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 我以前很少问这么“深刻”的问题,但以后这样的思考应该会越来越多。
这个问题好像很显然,技术嘛我们每天都在用,各种各样的种类。但当认真去想去尝试给它一个定义的时候,却发现这并不容易。
最近在看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书中指出:技术并非科学的附属品,反而,科学常常是技术的产物。技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捕捉和应用,以及对已有技术的重新组合,不断自我进化。
展开来说,技术的进化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组合创新:新技术往往是现有技术的重新组合。通过将不同的技术元素进行新的排列和组合,人类创造出功能更强大或更适合特定需求的技术。
递归性:技术具有递归结构,即技术系统由子技术组成,而每个子技术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这种递归性使得技术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和复杂化。
现象捕捉: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对自然现象的捕捉和应用。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能够发现并利用新的自然现象,从而推动技术的革新。
阿瑟的观点让我意识到,技术的本质并不是单一的工具或机器,而是一种动态的、递归的创造力。它是人类用来解决问题的系统化尝试。这种尝试从观察自然现象开始,经过抽象、组合和应用,最终转化为能够满足特定需求的具体形式。
如果说组合创新和递归性揭示了技术的“结构”,那么现象捕捉则刻画了技术的“灵魂”。技术的起点来自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古代人从火的燃烧中学会了取暖和烹饪,现代科学家则从电磁波的规律中设计出雷达和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媒介,它将自然的潜力转化为可控的力量。
当然,我个人不自觉地想到数学建模作为一项技术的“进化”。
作为一项技术,数学建模同样遵循这些机制。首先,数学建模依赖组合创新。它将不同数学工具与方法(如代数、微分方程、概率论)结合,用以解决复杂问题。从线性回归到跨学科的动态耦合模型,这种重新排列和融合推动了建模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其次,数学建模具有显著的递归性。复杂模型通常由多个子模型构成,气候建模等典型案例就是递归设计的体现。同时,学习建模也呈现层次化递归:从简单模型逐步深入复杂系统,让学习者在不断优化中掌握核心技能。
最后,现象捕捉是数学建模的灵魂。模型源于对现实的观察与抽象,例如抛物运动、市场供需等,通过数学语言揭示现象本质。随着数据科学的进步,实时数据和传感器网络让建模对动态现象的捕捉更加精细,提高了模型的精确性。
❌质能方程是一个鬼把戏!!!———能量的具体内涵是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公理规定的物理概念。物质质量是其不变的内在本质,能量(动能和势能)都是物质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变化的度量(质量不变),是变化现象。能量不是物质的本质,咋能与孤立质量等效???场无质量居然有能量?………数学(包括逻辑)都是基于物理公理的演绎,超越物理公理的数学能量理解当然是虚幻(1+1=2是自然哲学/物理公理,牛顿定义自然哲学公理作为数学原理)。………🍎🍎物质的本质是带电质量体,物质不灭,电荷守恒,电磁力与万有引力统一于物质的不变本质。能量,力,场,波等宇宙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物质/粒子相互作用相对运动的变化现象,没必要搞虚幻,搞虚幻是祸害。号称物质是波/波是物质/物质是能量,都是搞骗。质能等效是脱离基本公理的数学虚幻,欺师灭祖&蔑视自然,祸害基本概念和认知方法。———有人知道悖论斯坦的狗屁能量内涵是啥吗???狗屎核弹方程是如何应用的???………有趣的是木星象太阳一样自发光,它们的大气也相似。木星是裂变发光还是聚变发光??木星大气中的氦和氢有没有可能是裂变反应释放的???
真理从来都是简单的,不证自明的(不变现象),无法证明的(全称命题/可证伪)。古希腊哲学对真理(科学知识)的理解——真理是不变的现象。地球上流水现象千变万化,水往低处流现象不变,如同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不变,都是有用的知识/确定性/知道。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电荷守恒,1+1=2,绝对时空,相对速度,……都是不变的普遍现象。居然有人号称人人不知的空间弯曲是真理,还胡编人人可知的时间是虚幻!!当然都是缺德笑话。几何学与微积分方法符合绝对时空/可微可积,弯曲不均匀空间可积分吗?面积与面积等效吗?科学/哲学追求确定性(知道)是生存的必须,鼓吹不确定是鬼迷心窍❌,科学不是假说证明不是解释稀奇是观测归纳。所有物质100%由带电质量体/粒子构成(不变现象,本质),电子质子结合成中子,正负光子结合成中微子。……不显电性的中子,中微子,穿透材料/等离子体/微观电磁结构的能力强大,中微子极其微小,必然是穿透物质材料的冠军——惯性运动天才。电子质子光子都带电,穿透力当然不行。——物体材料边缘亚原子尺度正负电场密集分布,带电光子电子受引力斥力作用,分裂成双缝干涉条纹,边缘衍射条纹,奇怪吗???
技术的本质是从真理及经验出发,演绎操作有用的现象。意识对人体有直接作用,可以扰动自然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