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的毛主席为寻求真理走南闯北,因此结识了许多对他影响至深的老师,如启蒙老师文正莹、邹春培、毛宇居、毛麓钟,恩师杨昌济、徐特立。
但除了这些老师,还有一位也与他有过师生之情,他就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最著名的记者和《京报》社长——邵飘萍。
邵飘萍
1936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的毛主席,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还曾回忆过这位老师,他说:“特别是邵,对我帮助很大。”仅仅几个字,就能看出邵飘萍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地位。
毛主席与邵飘萍的半年师生情1918年,25岁的毛泽东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毛泽东有幸见到了自己的恩师杨昌济。
在湖南教书的时候,杨昌济就非常看好毛泽东,如今见自己的得意学生在这偌大的北京无依无靠,便决定帮其渡过难关。
杨昌济
杨昌济当时正应蔡元培聘请,在北京大学任伦理学教授,他得知北大图书馆正缺人手,便将毛泽东介绍到了那里担任助理员。每月月薪虽然只有8元,但也能维持日常开销。
就这样,毛泽东置身于北京大学这座新文化运动的堡垒之中,获得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和人生机遇。
不久,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研究会,并聘请了《京报》社长邵飘萍为导师。对于这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毛泽东当然没有放过。
1919年,他出席了在北大文科第32班教室召开的新闻学研究会,获得了该会“听讲半年”的证明书,从此邵飘萍成为了他的导师。虽然邵飘萍和他只有半年的师生情,毛泽东却得到了邵飘萍极大的帮助。
当时,到图书馆读报的新文化运动名人很多,毛泽东几次试图与他们交谈,但总有一些人因为他的“南方土话”而不屑于与他交流,这让毛泽东很是苦恼。
但邵飘萍却不同,不仅热情地与毛泽东交流政治文化问题,还对毛泽东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解答。而毛泽东,也对邵飘萍新思想新思潮不竭的探索精神、人格魅力以及他卓越的新闻采访能力、恣意凌厉社评文章的潇洒感到无比佩服。
邵飘萍
在课堂上,毛泽东虚心好学,受到邵飘萍教诲最多。在这半年中,毛泽东迅速掌握了新闻理论基础,认识到了新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了办报刊的各种实际本领。
正因为邵飘萍的教导,毛泽东才会在之后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写出气势磅礴的政论与通讯。
几个月后,毛泽东回到长沙,《湘江评论》横空出世,虽然只存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湘江评论》带来的影响却非常深远,使得大批青年都投入到了救国的革命事业中。
《湘江评论》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与邵飘萍对毛泽东的教导有很大关系。因此,毛泽东对邵飘萍一直感怀在心。
但可惜的是,毛泽东还没来得及报答邵飘萍的恩情,邵飘萍就被杀害了。
邵飘萍被害后,毛主席十分惋惜,1949年2月,毛主席亲自批文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他对这段短暂的师生关系极为珍视,直到晚年,他仍然称:“我是邵飘萍的学生!”
青年毛主席
邵飘萍被杀害,毛主席保护“师母”邵飘萍出生于1884年,14岁中秀才,18岁入浙江高等学堂,在校期间为《申报》撰稿。毕业后,邵飘萍回到家乡任教,但他心怀天下,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便到杭州与杭辛斋合作主办《汉民日报》。
在《汉民日报》,邵飘萍专门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还对袁世凯的罪行进行了抨击。这使得袁世凯愤怒不已,不仅下令封闭了报社,还将邵飘萍抓到了狱中,幸而后来被救出,才逃过一劫。
1914年,邵飘萍被迫流亡日本,在法政学校读书。两年后,邵飘萍回国,他仍不放弃用笔杆救国,担任《申报》、《时报》及《时事新报》主编期间,其撰写的近200篇“北京特别通讯”风靡全国。
1918年,邵飘萍辞去了《申报》职务创办《京报》,受到许多爱国青年的喜爱。但也因为其揭露曹汝霖、章宗祥等卖国罪行,触怒了段祺瑞政府。
《京报》因此被封,邵飘萍也再次被迫流亡日本。
不久,直皖两军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打了起来,结果段祺瑞败走,邵飘萍闻之立刻赶回了北京,《京报》也得以恢复。
虽因抨击北京当权者行为受了不少罪,但邵飘萍依然不畏强权,用笔杆子说话。回京后,他以《京报》为论坛,支撑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和“五卅”、“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的第二天,他更是在《京报》上全面揭露反动政府公然屠杀爱国群众的真相。
邵飘萍还坚决支持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郭松龄倒戈反抗奉系军阀,反对张作霖的“讨赤”主张,斥责其的亲日行径。
可邵飘萍的言行无疑惹怒了张作霖,1926年,张作霖接管北京政府后,就将邵飘萍列入了抓捕黑名单中。
当时,邵飘萍也已经知道张作霖必不会放过自己,便在奉系进入北京前,就躲在了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中。
可邵飘萍还是没能逃出张作霖的魔掌,于4月24日魏染胡同北口被侦缉队捕获押送到了警厅。
至今,关于邵飘萍为何冒险离开六国饭店仍是一个谜团,社会上流传最广的是邵飘萍被友人张汉举出卖。
据传,奉系苦于无法进入使馆区捉人,便收买了张汉举,并允诺事成之后会奖赏两万大洋和让其担任造币厂的厂长。
张作霖
4月22日,张汉举找到了邵飘萍,哄骗称奉系顾虑外国人和舆论的力量,不敢对他下手,并称已与张学良达成默契,只要他改变作风,不仅可以保护其人身安全,还能让《京报》正常出版。
邵飘萍亲信了友人,因此一出饭店就被抓了起来。
但对此猜测,张汉举却并不承认,他称当日与邵飘萍见面只是叙旧,并无其他。
邵飘萍被捕后,尽管他的夫人和家人以及北京新闻界积极营救,并面见张学良,却终究没有挽回他的性命。
4月26日,邵飘萍被押至天桥刑场枪毙。
邵飘萍虽然被害了,但他的遗志却留在了人间。他的夫人汤修慧主持了《京报》,仍致力于关心社会时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督促批评政府。她活跃在新闻战线上,足迹遍于天津、太原、泰山、汉口等地。
邵飘萍和妻子汤修慧
抗战全面爆发后,汤修慧让出了《京报》的大半股权,专心致力于北方界抗日救亡活动,但也因此她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曾写匿名信威胁要杀掉她。
对此,汤修慧根本不害怕,她雇了几名保镖,又在《京报》上刊登了恐吓信,用坚决的态度表明自己抗日的决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汤修慧听说丈夫的学生毛泽东荣登共和国最高领导岗位,十分激动,立即冲破重重阻碍返回北京。
毛主席
毛主席也非常尊重这位师母,对其工作生活都给予了极大关心和照顾。但在那场运动中,汤修慧还是受到了冲击,1967年,汤修慧祝福女婿郭根起草致毛主席的信,反映自己的情况。
毛主席收到信后,亲自出面保护自己的师娘,汤修慧才得以在北京安度晚年。
1986年,汤修慧病逝于《京报》馆内,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