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多半年。
去年年底的时候,院领导给我们部门请了一位刚退休的大姐作为专家来“指导工作”。
最开始的几天,为了拉近距离,大姐似乎在尝试跟我找些共同话题。但每次好像都有点...尴尬?
比如,她问我学校周边有什么好吃的馆子和特色菜。
我如实回答,我吃饭都是家里男人给做的,从不出去吃呢。
幸好周围有其他人马上给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一下,没有冷场。
她接着又问我——董宇辉你肯定很喜欢吧?
我的回答,竟然又一次让她尴尬了。
我当时傻了吧唧的反问——董宇辉是谁啊?
然后别的同事连忙圆场说,他可有名气了,你没进过董宇辉的直播间?
我如实回答——我从来不在直播间买东西啊。看他们在那里不停地说,感觉太吵吵了。
老实说,这些年,我的衣食住行几乎全靠网购,但确实未曾在直播间买过东西。
我是高瘦身材冷白皮,从网上很容易买到合适的衣服(就是有时候裤子会不够长,人家长裤我九分,人家九分我七分),真不用参考那些主播的试穿效果。买食品也基本看看评价之类的,就能够做出判断。
这个,就跟你看视频和看文字的感觉一样。看文字,你可以自己掌握节奏,随时做出思考和判断;但看视频,就是被人家带着节奏走了,有点接受“灌输”的意思。即便越来越多的人,似乎更愿意去看视频,因为感觉那样——省脑子。
但对我而言,相对于一个喋喋不休的声音,还是感觉阅读文字比较舒服。无论是看资讯或是上网买东西。
好了,咱们再说回董宇辉。
很赶巧的是,就在几天后,因为东方甄选的风波,搞得董宇辉曾一度陷入被动,新闻客户端终于给我推了他的相关信息。我这才了解到,传说中的董宇辉,原来是个很有文化的带货主播。
趁这个机会,为了拉近和专家大姐的距离,我也研究了一下董宇辉,并翻了翻他之前的视频。
据说,董宇辉的受众主要是1-3线城市,拥有稳定收入的人群,并有一定的信息接收能力和学习心态,而且,还以女性居多。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似乎那位专家大姐觉得我一定是他的粉丝,也没啥大毛病。
但经过一番研究,我又发现,做董宇辉的粉丝,除了有些文化外,还得有比较强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同时更得具备一定的理想主义情怀,偏感性。
简单说,就是愿意为情怀买单。
这点,我真的做不到啊。在我看来,买单的钱,就必须要花在实实在在的东西和事情上,否则统统都属于浪费。
况且,我向来就不是一个感性的人。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曾特别流行“励志”、“感恩”类的主题演讲。很多时候,台下的同学们不是被鼓舞的打了鸡血般振臂高呼口号;就是稀里哗啦、泪如雨下,恨不得马上找到家长下跪感谢养育之恩。
似乎只有我,很难被各种气氛打动,总是像个冷眼旁观者一般。搞得当年还曾经怀疑过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为啥大家都被讲high了,就我没感觉。
可能,我就是个非主流妇女吧。靠董宇辉那两把子“鸡汤”,或许连16岁时的我都很难被打动。
但令人疑惑的是,我身边的同事,无论男女,虽然也都知道董宇辉的直播,但却很难有一个人真正能达到粉丝级程度。
即便按照很多人的分析,我们这个高校教师群体,无论是消费能力还是情怀,都应该爱吃董宇辉的那套手艺。
带着这个困惑,我问过很多同事。
有位大哥说的很辛辣:
一个人那是得多没有文化,才会到购物直播间里去“学文化”。
毕竟,麻省理工的物理公开课99.9%的人压根听不懂,就是给你打上中文字幕,你也听不进去;
但阳春白雪的美好段落和华丽词藻堆积的人生道理,大家总能凑个热闹。看别人侃侃而谈,欣赏那些华美的句子,然后感觉自己饱受熏陶,一下子就显得“更有文化”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董宇辉确实是个有能力有文化的人,他背后的团队也很厉害。
对比通常的那种嘶吼式的直播带货,他可以逻辑很清晰的在短时间内组织起略带修饰的言语,说服你认同一件事,中间还能娴熟地引经据典,哪怕他要表达的东西,逻辑上似乎并不怎么通顺。
比如这个很多网友都拿出来说过的6元一根的玉米。
他刚火的时候,在直播间里卖玉米,6块钱一根。
有人质疑卖的太贵了。
他饱含深情地解释——谷贱伤农。
他的逻辑是,一个东西如果彻底没有利润,那么农村种地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所以,价格真的不能太低。咱们要考虑到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钱,生活费的钱,老人吃药的钱...
这话一出,效果立即就上来了,人们感动的哐哐下单。
此后,他的粉丝们一直把这句话当成至理名言。
可是,但凡你动动脑子,就会发现,“谷贱伤农”这句话农民说得!统治者说得!唯独中间商不应该说!
而且,后来又有网友爆料,他买的这6块的玉米产品外包装拆了后里面就是东北农嫂的标识。但人家东北农嫂的直播间只卖3元!
为了避免谷贱伤农,你可以高进低出,或者签了长期优惠订单再来吹,而非低进高出,弄不好还临时压价,竟然吹成了帮扶农民。
更何况,谷贱不贱那是由国情、政策决定的。他们这个行业在社会分工流转中凭空抽取如此高额的利润,一两年内赚了你们全家几代人都赚不到的钱。说出这样的话,真的很讽刺。
类似的还有他直播卖西瓜64元一个。也是不断地贩卖情怀,把一群粉丝感动坏了,然后哐哐下单。
别人卖的是西瓜,他卖的是“夏天和回忆”——这应该都算在那64元里面了吧。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特别迷惑,至今依旧想不通。董宇辉是1993年出生的,他成为主播前的履历也比较简单。
那么,一个30出头的年轻人,经常给你讲宏大且“通透”的人生道理,难道你不觉得有点奇怪吗?
特别是那些四五十岁的大哥大姐们,比董宇辉早走入社会这么多年,居然就主动接过了那一盆又一盆的鸡汤,全干了。
最后总结一下,大家不认同的话,也请笔下留情。
本人和很多同事都感觉,董宇辉满足了多数不想看书却想拥有知识,脑子爱不思考却又想有内涵的人们的“幻想”。
他们或许受到过一定的教育,但知识水平一般,打心底里非常渴望知识,却又不能自己耐心地完成阅读和思考,因而非常爱听这些短平快的鸡汤。
他们会感觉很舒服,又不“费脑子”。在花钱的同时,还满足了自己的理想主义情怀。
当然,除了情怀,对钱包也是有一定厚度要求的。否则,这6块一根的玉米,64元一个的西瓜,还真让人买不下去。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从不进直播间,更不在直播间购物;也不刷抖音等短视频,个人感觉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