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锂电“四大超预期”增长,明年价格能否走出利润低谷?

真锂玩研究 2024-12-13 13:18:49

年底经济会议再次传来好消息。面对贸易战、面对明年消费增长刺激,已经给出了一系列重大利好!

预期已经明确、未来已经明朗,锂电新能源市场“四大”超预期增长或将延续——扶持力度超预期、新能源汽车需求超预期、储能订单超预期、上游排产超预期的“四大利好”叠加之下,明年价格走势如何?除了锂电池企业外,整个产业链是否能走出盈利低谷?

锂电“四大超预期”增长,究竟是加速产业出清的“催命符”,还是打开利润空间的“还魂丹”。

市场吃下定心丸,需求超预期增长

12月9日,开启的经济会议,再次给市场吃下定心丸。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等等,都令市场对于未来的预期变得欢欣鼓舞。据悉,这也是近14年来,首次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高度依赖政策激励的锂电新能源市场来讲,政策的延续意味着需求还将维持超预期增长。

12月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为2025.7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1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242.3万辆,同比增长16.5%,环比增长7.1%。

根据相关机构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出货量预计将自2024年的816.6GWh增至2028年的1860.5GWh,复合年增长率将高达22.9%。如果2025年“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出货量也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 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包括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楚能新能源、瑞浦兰钧等在内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共拿下超过56.5GWh的储能订单。这显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目前相关机构已经将2025年和2026年全球储能系统装机量预测分别从266GWh和360GWh上调至270GWh和363GWh。在我国“碳达峰”及“碳中和”双重目标的推动,以及海外工商储能需求猛增的影响下,中国企业储能订单也在超预期增长。

下游维持增长,涨价意愿强烈!

受下游锂电池需求超预期增长的带动,上游锂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以及原材料企业的排产也出现了超预期增长。

其中,正极材料2024年出货量将达到319万吨,相较于2023年的248万吨,同比增长28.6%。尽管三元正极材料增长有所放缓,但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出货量保持了显著增长。

负极材料的2024年产量预计将达到189万吨,相较于2023年增长14.5%。虽然负极材料在2024年面临了巨大的成本价格压力和市场竞争,但是市场规模预计仍将增长至370亿元。负极材料企业盈利情况有所好转,主要得益于增量的拉动和降本增效的成果。

而在电解液方面,2024年是绝对“触底”的一年,也是唯一一个连比亚迪自己都看不下去,主动涨价的上游行业。2024年以来,电解液行业面临着来自下游锂电池产业的降本去库存和行业内部恶性低价竞争的双重压力。据相关机构预计2024年,中国电解液全年出货量有望达到145万吨。未来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电解液企业的盈利情况有望逐步改善。

2024年隔膜产业也经历了大分化时代。头部企业“盆满钵满”,头部一下“血本无归”。截至目前恩捷、星源、加中材三家就已经占据了市场60%左右的产能和70%的出货量。2024年中国锂电池隔膜产量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湿法隔膜和干法隔膜的出货量均预计有所提升,整体隔膜产量有望达到170亿平米。

当然,这里为锂电行业利润“贡献”最大的还属碳酸锂原材料企业。从前两年的60万元/吨,降至2024年年初的10万元/吨,再降到年中的7万元/吨。尽管锂矿企业、碳酸锂原材料企业亏损严重,但是却为整个产业链释放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就连宁德时代的业绩公告都不得不由衷地“感谢”碳酸锂同行的奉献。

可以说,2024年除了锂电池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之外,整个锂电产业链都面临“叫好不叫座”“赔本赚吆喝”局面,甚至有的企业还赔了不少钱。

因此,面对市场的继续超预期增长,这种“大打价格战”“以价换量”的模式似乎已经难以为继,人心思“涨”呼声日高。

上游出清缓慢,价格稳中有跌

然而,2025年真的将会迎来锂电涨价、产业链利润回归吗?

这里引用一句哲学课本的名言——客观规律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尽管,从10月份就陆续传出B公司给他的磷酸铁锂材料供应商普遍涨了200-1000元不等的加工费。紧接着又有一些产研机构发表文章说,结合最新2025年价格谈判、市场均价、散单价格跟踪等多重迹象来看,锂电材料中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铜箔等紧缺、亏损环节已在年底先行启动涨价。

“但是,这些文章明显是带节奏的。”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表示,现在锂电领域除去个别产品,几乎各个环节都在过剩,锂电产品涨价的逻辑很难成立。

墨柯认为,我们首先要明白锂电领域的产品定价的机制——在资源成本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双方认可的生产成本和毛利水平,三者相加就是产品的价格。由于行业平均毛利水平在一个时间段里基本上是固定的,没多大变化,因此,很多时候,生产成本和毛利水平会合并成一项,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加工费。

其中,资源成本是具备一定刚性的,涨了就是涨了,跌了就是跌了,也没什么争议。而加工费这一块有一定弹性,买家的决定权相对大一点。有时候买家会通过适当下调加工费来逼迫供应商提升工艺技术含量来降本,以维持一定的毛利水平。当买家发现调降加工费之后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反而使得供应商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它会适当上调一点加工费。

“搞明白了定价机制,对于市场上那些林林总总的涨价信息,自然就可以判断真假。”墨柯认为,由于明年的锂价还是稳中有跌,最低可能会跌破6万,因此,明年包括电池、正极材料、六氟磷酸锂等锂电产品的价格,总体上应该也是稳中有跌,要涨很难。

此外,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所谓的政策资金也不是那么好赚。要明白,政策激励的根本是为了刺激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而绝非让企业从中“撇油”赚取更多利润。相反,头部企业为了薄利多销、扩大市场,还会主动降价。这等于是企业和政府一起补贴消费,提速经济的内循环、拉动经济增长。市场需求超预期增长,更多地也只是为了整个锂电行业打开了产业调整、优胜劣汰的空间,而非利润空间。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