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我们已经生产了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

AutoR智驾 2023-07-04 08:53:11

2023年已经过半,新能源汽车仅22家品牌即卖出了238辆,值得欣慰的一点,这是首个没有任何补贴的上半年,所以这样的销量完全是市场推动的结果,它意味着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结束了政策驱动,进入完全市场驱动的阶段。但同时它的出海等溢出效应也正带来外部环境的不定性。

文丨智驾网 晓雨来

编辑|浪浪山上的小猪妖

2023年的上半年过去之后第一个交易日,汽车版块大涨。

同一时间,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车在广州下线。

对于2000万辆这一体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这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表示我国已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截止今日,共有22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公布了6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以及上半年的总销量。

一个新现象是,继红旗新能源今年年初开始在当月第一天效仿造车新势力公布当月销量之后,上汽通用新能源、长城旗下欧拉、哈弗新能源、魏新能源也选择在7月1日公布上月销量。

这让媒体统计相关数据有了更宏观的对比。

在不含特斯拉的数据中,以上22家品牌累计卖了49.65万辆,上半年总销量超过了238万辆。

虽然对一这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有各种评论,诸如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都没有从销量的上涨中赚钱等等,但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事实上提振了各界对中国经济在下半年的相对的乐观预期,这是颇为难得的。

在对22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的排名统计中,再没有所谓的造势力与传统品牌,总量虽然在高速增长,但品牌之间已是零和博弈。

对照销量增减,我们总结了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三个特点:

1、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一哥之争,比亚迪领先特斯拉;

2、纯电、增程、混动三分天下,增程获更多传统车企认可,理想收获行业红利;

3、降价是硬道理,但并非越便宜越有市场,低价车市场份额在下降。

我们先来看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一哥之争。

01.

比亚迪拿下新能源半年销冠,但纯电销冠还是特斯拉

比亚迪的6月销量数据是7月2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253,046辆,同比增长88.79%;1-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255,637辆,同比增长95.78%。

从绝对数量来持,稳稳的全球第一,但是否能完成其全年300万台的目标,似乎有一定的隐忧,但下半年比亚迪还有多款新车型发布,300万并非遥不可及。

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特斯拉在今天公布了其二季全球总产销量,共生产了约47.97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约86%;交付量约为46.61万辆,同比增长约83%。

而截止6月底,特斯拉今年上半年累计交付量约88.9万辆,完成目标销量的45.24%,和比亚迪一样没有超过50%。2023全年,特斯拉今有有望冲刺200万辆,但难度不小。

虽然比亚迪以125.5637万辆超过了特斯拉的88.9万辆,但这125万辆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占了63.1351万辆,与纯电车型几乎各占一半。

虽然6月销量,混动车型比纯电动车型少卖了4707台。但2023年上半年插混车型绝对值高于纯电车型,多卖了1.45万台。

而这一组数据来看,特斯拉依然是全球纯电销冠。

但这并不能抹杀比亚迪取得的成绩,从新能源的大概念来说,混动本身就是现今最受欢迎的车型。

这就说到我们对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二概括:纯电、增程、混动三分天下,增程获更多传统车企认可,理想收获行业红利;

02.

混和动力车型受到的欢迎程度更高

虽然不可否认,从市场的热度而言,比亚迪正进入街谈巷议,但2023年上半年最有话题性的品牌是理想汽车。

仅凭三款车型,6月份首次实现产销过三万,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独一档的存在。

同时因其较高的售价,直接抢食了BBA的地盘。

不用加太多定语,理想已拿下了中型豪华SUV市场的销冠。

理想汽车的对标品牌已不是蔚来和小鹏汽车。

其上半年交付量13.91万台,超过2022年全年,同期增长高达130.31%。相比蔚来上半年5.46万台,小鹏汽车的4.1万台,远超二者之合。

从严格意义上说,增程也是混动动力的一种,理想的成功与产品设计固然有关,但与增程动力的技术路线也密不可分。

但因为增程的模仿者正扎堆出现,我们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呈现出插混、增程和纯电三种动力模式的三足鼎立,而混动车型的增长率还要稍强于纯电动汽车。

这从以上比亚迪混动车型占总销量的占比略高于纯电车型可见一斑。

做为中国燃油车的代表长城汽车的哈弗新能源、魏牌新能源进入排行榜也可见传统燃油车企在推动混和动力之后,其销量的上涨是极为强劲的,当然这些所谓增长的数据是从原燃油车数据之中直接无缝衔接而来。

不过,虽然插混受到长城、吉利、比亚迪的热捧,但增程动力受到的追捧同样惊人。

一方面是众多纯电品牌返祖式的发展增程车型,像零跑今年2月份发布了C11增程版,依托低价策略在6月反超哪吒成为总销量榜第五,造车新势力阵营第二位。

在增程版带来好处之后,有消息称零跑C01会在下半年推出增程版,未来零跑的B产品线也会走纯电+增程双版本路线。

被零跑反超的哪吒汽车在去年底事实上先推出了哪吒S增程版。

另一方面,是众多传统燃油车企开始研发增程动力车型。

远的是东风的岚图,长安的深蓝。

不久前,理想汽车CEO李想转发了博主@老七的一条微博:“眼下准备搞增程和已计划开发增程车型的新老品牌数量超乎想象。”

李想评论:“主要通过看哪些品牌的猎头在接触我们对应的团队,我们就知道谁在真的做增程了。”

而据虎嗅引述知情人士的信息报道称,“小米最近在从理想挖人,大概率也要搞增程了。”

另称,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显示,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加油口盒密封结构及汽车”的专利。阿维塔“增程版”已不遥远。

最有特点的是深蓝,在6月30日其首个品牌日上,深蓝汽车CEO邓承浩直白的表示:“构建行业第一的增程技术,成为行业第一的增程品牌”。

经过用户的验证,增程在中国市场,不再是一种脱裤子放屁的过渡并迟早被淘汰的技术,而是一种结合当前电池技术的务实之举,并有经过消费者验证的降低用车成本的优势。

在当前阶段,它不仅打败了纯电,也在与插混的竞争中不落下风。

所以我们可以对增程动力的生命周期看得更长一些。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增程和插混的竞争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宣判了纯燃油车的死刑。

纯燃油车这个物种在2023年正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但我们依然要说一句,内燃机不会消亡,所以对各种禁燃令要保持警惕。

03.

性价比是硬道理

从蔚来全系宣布降价之后,销量立刻破万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降价是硬道理,但宏观来看,并非越便宜越有市场,低价车市场份额在下降。

这其中最直观的数据是上汽通用五菱。

虽然其销量排在第四位,上半年总销量排在理想汽车之前,但其销量数据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呈下跌之势,同比更是暴跌36.81%。

因而从蔚来石破天惊式的降价引发的立杆见影的效果来看,消费者认为其价格具备了入手的条件,在市场上具备了性价比优势。

这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当前的中国市场环境中,所谓的品牌优势基本尚未形成。

意在以品牌溢价追求竞争会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接受消费者的用脚投票。

这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即整个中国社会的大消费趋势是消费降级。

这一判断的注脚是阿里回归淘宝、京东聚焦极致低价。

因而2023年下半年电动汽车的主旋律依然可能是进一步降价。

7月1日,特斯拉宣布,购买全新Model S/X两款车型现车,可享受3.5万元至4.5万元优惠。

7月2日,问界M5推出了去掉激光雷达的标准版,预售区间25.98-27.98万元。

华为甚至表示,消费者不关心智能驾驶。

刚刚高调交付问界M5智驾版之后,迅速推出丐版车型,则是意识到价格每下降一万,意味着竞争能力提高一分。

赛力斯上月总销量5668万辆,问界的表现依然不温不火。

而宣称连续三月稳居“中大型纯电SUV”销量第一的智己LS7 6月销售只有1,948台,宣称稳居中国高端纯电SUV第一阵营的阿维塔11在6月交付也只有1753辆。

智驾对他们销量是有提升作用还是一种不可支付的成本,尚在两难之间。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充分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挤掉第一滴水分。

过度的服务、过度的技术堆积都会在短期内被教训,回归理性。

从2023上半年的销量来年,有三个品牌值得关注,一是吉利的极氪,二是长安旗下的深蓝。

这两个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占稳脚跟,他们下半年的表现同样值得期待。

而更不可忽视的是吉利银河L7,在7月3日宣布,第1万台车下线,用时只有33 天。它的成功事实也十分简单,低价,只有

当然第三个品牌最值得探讨,那就是上汽通用新能源。

具体来说,其实是别克E5的表现超出了众多媒体人的预期。

但事实上别克E5的成功就是走低价策略,降维竞争。

所以当前只要价格诚恳,消费者是会第一时间看到的。

2023年已经过半,新能源汽车市场每一天都扣人心弦,但值得欣慰的一点,这是首个没有任何补贴的上半年,所以这些品牌能在今年取得这样的销量完全是市场推动的结果,它意味着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结束了政策驱动,进入完全市场驱动的阶段。

04.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正进入新阶段

而对于下半年,中国汽车产销趋势如何判断,在几天之后随着中汽协公布完整的上半年产销数据,相信乐观情绪会适当提升。

鉴于从7月1日起,全国范围正式进入全面实施排放标准国六b阶段,燃油车市场会相对保持稳定。

而新能源市场,随着商务部计划在6月至12月开展“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新一轮的价格暗战是否会再次走向明战,存在不小的可能性。

在7月3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跨过2000万辆大关,但近来也传出欧盟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反倾销调查,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感到鼓舞的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市场上的涨落起伏总伴随着涟漪效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定会同时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影响世界的经济格局。

所以对未来的判断,依然需要谨慎地乐观。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