏压,所以在 REF 80S 上面,没有调整偏压的小螺丝旋钮。

自给偏压方便好用又保护机器

究竟是固定偏压比较好,还是自给偏压比较好?两派各有说法,有人说固定偏压设计才能精确设定偏压,而自给偏压比较像变频冷气,虽可设定室内温度,但总是比设定温度高一点或低一点,不够精确,但是自给偏压比较不找麻烦,不需要定期调整,使用起来更方便。

其实这两种设计有点像是车子手动排档与自动排档的差异,爱玩车的人常说“出手排我就买”,可是绝大多数人买的是自排车,原因就是方便。固定偏压就像手排车,多了些好玩之处,有些技术派的发烧友,会刻意把偏压调高一点,提高真空管电流,觉得声音会比较饱满甜润,可是这样有可能会减少真空管寿命,也会造成变压器较大的负担,就像是操手排车拉高转速飙扭力,拉高偏压可能会让机器更生猛,但也让机器的工作压力变大。而自给偏压因爲是线路自动适应真空管状态,所以无法调整,也无需调整,所以机器会维持在原厂预期的工作状态内,没有机会让玩家激烈操驾。

Audio Research 以前是固定偏压的拥护者,不过从 REF 160M 开始转向自给偏压,一路延伸到 REF 160S 与 REF 80S。我想,日后 Audio Research 应该都会采用自给偏压线路,毕竟,真空管本身是特性会变动的放大元件,自给偏压不光是简单好用,对机器本身的保护与真空管的使用寿命,都比较好,而且,少了偏压调整,玩家比较不容易把机器操过头,造成真空管提前老化,甚至不慎烧机。

全面进化到 KT150 真空管

REF 80S 使用的真空管,讯号管部分采用 6H30,这是沿用多年的讯号管,而功率管则是较新的 KT150,这部分的设计与 REF 160M、REF 160S 相同,可以说目前 Audio Research 已经全面换装 KT150 了。关于 Audio Research 的真空管,他们可是相当讲究的,所有采购进厂的真空管要经过 48 小时烧管,然后测试标记数据配对,这个程序对真空管机很重要,除了汰除不良真空管之外,选择配对的功率管是推挽线路好声的关键之一。

假如您用了几年之后,有更换真空管的需求,最好找代理商购买 Audio Research 真空管,价格可能比一般零售贵一点,可是人家是测试配对的真空管,而且还必须依照您机器的测试状态,提供数值合适的替换管,这么讲究的售后服务,难怪很多人 Audio Research 一用就是几十年,连代理商都说,很多二、三十年的老 Audio Research,客户宁可修也不想换。

在机箱部分,REF 80S 采共用机箱,也就是说,REF 160M、REF 160S 与 REF 80S 这三部后级,机箱都一样,但是功率不同,REF 160M 与 REF 160S 都是 140 瓦,而 REF 80S 则是 70 瓦,其馀的功能都相同,譬如以前 REF 系列只有平衡输入,现在多了 RCA 单端,另外还有 12V 触发端子、RS232 输入,可连动室内自动化控制系统,还有自动关机功能,万一听到睡著了,机器会自动休眠,喇叭输出端子则提供 4、8、16 欧姆三种选择。

搭配 Confidence 20 试听

在我来之前,已经把全套系统架设妥当,器材当然是全套 Audio Research,包括 CD6 唱盘与 GSPre 前级,搭配 Dynaudio Confidence 20 书架喇叭,线材是全套 Siltech。

在开始听之前,因为搭配 Confidence 20,在大空间里,感觉书架喇叭的低频有点不够,所以有把喇叭稍微向后拉一点,增添一些低频量感,如果还需要调整,再跟他说。我心里想,这么多 Dynaudio,如果想要低频多一点,搭配落地喇叭就好,怎么会挑 Confidence 20 书架喇叭来搭配,还要担心低频不太够的问题?不管了,先听再说。

三极管与五极管音色各有千秋

新世代 Reference 系列都有三极管与五极管两种工作模式,REF 80S 也不例外,先来听这两者的差异。来点轻松的音乐上阵,听 Mark Knolpfer 与 Chet Atkins 合作的“Neck and Neck”,老少配的吉他大师合作 Country Blues,“Poor Boy Blues”一上场就是轻快的节奏,两把吉他的音色,一亮一暗,REF 80S 唱出轻松的乡村音乐气氛,音场凝聚在 Confidence 20 中间,Solo 乐段的时候,两把吉他轮流登场,音色浓郁一些,带著些许吉他音箱共鸣音色,那是 Chet Akins 的 Gibson ES 335,而后面音色比较明亮,颗粒比较凝聚的吉他,那是 Mark Knopfler 的电吉他,我猜想是唱片封面上那把 Penn Suhr,是相当稀有的限量手工电吉他。

预设的模式是五极管,让 REF 80S 拥有 70 瓦输出功率,这样在大空间推 Confidence 20 更有信心,同一张专辑我再听下去,跳到第三轨的“There'll Be Some Changes Made”,两位吉他大师继续精彩的音乐对话,换上钢弦吉他,吉他的共鸣声响更浓,但自然发声的吉他音色更显清爽,两把吉他维持在 Confidence 20 中间,交替 Solo,还会互相调侃彼此的 Solo 风格,Chet Atkins 前面先说 Mark Knopler 少了点自己的风格,等 Mark Knopfler 拿出压箱宝双弦弹奏,Chet Atkins 还说叫他要尊重一下长辈,真是趣味十足的乡村蓝调合奏。

“舒适模式”或“跑车模式”任君挑选

五极管模式听过,切换到三极管模式, 只需要切换 REF 80S 面板的按钮,就能在两种真空管工作模式当中游走,切换到三极管模式时,REF 80S 的功率减半,变成 33 瓦,奇怪,怎么不是整数的 35 瓦,而是 33 瓦?我不知道,这是原厂的数据。在三极管工作模式时,灯号会显示蓝色,而五极管模式则显示绿色。

我用相同的音量重听“There'll Be Some Changes Made”,三极管模式音色柔和些,调性软一些,低频段比较轻宽松,节奏组的爵士鼓与贝斯比较后退一点,重量比较轻盈,反之,五极管的爵士鼓与贝斯比较壮,比较集中有力,吉他的音符颗粒感刻画比较清晰,这两种工作模式音色表现略有不同,各有千秋,如果要用车子来比喻,三极管比较像是“舒适模式”,而五级管比较像是“跑车模式”,想要轻松听音乐,三极管模式很合适,但如果想听录音的动态对比,想要比较有衝击力的声音,那就用五极管模式。我认为这也是新世代 Reference 系列最实用的特点,一部机器有两种音色,您可以随著音乐的类型,或者是听音乐的心情,随心所欲选择三极管或五极管工作模式。

几乎用不到 1 瓦功率

还有,REF 80S 的功率表头,不光是新世代的 GhostMeter 漂亮,实际工作时还活跳跳的,GhostMeter 有两层数字,显示目前机器输出功率,上层是五极管模式,正中央代表输出功率 0.75 瓦,下层是三极管模式,正中央代表输出 0.37 瓦。没错,指针打到 12 点钟方向时,REF 80S 输出都不到 1 瓦,向右边过去的刻度,功率向上跳的幅度就很大了,到两点钟方向时,差不多 1 瓦输出,然后很快跳到底 75 瓦,如果把表头操到底就过载了。我一边听“Neck To Neck”,一边试探 REF 80S 的输出底线,就算开到相当大的音量,REF 80S 顶多也比 1 瓦多一些,几乎不会超过 10 瓦。

难道是 Confidence 20 太好推了吗?抱歉,它的效率只有 87 dB,只能算中高效率,并不是好推的喇叭,可是从 Ghostmeter 上面可以了解,REF 80S 几乎不会超过 1 瓦,代表我们在家里面听音乐的时候,可能个位数功率的扩大机就够用了,但是为什么发烧友还想要追功率更大的扩大机?原因就是驱动馀裕度,也就是所谓的 head room,不管是五极管的 70 瓦,还是三极管的 33 瓦,REF 80S 的最大功率都远超过 1 瓦,就算您推到了 10 瓦,音量已经很大,后级依然有很好的馀裕度。

REF 160M 与 REF 160S,我之前都写过评论,REF 160M 在 U-Audio 编辑部试听,REF 160S 则是来钛孚听,现在再度听 REF 80S,我觉得音质音色的表现,三者几乎相同,这就显现出 REF 80S 超值之处了,假如您的聆听空间不大,也不常用很大的音压听音乐,真的只要 REF 80S 就够了。

奇怪,音场怎么拉不开?

“Neck To Neck”听过,我又听了 Eva Cassidy 的“Live At Blues Alley”、米良美一的“Romance”、许景淳的“天顶的月娘”、Marcus Miller 的“Silver Rain”,一轮听下来,虽然觉得 REF 80S 的音色表现,与一脉相承的 REF 160M、REF 160S 相去不远,可是有个问题,那就是音场空间感,感觉好像没有 REF 160S 或 REF 160M 的水准。

虽然事先已经认真地调整,让整体音场表现有不错的水准,但因为这是 Reference 系列的顶尖后级,我总觉得喇叭好像没有真的消失在空间当中,而音场总是侷限在 Confidence 20 喇叭中间,左右宽度与音场高度没有真正地拉开,音场开阔感没有以前听 REF 160M 或 REF 160S 的印象那么好,难道是 REF 80S 比较便宜的原因?

我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著可能的问题,所以在聆听位置与音响系统之间来回检查了好几次,线材,没问题,三极五极切换,音色变化清楚,可是音场怎么拉不开?感觉好像跟 VT 系列差不多,那干脆就买 VT 系列更省钱,何必升级 Reference 系列?咦?喇叭接在 4 欧姆输出?Confidence 应该是 4 欧姆吧(后来查资料是 6 欧姆)?先不管帐面数字,换喇叭输出到 8 欧姆试试看。

糟糕,把机器玩坏了

为什么要换到 8 欧姆输出?这是 Audio Research 原厂的密技,他们长年使用 Wilson Audio 喇叭做参考,而遇到 4 欧姆阻抗的喇叭,全部都接 8 欧姆输出,原因何在,原厂没跟我解释,只跟我说如果遇到正确对应喇叭阻抗觉得不够好听,换到阻抗更高的输出会比较好。所以,我先试试看,把 REF 80S 关机,动手换喇叭输出到 8 欧姆。

喇叭线换好,重开机,糟糕,机器不动了,再多按两次,还是不听话,难道是我弄坏了?原来这是 REF 80S 预设的保护,真空管机开机之后逐步升温,然后稳定在正常工作温度,关机之后机器仍处于较高的工作温度,此时如果快速开关机,很可能会伤到机器,所以 REF 80S 关机之后,要等一段时间才能重开机,这一段时间是多久?我们当场没有计时测量,不过约莫五分钟左右,至于机器开机本来就有软开机设计,打开电源之后面板灯号会闪烁大约一分钟左右,然后才进入稳定工作的状态。

喇叭线换到 8 欧姆,音场就开了

我用了 Audio Research 自家的密技,就一起来听吧!我换回“Neck To Neck”,“Poor Boys Blues”一衝出来,我就知道对了,音场整个打开了,喇叭很自然地消失在空间当中,而不是侷限在喇叭中央的音场,高宽深自然延伸的音场展现出 REF 80S 的真正实力, 一听马上知道不一样了,赶忙问我究竟做了什么事,我告诉他,把喇叭输出设定在 8 欧姆,音场就开了。

Lucas 当然想追问原因,我说我也不知道,是 Audio Reseaech 原厂跟我讲的,我试听他们家机器时,也都会用不同的阻抗来连接,而不是固定 4 欧姆对 4 欧姆、8 欧姆对 8 欧姆。好吧,找到 Confidence 20 与 REF 80S 搭配的眉角,这下子我得把带来的 CD 重新听过了。

喇叭自然消失在空间当中

没问题,把声音搞好了,重听一次是件快乐的事,从 Eva Cassidy 的“Live At Blues Alley”听起,听“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电吉他 Solo 前奏时,小酒馆里还不时传来酒杯碰撞的细微声响,可是 Confidence 20 喇叭已经消失在空间里,细碎的空间声响就像把钛孚的聆听空间,变成 Blues Alley 的现场,Eva Cassidy 就像在面前唱歌那样,REF 80S 的功率持续维持在 0.75 瓦以下,表头跳不过一半,等到电贝斯与爵士鼓加入之后,功率才开始往上跳,但也很难超过 1 瓦。

我闭上眼睛,享受著宛如置身 Blues Alley 的想像空间,这个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知名爵士酒吧,大概要等好几年才有机会造访,没关係,透过录音,也能想像小酒馆的热闹场景。

再听许景淳“天顶的月娘”,听“阿爸的吉他”,录音刻意让左右声道分离,尼龙弦吉他在右声道,钢弦吉他在左声道,REF 80S 展现出相当好的声道分离度,吉他分立在左右,中央浮现许景淳的歌声。早年国台语流行音乐的人声效果,总是喜欢比较强烈的回音,这些录音的细节,REF 80S 都没有放过,或者说,整套 Audio Research 系统,把录音的细微之处尽可能挖掘出来,两把吉他与人声的位置,清晰浮现在音场当中,在钛孚的聆听空间自然地浮现。我看著 REF 80S 的表头,差不多也是 1 瓦左右,难怪推得轻轻松松。

播到底已经是扰邻的音量

试试看后级的底线吧!拿出 Marcus Miller 的“Free”,第一轨“Blast”就是大考片,电贝斯的 Solo 加上电子音乐的强悍低频,让 REF 80S 开始活泼地跳动著,把音量向上催,破 1 瓦了,再推,破 10 瓦了,再推一点,后面的格子已经很粗了,快要看到 70 瓦的底线了,这时候会觉得低频稍微紧一点,少了原本的轻松感,我知道五极管工作 70 瓦输出的 REF 80S,大概到了极限了,再催上去恐怕就会失控了,可是我跟 Lucas 说,没有人在家里用这种非人性的音量听音乐,开到这种音量,恐怕不超过五分钟,警察就要来按门铃了,那绝对是吵闹扰邻的过度音量,这代表 REF 80S 虽然最多只有 70 瓦,可是这样的功率,在家里使用已经绰绰有馀了。

激烈操驾 REF 80S 一轮,最后登场的两张 CD 是“日出时让悲伤终结”电影原声带与 Julia Fischer 的“萨拉沙泰:流浪者之歌”。“日出时让悲伤终结”的主题曲是卢利的进行曲,录音低频份量颇重,REF 80S 的低频厚实稳重,每一次进行曲主题重複时,大鼓敲击的份量就会一次次加重,REF 80S 呈现的大鼓形体厚实且宽松,但并不是松垮垮的低音大鼓,而是弹跳有力的雄浑打击声响,力道的变化与录音一样具备戏剧性的表情。其实,听 Marcus Miller 的时候,我就知道“日出时让悲伤终结”考不倒 REF 80S,差电乐器的动态能表现得好,自然发声的乐器怎么可能出问题呢?

刚柔并济的音色真漂亮

最后一张是刚柔并济的“流浪者之歌”,音乐从慢板开始,钢琴强奏掀开“流浪者之歌”的小调忧郁气息,小提琴拉奏出更为忧郁紧绷的曲调,滑音的转折展现音乐当中的吉普赛风情,调整到音场完全打开的 REF 80S,轻松地呈现音场的高宽深,小提琴的强弱对比漂亮,强奏时凝聚而不紧绷,弱奏时细微的弓弦磨擦沙沙声响,运弓的细节丰富,高频泛音的延伸自然又漂亮,展现慢板的柔媚,后半段的曲子翻扬直上,钢琴迅速带入快板,小提琴跟著 High 了起来,快速的音符之间,手指不仅要拉奏,还要做出人工泛音,难度很高,可是在 REF 80S 上面,可以清楚听见即便很难的乐句,小提琴家还是用轻松的表情过关,这当中不晓得经过多少时间反覆练习啊!

因缘际会,我把 REF 80S、REF 160S 与 REF 160M 这三部机器听齐了,最后登场的 REF 80S,我觉得是最适合爱乐者选购的机种,因为我觉得价格更贵的 REF 160S 与 REF 160M,在音质音色的本质上,与 REF 80S 几乎相同,差异只有输出功率,但功率这件事情,永远与您的聆听音量有关,并不是越大功率越好听,而是越大的功率,与喇叭工作效率换算,可以得到更大的聆听音量。

进阶 Reference 等级的捷径

假如您的聆听空间不大,而且不太会用掀屋顶的音量来听音乐,那么 REF 80S 很够用了,而且,它有三极管与五极管两种聆听模式,一柔一刚,您可以看心情,或者依据音乐类型来享受,室内乐小品用三极管,大编制管弦乐用五极管,各有各的好听之处,再加上三组喇叭输出阻抗,搭配 Audio Research 的密技,可以玩出最适合自己的声音,这 REF 80S 好听又好玩,而且,身价相对比老大哥便宜许多,可说是进阶 Reference 等级的南山捷径啊!

器材规格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80S型式:真空管立体声后级扩大机输出功率:70 瓦(五极管)/ 33 瓦(三极管)使用真空管:KT150 x 4支,6H30 x 2支频率响应:0.7 Hz ~ 94 kHz(-3 dB)总谐波失真:0.05% @ 1Watt;1% @ 75Watt输入阻抗:300k 欧姆(平衡)、150k 欧姆(单端)输入灵敏度:1.4V RMS(平衡)、0.7V RMS(单端)喇叭输出端子:4 欧姆、8 欧姆、16 欧姆整体负回授:15 dB回转率:10 volt/microsecond上升时间:4.0 microseconds尺寸:470 x 260 x 470 mm(宽 x 高 x 深)重量:28.2 kg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