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万芯片公司退出,同比增幅90%,外媒:中国芯片遮羞布被揭开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3-12-18 12:11:39

芯片!芯片!芯片!拇指般大小的一颗芯片,却成了科技大国之间博弈的重要战场!我国是电子产业制造大国,每年对芯片的进口甚至超过了原油,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当中企闯入美舒适区,并在手机、通讯、半导体等领域挤压美市场空间,美开始通过芯片先发优势对中企频频出手,解决芯片自主可控的问题自然也成了当务之急。对此我国也针对性的推出了一系列的免税优惠政策,且设定了70%芯片自给率的目标,一时间国内大量企业犹如下饺子一般涌入芯片赛道。

2020年,全新注册的芯片相关企业2.28万家,同比大涨195%,可谓是中国芯片产业的“黄金发展期”。然而如此之多的初创企业入局芯片赛道,未免让网友担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企业是认真的吗?会不会再次出现汉芯、弘芯这样难以启齿的骗局呢?

近期,根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截止到12月11日,我国有1.09万家芯片相关企业工商注销、吊销,该数据与去年相比增加了69.8%,比2022年的5746家增加了89.7%。平均下来每天都有30家芯片企业注销或被吊销。针对这一问题,不少外媒也开始调侃:中国芯片“遮羞布”被揭开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拨开迷雾,谈谈自己的观点。

首先,当我国大力扶持集成电路行业,不排除有些企业为了迎合造芯热度进入芯片赛道获取部分资金补贴,也不排除为了热度获取更多的关注度从而上市割韭菜,这其中不乏大量的“买办”企业。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从去年开始美开始撤梯子,不仅控制尖端产品的输出,还控制全球中高端光刻机的流向,没有美技术支持、没有稳定的团队和足够的研发投入,许多企业不得不退出。

其次,这两年大陆晶圆厂都在积极扩产,但主要集中在成熟工艺,高端芯片方面的建树还是乏善可陈。而在成熟工艺芯片领域,“缺芯潮”早已成为历史,我们已经进入到产能过剩的阶段,这也导致芯片行业“内卷”严重加剧。

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内3243家芯片设计企业,55%的芯片设计公司营收不足1000万元。而在国内上市的半导体公司里,30%处于亏损,70%实现盈利,但74%的公司净利润都在下降。

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美巨头德州仪器芯片价格暴跌90%都找不到客户,英特尔、高通、三星、SK海力士也都频频传出裁员、取消年终奖等节衣缩食的消息,可见没有哪家企业能完全掌控市场。

另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芯片技术迭代更新速度非常快,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小型公司或初创企业在技术积累、团队稳定性、研发投入等方面很难与大型企业分庭抗礼,而大型企业凭借这些优势快速占领市场资源,挤压小型企业的市场空间,没有足够的竞争力,“离场”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事情的两面性

当然这对于整个中国芯片产业来说,或许并非一件坏事。芯片行业“马太效应”本来就非常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即便有些企业即便能在某一环节能打破西方壁垒,后续还要面临血淋淋的价格战。将优先的资源集中在头部企业身上,反而可以提高其竞争力,提升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所以我们也看到,华为Mate60系列实现了中高端芯片的国产替代,欧菲光、歌尔等供应链企业逆势翻盘;龙芯3A6000打破了多年来英特尔、AMD在PC处理器方面的垄断格局,对国产PC、操作系统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长鑫、长江存储更是在美、韩所垄断的高端市场撕开了一个缺口,将价格打到了亲民的水平。

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悲观,我们有市场、有充足的研发经费,还有国家的大力扶持,相信国产芯片的未来是可期的!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