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差距在哪里?专家:中国从14亿人里选人才,而美国则是77亿

一个趣知史 2024-07-14 19:02:36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 秒后,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

21世纪各国之间的经济与综合国力之争,本质上是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的竞争。虽然我国有着一批高精尖人才,但距离美国的人才储备还是有一些差距。

对此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其中的关键一点:中国是在全国14亿人中选拔人才,而美国是在全球77亿中挑选人才。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中美人才储备的差异?美国又为何能招揽如此多的人才呢?

中美教育模式,招生体制不同

作为一个老牌发达国家,美国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因此美国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小学开始,就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大学招生体制方面,除了看重学术成绩,还十分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领导力、社区服务、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

对于有特殊才艺或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招生委员会会给予特别关注。

但美国学生并不是进入大学后就高枕无忧了,大学内还有着严格的淘汰制,成绩较低将会自动退学,因而大部分美国学生不敢在大学中懈怠。

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高考成绩在大学招生中占据较大比重。

相较而言,中国在大学以下的教育要比美国扎实得多,但由于“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机制,某种程度上的确减少了人才创新思维的创造力。

高考作为大学招生的关键依据,其公平性毋庸置疑,但也导致学生在中学阶段过度聚焦于考试成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升。

同时中国大学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机制,有许多大学生并不是对专业感兴趣才学的,只是打算混混日子,拿到文凭方便就业。

也因为这种人才选拔方式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中国有许多人才因为某科目的成绩不行,没法接触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不能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

然而中国有14亿人民,即使你是“万里挑一”的天才,在中国也有14万个。显然人才的培养机制并不是影响中美人才储备的主要原因,在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的影响

就如同前文说到的那样,美国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自然也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来保障人才的科研环境。

就拿近代的中国来说,当时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天才,但由于风雨飘摇的局势,无法提供科研机会,这些科研人才只好到美国、苏联等经费充足的国家。

虽然这些人才在外深造后都选择回到国家报效祖国,但缺少科研环境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曾经推动过国内代数几何研究的北大教授许晨阳,他曾经拒绝了美国大学的留校任职请求,毅然决然回到中国,推动中国数学事业发展。

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六年后,许晨阳又放弃了在北大的教授职位,前往美国任教。三年后,他又证明了K-稳定性定义的等价性,成为科尔代数学奖的首位华人获奖者。

有人曾经采访过许晨阳为何要选择前往美国,他只是告诉记者:“国内的环境不适合做科研”。

从许晨阳选择回到中国就可以看出他的确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但作为一名科研人才,他也想要去科研环境更好的地方。

据数据调查,清华北大这两所中国顶尖学府中,就有两万毕业生选择留在了美国,这不禁让人思考其中的原因。

不过这些留美的高学历人才,现在也有不少人选择了回国。

自从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他大肆宣扬高技能外国移民是对美国的“入侵”,由于他的主张,许多人才接触不到科研环境,还受到了排挤,因此已经有大批人才回到了祖国。

中国人才培养机制发生转变

近些年来,我国也对人才选拔机制做出了改善,比如说加入“强基计划”,某一学科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凭借这门学科的成绩进入大学继续深造。

不仅如此,在中小学教育中,逐渐增加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如艺术、体育、科技等课程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兴趣爱好。

一些地区的高考招生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艺术体育特长等方面的表现也会对录取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领域,不少大学开始加强课程的难度和要求,严格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改变“严进宽出”的状况。

例如即将从2025年开始实施的《学位法》,将对学位授予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水硕”、“水博”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

不仅如此,我国还在努力改善科研人才的科研环境,给予科研项目更多的经费,保障人才可以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进行科研。

例如,各地纷纷建立起先进的科研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配备了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这些设施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开展前沿研究的硬件基础,使他们能够与国际同行在同等条件下竞争。

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科研人才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比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优惠等,让科研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在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上,也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科研人员有更多的自主权来支配经费,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而不再受到过多繁琐的限制和审批程序的束缚。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的科研环境日益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于科研事业,为推动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语

中美人才储备的差异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交织的问题。虽然当前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国在教育和人才培养领域的积极改革与努力有目共睹。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和独特优势,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培养和汇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全球的科技与经济舞台上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1]冯亚青,王世荣,李祥高,等. 中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5, (S1): 1-3.

[2]龙大为.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中美高校比较引发的思考 [J]. 学术探索, 2005, (05): 144-147.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