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男子因吃一物要终生透析,医生多次提醒:这5物真的要少吃

伍科普 2025-01-16 10:56:5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一碗看似普通的汤,却让一名男子终生透析。”这听起来像是耸人听闻的故事,但它却真实地发生在广东某医院的急诊室。

一位40多岁的男子因肾功能衰竭昏迷送医,最终不得不依赖透析维持生命。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种被许多人视为营养佳品的“日常食物”。

人的饮食习惯往往建立在经验和传统之上,但某些看似无害的食物,可能藏着健康的隐患。

医生反复提醒,有5种食物一定要谨慎食用,尤其对于肾脏和代谢系统脆弱的人群,否则等待你的可能会是让人追悔莫及的结果。接下来,带你探究这些“危险食物”,以及它们如何悄无声息地对人体下手。

一碗“健康汤”,为何成了肾脏杀手?

广东男子送医前,家属透露他长期有饮食偏好,尤其热衷于喝某种“靓汤”。

这种汤中加入了大量动物内脏,尤其是猪腰、猪肝等部位,配以中药材,熬制浓郁。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动物内脏富含嘌呤,代谢后会产生大量尿酸。尿酸过高会导致高尿酸血症,从而损害肾脏功能。

研究表明,长期高尿酸水平会导致肾功能逐步下降,甚至引发急性肾衰竭。这位男子的病情正是由尿酸累积导致肾脏受损,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很多人以为喝汤是滋补,却忽略了汤中的嘌呤、盐分和动物脂肪含量极高,长期食用对肾脏的负担巨大。

医生提醒:动物内脏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绝非人人适合。尤其是高尿酸、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应严格限制摄入量。

你喝的“健康茶”,真的健康吗?

除了汤,这位男子的另一个饮食习惯也让医生们感到担忧——他常年喝凉茶。广东人喜爱凉茶,认为它能“清热解毒”,但事实上,凉茶并非对所有人体质都适合。

凉茶中常加入大量中草药,如金银花、菊花和蒲公英等,这些药材虽具有一定的利尿和清热功能,但长期过量饮用可能导致肾脏负担加重。

尤其是一些添加了马兜铃酸的凉茶,可能引发肾小管间质性病变,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研究指出,马兜铃酸是肾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长期摄入甚至会增加患肾癌的风险。

医生提醒:凉茶虽好,但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体寒的人群或肾功能较差者应避免频繁饮用,以免适得其反。

熬夜后的夜宵,是拯救胃,还是害了肾?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熬夜加班已成常态,而深夜的夜宵往往成为不少人“续命”的选择。

男子也不例外,长期熬夜后喜欢吃烧烤、火锅等夜宵,尤其偏爱腌制的咸鱼、腊肉。但这种饮食习惯,直接加速了肾脏的“崩溃”。

腌制食品含有大量盐分和亚硝酸盐,过量摄入会导致体内钠含量升高,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

肾脏如同“过滤器”,需要不断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但高盐饮食会让它超负荷运转,久而久之功能就会逐步衰退。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而一顿火锅或烧烤中的钠含量可能远远超标。

医生提醒:夜宵不宜油腻、多盐,少吃腌制食品。熬夜本身对健康已是双重打击,再加上不健康的饮食,无异于“雪上加霜”。

水果越甜,越危险?

很多人认为水果是健康饮食的标配,甚至有人不吃主食,用水果代替晚餐。

但甜度高的水果如榴莲、芒果和葡萄,含有较高的果糖。果糖代谢与肾脏密切相关,过量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诱发糖尿病肾病。

一项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果糖代谢会直接影响肾脏的尿酸排泄功能,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长期高果糖饮食会加速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下降。

医生提醒:水果虽好,但需控制摄入量,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高尿酸人群。每天水果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00克,尽量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柚子等。

自制“养生饮品”,可能是慢性肾病的导火索

近年来,许多人热衷于自制“养生饮品”,如五谷杂粮粉、豆浆等,认为它们健康无害。然而,不少人忽略了这些饮品中的隐患——草酸含量。

五谷杂粮和部分豆类含有较高的草酸,过量摄入容易导致草酸钙结石。草酸在体内与钙结合形成结晶,长期沉积会损害肾脏,甚至引发肾结石。

有些人喜欢每天喝豆浆,甚至用它代替水,但草酸摄入过量,肾脏却在默默“抗议”。

研究显示,草酸钙结石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正逐年攀升。

医生提醒:养生饮品需适量饮用,尤其是肾结石高发人群,应避免长期过量摄入含草酸高的食物。

反思饮食习惯,从今天开始保护肾脏

广东男子的经历敲响了警钟,饮食是健康的基石,却也可能成为疾病的导火索。

动物内脏、凉茶、腌制食品、高糖水果、自制饮品,这些看似普通的食物,如果长期过量摄入,会让肾脏不堪重负。

肾脏是默默无闻的“清道夫”,一旦受损,往往很难恢复。与其等到问题出现后追悔莫及,不如从今天开始,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学会适量与平衡,给肾脏减减负。

那么,你愿意从今天起,放下那碗“浓汤”,给肾脏一个喘息的机会吗?

参考文献

1.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年第40卷

2. 《中国中药杂志》,2020年第45卷

3. 《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2020年第26卷

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1年第36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