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降价”忽悠了!现在卖房,你可能亏大了!

人言财经 2024-08-24 11:40:36

房地产市场最近有点凉,但很多业内人士都提出了相同的意见:先别急着卖房,耐心等等看。

现在卖房难,降价可能也不管用。有眼光的投资者,现在可能是抄底的好时机。

不过,如果你急需钱或得换房,那就得灵活点,降价卖也行。

政府也在努力让市场回暖,特别是大城市,年底可能会好转。记得,投资房产要理性,别全投进去,留点余地。

01

最近的房地产市场分,我们发现市场趋势正在发生变化。

当前,房产变现难度加大,而资金转化为房产的门槛相对降低。

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专家建议,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要急于抛售房产,保持观望态度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单纯依赖降价策略在楼市调整期往往难以奏效。

如果降价就能轻易促成交易,市场可能已经陷入深度价格战,价格也会远低于当前水平。

因此,对于财务稳健、无高负债且能维持稳定收入的投资者来说,长期持有房产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然而,对于有前瞻视野的投资者来说,当前环境可能是逆向布局的好时机。

在熊市中,采取一次性大幅降价的策略,虽然意味着初始阶段的大幅让利,但能迅速吸引潜在买家关注,增加议价空间。

例如,将市价500万的房产定价至450万,虽然短期内看似亏损,却可能在谈判中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策略不仅适用于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也同样适用。

只要房产不是严重老化且市场需求没有极度萎缩,长期持有仍有增值或保值的可能。

02

最近,关于三大工程的讨论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据说政府打算投入1万亿来支持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而且这个计划要在11月底前落地。

高层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要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地支持住房需求,加快这些工程的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恢复的步伐有点慢,想要短期内提振经济,关键时刻还得靠政府出手。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很可能是通过专项债、财政补贴、市场资金和抵押补充贷款(PSL)这几个渠道。

M2的增速很猛,但大家似乎还在存钱不花钱。

为了鼓励消费和投资,一些农商行和村镇银行已经下调了存款利率,有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甚至跌破了2%。

银行的收益一部分来自利息差,现在中小银行的贷款利息也在降低,如果存款利息不降低,银行的利润空间就会缩小。

而且,现在银行也不那么缺钱,大量的货币都堆在银行里,银行的压力也很大。

今年,我估计还会继续降准,让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释放更多的资金。

春节的临近可能会加速促进消费。

总之,数据越不好看,政府的招数就越多。

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短期的楼市变化,而是要站在长期6个月甚至1-2年的时间来看,过去3年积累的资金需要找到释放的出口,关键是看释放的方式和时间。

目前,内部的利空已经出得差不多了,开发商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地方也有一些解决方案,化债的方案也明确了。

房价从高位开始回落,现在很多城市的房价已经回到了3-4年前的水平。

利空出尽,政策入场,新一轮的周期自然也会重新开启。开年的各种消息,实际上是去年喊口号的延续,现在开始有细则了。

不管是基建、保障房建设、国债还是城中村改造,目的都很清楚,就是要让资金找到方向。

所以,大家一定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2024年的经济和房地产。

给大家一句忠告:房价涨了,其实是因为货币贬值了。

只要货币大放水,房子就会涨。没有说水流出来了,地还是干的道理。

现在开始,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

如果明年温和通胀来临,你手头上的房子能不能成为接水的盆子?

还在下跌的房子,有没有机会重新反弹?你是不是确定要卖掉?如果你正准备买房的话,你又能不能判断房产的价值和上车的机会?

现在最怕的除了买错,就是踏空行情和周期。

03

面对复杂多变的楼市环境,投资者应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深刻理解,采取灵活而策略性的应对措施。

特别是年底前后,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有望迎来复苏,届时交易条件将更为有利。

不过,有两种特殊情况需要考虑即时出售房产:

一是因置换需求紧迫,需要通过售出房产筹集资金;

二是面临现金流压力,如负债累累或经济来源中断。

在这些情况下,采取“一步到位”的降价方式,争取更大的议价空间。

言叔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与救市政策,是政府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基于长远发展考虑所做出的科学决策。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旨在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最后,言叔想要提醒投资者,应关注土地收储动态和房企的拿地活跃度与新房开工量的变化,这两个指标是评估市场复苏持续性的关键。

同时,合理的资产配置和现金流分配也非常重要,以确保资金的灵活性与安全性。

总之,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态势需要投资者持谨慎乐观态度,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购房与投资策略。

记住,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 阅读:106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