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曾在三个时期下令枪毙三个人,既严肃了军纪,又赢得了民心

追梦的年 2024-03-03 00:02:48

我党的武装力量一直都有着“人民军队”的称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军自创立开始,就明确了要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为此制定了非常严明的纪律。

如果军中有人侵犯了群众的利益,那么等待着他的将会是极为严重的后果。战争年代,有少数人就忘记过初心以身试法,最终他们都成了警示后人的案例。

像邓公在领导部队时,曾三次不顾大家求情,坚决要处置违法乱纪之人,哪怕心中再不忍,也要用血来重申组织纪律。这样的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

第一次是在1938年1月,当时八路军129师驻于山西辽县(现在的左权县),队伍里有一位基层干部欺负当地的女子,别人家里把状搞到了师部。

邓公听闻消息后非常愤怒,当即把苦主和干部叫到一起,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名干部也是一时冲动,对于错误不敢隐瞒,立即承认罪行。师部研究过后,决定执行枪决。

此事传开后所有人都很惊讶,那名干部是走过长征的老红军,一直以来待人处事都非常不错,大家以为处罚可能会是撤职或其他的,没想到如此严重。

那名女子的家人听说后也赶来求情,说既然错误已经铸成,枪毙也改变不了原先的苦果,不如让那人上前线打鬼子,戴罪立功。

然而邓公却严词拒绝,并且还专门召开宣判大会,当着数万人的面说出自己的理由:

“同志们,无论谁来求情、怎么求情,我们都是不能宽容这个战士的。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军阀队伍最大的区别,就是纪律严明,决不允许侵犯群众的利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群众拥护,才能在敌后生存。从古至今老百姓都害怕当兵的,山西过去一直在向群众灌输共产党有多可怕,我们要用行动来证明清白,而不是抹黑。

129师自出征抗日以来,纪律是好的,已经初步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但绝不能因此懈怠,那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所以,尽管有群众来求情,我们也绝不心软,一定要严肃处理这件事!”说完,部队就执行了纪律,此事让八路军的名声彻底打开,此后发展得更好更快。

第二次是在1947年10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抵达黄冈总路嘴镇,由于国民党和反动地主的妖魔化宣传及驱赶,镇上的百姓都跑光了。

这对我军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本就属于孤军深入,如果无法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那绝对难以生存。如何获取百姓的信任,是邓公急需解决的难题。

13日这天,邓公跟政治部保卫科长张之轩一起到街上视察情况,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突然邓公就变了脸色。

只见一名军人一手扛着一捆粉条,一只胳膊肘夹着布匹,手里还拿着白纸和毛笔,匆匆从一个店铺走出,掩上门飞快地走了。

早前部队里才宣布了极为严厉的约法三章:“枪击老百姓者,死刑!抢夺百姓财物者,死刑!奸污妇女者,死刑!”眼下却有人违反,邓公立即让张之轩过去看看是谁。

张之轩跑到那人身边后愣住了,对方名叫赵桂良,是直属警卫团四连的副连长,跟野战军司令部的刘邓等首长都很熟,该如何处理?

张之轩自己拿不到主意,就先把赵桂良关禁闭,然后将情况上报。邓公、刘帅、张际春、李达等领导商议过后,认为越是身边的人,越要严肃处理,这样才能服众。

赵桂良在队伍里其实一直非常出色,否则也无法给首长当警卫,那他为何要这么做呢?张之轩想搞清楚这个问题,特意去了趟禁闭室。

结果他刚到门口,一名小战士就冲了过来,哭着要替副连长去死。通过小战士的描述,张之轩才明白事情的缘由。

原来赵桂良拿的那些东西,没有一件是为自己的。那块布,是赵桂良见小战士被冻得生了病,心疼之下就想买来做件衣裳;纸和笔是准备给连队出板报用;

那粉条,是赵桂良发现刘伯承最近消瘦,他听说刘司令员爱吃粉条,正好店里也有,就拿了一捆。本来他是带着钱去的,可店里没人,他就想拿走应急,到时再来付款。

张之轩把这些事情汇报上去,邓公听后沉默了良久,半晌过后还是坚定道:要处决一个好同志,我也非常心痛,但是法纪如山,谁也不能以身试法!

这天下午,公判大会在镇上举行,参谋长李达宣读处决命令后,店铺老板连忙阻止,他懊悔自己不该跑到山里,东西也不值几个钱,希望能给赵桂良一个机会。

然而这个情也没能求得下来,邓公仍说:事虽不大,但军纪如山,动摇不得!纪律不是豆腐渣,不能一碰就碎!不能让人们说我们是虚张声势,他已经触犯了纪律,一定要执行。

这件事后,越来越多的百姓回来生活,他们回到家,发现物品基本都原封不动,先前国民党那些虚假宣传,不攻自破,刘邓大军的群众基础就逐渐打牢了。

而部队上下也从心里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此后一直遵守谨记,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

第三次是在1949年1月,前面两件事都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而这次却不同,是在淮海战役后,不过这也更能体现我军始终牢记遵守纪律这一点。

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后,许多战士将压抑在心里的情绪发出,造成的影响不太好。邓公在发给中央的《关于歼灭黄维兵团作战初步总结报告》里就提及:

“歼灭敌人后,十五日夜及十六日整日,战场极为混乱,抢缴武器、汽车、大炮,乱放枪炮的现象,极为严重,为以往历次作战所未有。

我们高级指挥机关,未作预防处置,实为主要原因。但也暴露各部存在着极严重的无政府、无纪律状态,应引起最大警惕,予以克服。”

随后中野政治部编写《人民军队要做遵守纪律执行政策的模范》,迅速下发到各作战单位手里。没想到的是,如此三令五申,仍是出了问题。

一位名叫王道士的老红军,时任中野6纵16旅46团下的侦察排长,他资历老,但是脾气大、爱打人,所以这么多年下来职务撤了升,升了扯,到最后都只是排长。

淮海战役后审问俘虏时,他手下有一名战士,偷偷顺走了国民党军官的一块手表被发现了。

新来的连指导员吴永安是个年轻人,眼里容不得沙子,因此将这名战士狠狠批评一顿后并处罚关禁闭。

有错就罚,这本来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但王道士此人极为护短,他找到吴永安求情,说批评后就可以了,不要关禁闭。吴永安坚持己见,被王道士记恨在心。

当时大军在休整,王道士就每天蹲在禁闭室外,有一天连队比较忙,通讯员中午忘记把饭送过来,被关的战士就饿了一顿。

王道士顿时感觉找到了机会,立即跑去质问吴永安:解放军里有没有饿罪?这个说法吴永安闻所未闻,不知王道士什么意思,只能回答没有。

结果王道士立即爆粗口:X的,既然没饿罪,那你为什么让我的战士饿上大半天?骂完他还上前抓住吴永安的领口然后直接扇了两巴掌。

做完这一切后王道士丝毫没有感觉半分不妥,回到排里后大肆宣扬,副排长听后连连称赞打得好,还说自己也要去打。于是他们二人再次返回连部对吴永安进行殴打。

如此公然违纪,瞬间引起轩然大波,本来就有屡犯错误的历史问题,眼下又撞在了枪口上,纵队党委上报到野战军司令部后,邓公不理别人的求情,批复:同意死刑。

这三颗人头,一颗是立足生存,一颗是壮大发展,一颗是胜利后的警示。

邓公的做法,就是在不断重申,人民军队为人民这一宗旨,任何人不得违背!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