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教师一个成长的空间,是一所大学应尽的职责。
▲在高校,教学这样核心的工作无形之中反而被边缘化了。图/IC photo
文 | 王天定
最近两天,社交媒体上流传一个短视频。一位年轻的高校女教师吐槽自己入职两年以来,花费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比赛、发表各种论文、申报各种课题,但感觉对本职工作没有半点帮助,对学生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耽误自己备课教学,因此非常内耗,身心俱疲。
作为一名长期在高校工作的人,我深感这位女教师的吐槽,并不是无的放矢的牢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很多高校年轻教师的困惑和心声。他们期待一种对年轻教师更友好的成长环境,期待高校建立更合理的评价体系。
高校有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目标定位。但是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所有高校的共同目标。而提高培养质量,应该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也是高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毋庸讳言,不少高校在追求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在一些国内排行榜上提高学校及学科的排名。因此,在工作中,一切都以如何快速提高排名为核心,而提高各类权威核心期刊文章发表数量、各类获奖数量等,就成为高校工作最直接的抓手。
这样一来,在高校,教学这样核心的工作无形之中反而被边缘化了。在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之中,重科研、轻教学成为一个普遍性现象。
为了晋升职称,教师把主要心思放在如何发表论文上,对教学只能敷衍塞责。这样的科研,学生当然没法从中获得任何好处。
当然,大学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必须进行知识生产与创新。因此,从事学术研究,是一个合格的大学老师不可或缺的职责。
但是,现在很多年轻教师苦恼于做科研写论文,导致没有时间好好备课上课,核心就在于不合理的科研机制与评价标准,让科研与教学成为两张皮,刚入职的年轻教师难免顾此失彼。
对此,高校应该真正贯彻以培养人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创造条件,鼓励引导教师围绕教学做科研。唯有如此,教学与科研才可相得益彰,实现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干扰。
现在很多“青椒”(高校年轻教师的谑称)入职后,要面对“非升即走”的压力,如果没有足够的科研成果发表,职称晋升就没有可能,教职就可能不保。
而在面对如此巨大的科研压力的同时,年轻教师还是高校的教学主力,许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多而且杂,很多时候并不顾及他本人的教育背景。
这样的安排,当然没有办法让年轻教师尽早形成相对成熟的研究方向。再加上这些年来,一些高校还把一些与教学科研无关的行政事务强行摊派给年轻教师,必然导致他们对教学和科研都感到迷茫。
对此,大学及相关学院在年轻教师入职之后,要着眼于学科长远发展,根据每一个年轻教师的教育背景、自身特质,帮助年轻教师尽早形成相对稳定的发展方向,让他们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大学里学生需要成长,年轻教师也需要成长。给年轻教师一个成长的空间,让他们从“苗”长成“树”,这也是一所大学应尽的职责。
应该看到,当一个教师真正全身心投入教学时,他会发现大量值得深入钻研的学科难题,围绕这些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很可能会生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此,申报课题、职称当然也会水到渠成。
而如果继续本末倒置,让大量年轻教师在“卷职称”的过程中被迫敷衍教学,不止他们自己会非常内耗,大学的发展,也会走偏了方向。
撰稿 / 王天定(高校教师)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做点研究,发点论文,自身水平肯定会提高,或者通过参加教学大赛,肯定也能提升教学水平。一味抱怨是你自己把路走岔了,就你这样单纯备课能提高水平,开玩笑吧
不管教学还是科研,你不是领导团队的都不好使,只要是领导团队的,科研不好可以说你教学好,教学不好可以说你科研好,只要是人评,公平永远是笑话!
是的,现在的高校真是本末倒置,教育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工作,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没有课题日子过得很艰难,只要会写论文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刚刚看到小学幼儿园要研究生了,也要搞科研,它奶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