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一度登顶A股之冠,“宇宙行”息差止跌转机隐现

信息周末 2024-09-08 00:56:52

2024年8月20日,“宇宙行”工商银行市值一度登顶A股之冠。2024年以来,工行股价何以逆势大涨?其2024年上半年成绩单是否对股价构成支撑?

10天之后,8月30日举行的工行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因此吸引了众多研究员、分析师及媒体记者。这亦是工行行长刘珺履新后亮相的首场业绩发布会。刘珺称,今年(2024年)计划实施中期现金分红,拟按每10股派息人民币1.434元,分红比例为30%。方案将在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治理程序后正式实施。这是工行首度实施中期分红。以此计算,工商银行A股和H股股息率将分别超过5%和7%,投资价值凸显。

同日,另外三家大行亦公布了中报业绩,中行和农行亦于同天召开业绩发布会。四大行资产和利润均为行业龙头,在息差、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几项核心指标的同台竞技中,工行半年度成绩单的成色如何?高管层采取了哪些经营策略进行逆周期调节?是否已见成效?

(工商银行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现场,工行供图)

存款付息率转升为降

因直接影响利息收入,净息差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存款成本是银行经营业绩中绕不开的“风暴眼”。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四大行中期业绩及行业数据发现,2024年上半年,工行净息差为1.43%,稍落后于建行(1.54%)、农行(1.45%)和中行(1.44%)同期水平,在四大行中垫底,且低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1.54%的行业均值。国信证券分析指出,工行净息差走低因其受到LPR(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以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受上述因素影响,2020年至今,工行净息差一直呈现下跌趋势。虽然这一走势与行业整体趋势相呼应,但横向对比,工行此项指标与其他三大行相比不占优势。这意味着,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工行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但转机似已隐现。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工行2021年—2024年四年中报数据发现,2024年上半年,工行存款付息率由2023年中的1.9%降至1.84%。而此前的2021年—2023年,此项指标于年中的数值一直呈上扬态势,峰值为2023年中期的1.9%。

工行行长刘珺在做业绩陈述中亦提及这一变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存款成本的降低与上半年监管禁止“手工补息”和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及优化存款结构等多项因素相关。未来一段时间,伴随广谱利率(一系列利率指标,主要指央票利率、基准利率以及银行间拆借利率等)水平持续走低,包括工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存款成本有望持续降低。作为影响净息差的关键因素,存款成本的降低对工行净息差止跌回升将起到正面支撑作用。

从整体经营观察,2024年中期,工行总资产持续扩张至47万亿元以上,较上年末增长5.4%,但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下降6%及 1.96%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就此两项指标观测建行、农行和中行等三大行数据发现,2024年上半年,仅农行一家实现了营收及净利润的双向正增长。而与农行形成反差,工行在此两项指标上的降幅在四大行中居首,往后依次是建行和中行。

工行营收降幅较大的原因是什么?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拆解半年报数据发现,2024年中期,工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6.8%的同时,在营收中占比约25%的非利息收入亦出现了同比3.6%的下滑。其中,体现银行“第二增长曲线”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更出现了同比8.2%的降幅。

细分项来看,工行的个人理财及私行业务收入出现了同比26.7%的下滑,与消费结算等相关的银行卡收入亦同比下降10.6%。对于手佣收入减少,工行在年报中归因为,“受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落实保险‘报行合一’政策、资本市场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等因素影响”。

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就此评价称,在LPR多次下调、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居民信贷需求减弱、地产不良暴露等多方因素影响下,四大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重要执行者,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整体同比负增长不难理解。即便如此,四大行的总利润仍占据银行业总利润的“半壁江山”,“排头兵”地位难以撼动。

与经营业绩的难如人意形成反差,工行资产质量呈现出良好的基本面。截至2024年6月,工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至1.35%,拨备覆盖率升至约218%。两项指标在各自向好的区间发展,形成较为稳固的“喇叭口”。外界颇为关注的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亦出现明显拐点,较2023年同期下降1.33%。与工行近4年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呼应。这意味着,在房地产出清方面,工行已取得一定进展。

持续下功夫扩大息差

在存款付息率持续走低的较好通道中,如何实现净息差全面逆转?工行在中报内关于“通过动态优化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摆布策略,持续打造更加干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的说法或是解题思路。刘珺在业绩发布会现场亦称,工行将通过稳定提升零售和普惠贷款占比的方式,优化资产负债表,并将“坚定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而在2024年3月召开的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工行副行长姚明德也曾作出类似表态。除提升普惠和零售贷款占比外,姚明德还提出要做好久期布局,平衡好当期净收益与长期经济价值。他当时称,贷款久期每拉长0.1年,可以延缓净息差下降0.7个BP;而存款久期每缩短0.1年,可以延缓净息差下降2.3个BP。

管理层上述表态在工行近年的经营实践中已有迹可循。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透过近四年半年报数据梳理各项业务指标发现,2021年-2024年中期,工行消费贷和经营贷规模在全部贷款中占比一直上涨。其中,2024年中期两项贷款规模占比权重更同比分别提高了40%和19%。扬升之势明显;而与此同时,对公中长期贷款在全部贷款中占比亦较2023年中期提高1.7%至48.3%。

上述变化表明,工行在资产端保留原有优质项目“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同时,将不受房市周期影响且资产收益率更高的“消费贷”和“经营贷”放到了一个重要位置。而资产收益率因久期加持而相对高的“中长期贷款”也成为对公贷款品类中的“香饽饽”。

与此同时,工行近年在负债端对私存款在所有存款中的占比呈现上涨趋势,对公存款占比走势则相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观测2023年和2024年两年工行存款付息率发现,对公存款付息率均高于对私存款。显然,对公存款减少有利于压缩负债端成本。

以上研究表明,工行为扩大利差水平而在优化资产负债表一事上花了不少功夫。刘珺则透露,2024年中期,工行“零售+普惠”贷款增量占比已提升至36.8%。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透过半年报获知,2024年中期,工行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为3.8%,高于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3.33%的同期水平;而工行2024年上半年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3.4%,高于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不难发现,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寻求收益更高的资产,正是工行谋求高息差的途径之一。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在监管对存款管理趋严及广谱利率持续走低的行业环境下,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业的存款成本或将持续下降,对净息差形成正面支撑。但与此同时,与广谱利率水平走势相一致的贷款利率水平亦会面临重新定价。尤其是在国内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呼声渐高之时,不排除央行再度出于平息舆论压力、刺激居民消费的动机下引导各商业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这将直接减少银行的资产收益。此种情境下,如何透过多种手段平衡及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将是银行业一道绕不开的选题。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琰 助理研究员 林蔼贤 戴铭杰

责编 丰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