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11950年,李国辉带领的国军残部外逃,竟在缅甸成了土皇帝。
解放战争时,李国辉的部队一直被解放军追赶,直至他逃至境外缅甸,解放军战士们才饶了他一条性命。
可未曾想,他竟带着手底下这支残军在金三角地区打响了自己的名声,甚至使得缅甸政府不得已与其开战。
起初,得到片刻喘息之余的李国辉却并未放弃攻入大陆的想法,他急忙派遣手下与台湾当局蒋介石等人连上搭上联系,希望对方能给其增援,助其反攻大陆。
但他实在是高估了对方,此刻的蒋介石哪有精力去管这支小股部队呢?
曾经手握百万雄师的他都败给了英勇的解放军们,仅仅靠李国辉这支小股部队,又能兴起多少风浪,所以他根本不对这支队伍抱有任何希望,只是差人给他打过去了5万泰铢,便彻底和其断了联系。
可对于这一千余人来说,这5万泰铢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连满足起码的温饱都成了问题。
眼下,李国辉所要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攻回打回云南,而是怎样能保证这一千余人的性命,如何在金三角这片热带雨林地区生存下去。
由于此地瘴气丛生,蛇虫鼠蚁更是数不胜数,李国辉手底下的这帮战士们,不少人也因此而病倒,不得已,李国辉只能下令要求战士们放弃辎重,轻装上阵,以便寻得栖息之所。
也就是在这时,他们在行军路上遇到了一个小村庄,居住之人皆为土著。
见状,李国辉上前想和对方洽谈,以此获得战士们所急需的补给,可面对这群手持火器的军人,土著们却把他们当成了敌人,为首的部落首领更是直接抄起了棍棒,带人朝着李国辉他们席卷而来。
李国辉本不想大动干戈,可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土著也没打算给他解释的机会,不得已,他只能命令战士们将子弹上膛,血染了这片村庄。
完事之后,李国辉命令战士们进行补给,随即便带军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以防缅甸政府发现此事。
而后续在逃亡路上,他更是遇到了同样被打出国内的一支部队。
这两支队伍的负责人分别为谭忠,何述。
起初,大家原本打算推举在三人之中官职最高的参谋长何述为总指挥,可在后来的行军中,众人却发现,相比较何述而言,李国辉无论是指挥能力,还是对潜在危险的嗅觉都要远远高于对方,故而后期李国辉又从何述手中接过了大任
三军兵合一处,在找寻落脚点的过程中,李国辉更是一路招兵买马,吸收前来逃亡的恶霸及其他散兵,此刻,李国辉手底下的队伍已壮大至将近2000人,如何养活这支队伍也成了他的难题。
既然大陆回不去,台湾也并不打算接收自己,权衡利弊之下,李国辉只能盘算起在缅甸定居。
可虽然李国辉手底下有枪,目前也已经满足了生存需求,可任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任由一支武装部队在自己国内驻扎。
为了使缅甸政府放下警惕,李国辉特地给部队起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中华民国复兴部队总指挥部。”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目的是返回中国,而并非在缅甸地区称王称霸,与此同时,李国辉更是对手底下的战士们下令,准许其与缅甸原著居民通婚,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当地百姓的认可。
而李国辉获取财富的渠道就显得更简单暴利了,在金三角这片地区,种植最广泛的作物就是鸦片,李国辉靠着给毒贩们充当保镖,很快就赚取了丰厚的报酬。
但满足物欲的他也并未懈怠,而是利用这笔钱继续招兵买马,以备不时之需。
1950年,缅甸政府多次要求李国辉撤出缅甸,可此时的李国辉毫无退路可言,台湾和大陆都不是他的去处,故此只能对缅甸的要求视而不见。
见李国辉如此,缅甸政府也彻底没了耐心,组织了小2万名政府军,于同年6月13日朝着李国辉的部队席卷而来。
可由于当时缅甸刚刚独立不久,边境地区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感并不强烈,再加上缅甸政府军多为新兵,战斗经验不足。
反观李国辉手底下的士兵,个个都身经百战,而与缅甸军作战又是无奈之举,所以士气十分高昂。
战斗结果,不言而喻,李国辉手底下的2000名精兵轻易的就将缅甸政府军打的抱头鼠窜。
值得玩味的是,8月19日,缅甸方面的奈温将军主动联系到了李国辉,并尊称其为李少将,希望对方能够在下次作战时佯装撤退,方便自己对上层有所交代。
对这种说法,李国辉大度的同意了,而作为代价,缅甸边境也准许李国辉部队驻扎在猛撒地区。
此战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泰国、新加坡媒体纷纷发表报道,甚至出现了李国辉是个战神的说法。
这样的结果很快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毕竟他也时刻梦想着能够攻回大陆,满足自己的政治野心,与此同时,身在台北的李弥更是主动找找到了蒋介石,提出了主动前往缅甸增援李国辉的想法。
臭味相投之下,蒋介石当即同意了李弥的想法。
那么李弥来到了金三角又是怎么做的呢?
021950年,李国辉在缅甸力量逐渐壮大,李弥却在此时空降下来。
那么李弥又是如何获得对方信任的呢?
为了这次见面,李弥准备了足够的诚意,保证此后每个月他李国辉所在的队伍都会接到台湾地区的补给,每月高达14万泰铢。
不仅如此,李弥个人还掏出了10万美金用于改善士兵们的生活。
此举很快获得了战士们的认可,不日之间,蒋介石也下令改任李弥为这支队伍的总指挥。
李弥的到来,使这支队伍更具有规划性,没过多久,就建成了一座小型机场,甚至还开办了一所缅甸“黄埔军校。”例如臭名昭著的毒贩坤沙就是这所学校的第一批学生。
这时李国辉手底下的这支散兵英勇,也摇身一变,有模有样起来。
而在交权过程中,李弥其实也对李国辉产生了怀疑,他认为,李国辉既是黄埔军校出身,又颇具能力,组织这支队伍绰绰有余,如今自己就这么轻易的夺了他的权,肯定会引起不满。
可令他心安的是,以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李国辉并未因此而产生意见,在李弥到达之后,对于他的命令,更是十分尽职尽责的遵守下来。
这也使得李弥能够更快的组织一支反攻队伍,向云南边境发起进攻。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爆发,李弥知道,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为了使作战更加顺利,李弥不费周章的找到了美国与泰国的话事人,商量着如何反攻云南。
而身为美国海军少将的厄斯金参与了此次会谈,代表美国利益的他在会谈中表示,愿意对进入中国境内的国民党残部通过飞机进行补给,并寄希望于这支部队能够牵制住中国兵力,便于联合国军获得朝鲜战场上的胜利。
1951年5月,李弥派遣李国辉率领队伍,共三千余人向滇西进发。
在最初那段时间里,这支部队相继攻下了镇康、双江、澜沧等八个县。
看到进展如此顺利,美国也并未违背诺言,多达五次对这支国民党残部投下了补给,甚至连远在台湾的蒋介石都对这支奇兵寄托了厚望。
可有句话叫做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在解放军战士们进入反击之时,这支国民党残部也就成了瓮中之鳖,没过多久便又被解放军打回了缅甸,而这也使得李弥认清了形势。
此刻在打回云南已经变得不现实,所以,他干脆和李国辉上了一条贼船,打算在缅甸当个缅甸王。
这可把缅甸政府给气坏了,毕竟当初同意他们留在这里只是缓兵之计,若是让他们引起了独立,那么恐怕缅甸政府都要受到威胁。
1953年,缅甸撕毁了与国民党残军的和谈协定,在一次发动了围剿,这也是金三角地区出兵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但这次的缅甸政府依旧是没从李弥手里捞到半点好处,在一次狼狈退回。
而在采访中李弥的一句,“我要做云南王不大容易, 要做缅甸王易如反掌。”更是引起了缅甸全国上下的一致声讨。
031953年,缅甸对李弥的部队束手无策,最后只能找国外的救兵。
那么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这支部队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同年,他们再次向联合国发表抗议,希望台湾当局立刻将这支队伍撤离。
彼时的蒋介石仍对打回大陆抱有幻想,为了在国际上谋求口碑,无奈的他只能下令,命李弥率军返回台湾。
当然,此次撤军行动仍然是缓慢无效的。
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国民党仅仅撤回了六千多人,其中更是不乏战士们的家属。
而后期接管这支队伍的,则变成了当时的副总指挥柳元麟,这些剩余的部队被柳元麟进行了重新整编,最终经过统计,共计2万余人。
1960年,缅甸总理吴奈温访华。
在此期间,他曾和中国政府提出了清剿缅甸残余的国民党势力一事。
由于这支残军经常会侵扰云南边境,所以此事很快获得了中国政府的认可。
同年11月,解放军入缅作战,在两方的夹击之下,剩余的国民党残部不得已只能一退再退,抵达老挝边境。
隔年,缅甸、泰国、老挝三国再次向联合国,再次要求台湾当局撤离所有国民党残部,虽然这次蒋介石如实照做了,并撤走了总指挥柳元麟。
可令他意外的是,由于多年在缅甸留居的原因,此时的这支部队,已有不少人在该处组建成了自己的家庭,根本没有几个人愿意遵从蒋介石的命令。
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声称自己已经撤走全部的国民党,可实际上,残余在当地的仍有将近五千余名,身为将领的段希文带着这些人来到了泰国边境的一个小村子,并将其命名为美斯乐。
可饶是如此,段希文带领的这支队伍却仍是无法改变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他们虽有落脚之地,但在泰国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仍旧是行走于黑暗之中的反动派。
所幸就在这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令段希文意外的是,面对他们的不请自来,时任泰国陆军参谋长江萨就立刻派人与其对接。
段希文知道其实对方这么做只不过是想收编自己手底下这批队伍罢了,可自己已经是无任何后援,碍于时局,他只能接受了对方的邀请。
1980年,泰政府对国民党余部许诺,只要他们能够攻下考牙山,便给予国民党参军及其后代泰国国籍。
或许这只不过是泰国方面一句“玩笑话”,毕竟对方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不然,也不会成为泰方的心头大患,可对于段希文以及手底下的数千战士而言,这就是他们能够拥有身份,造福后代的希望。
再三考虑之下,段希文还是带着这支队伍上了战场,而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战役。
最后,这支部队不负众望的帮泰国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战役。
战后,当泰国国王普密蓬得知消息后,兴奋的赶往前线,慰问伤员,可等他抵达之后,他才猛然发现,在医院中正浑身是血,进行抢救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那支无处落脚的国民党残军。
而身为国王的他遵守了当初的诺言,下令在美斯乐地区设立了13个自治村供其居住。
如今,这个村子就坐落在泰国境内,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发展,人数已经高达6万余人。
在这里,无论是上课也好,还是正常生意往来也罢,老百姓说的都是普通话,而逢年过节,他们也和中国的老百姓无异,所以不少外来游客更是把每次的这个地方叫做了中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