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一档军事节目报道了米-171Sh直升机执行海上救援演练的信息,这引发外界浓厚兴趣。在我国持续扩大国产直升机部署的背景下,为何还要服役这款直升机呢?原来它在当前情况下有自身优势所在。
众所周知,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和美国曾有一段蜜月期,当时新组建的陆航部队得以采购“黑鹰”直升机。不过随着两国关系急转直下,我国不得不另寻他图,看中了性价比更高且安全系数更好的米-17/米-171直升机。虽然拥有直升机家族“AK-47”的封号,但米-17/米-171在综合性能上仍不及”黑鹰”。
可即便如此,我国陆航部队也只能无奈采购并使用。从那以后,我国持续扩大这款系列直升机服役数量,拥有米-17、米-17V-5等多种具体型号机型,总量有二三百架之多。自2020年以来,中国和俄罗斯逐步达到了关于米-171Sh直升机的军事协议,采购数量大概为18架。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采用丛林迷彩涂装的米-171不同,米-171Sh直升机拥有浅灰色涂装,还具备低能见度标记。对此,不少西方媒体猜测这批直升机的装备部队应为海军陆战队或者特种部队。不过事实却并不是这样,而是交给了空军运搜部队,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理解。
之所以会这样考虑,主要与CSAR能力有密切关联。作为整合搜救、援助、保障等多功能的联合行动,CSAR由战斗单元担负特殊救援重任,旨在充分保障本方士兵生存能力。在战场上,这一行动对于保障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获得这一能力,我国打造了直-8K和直-8KA等搜救专用直升机,不过却并未突破技术障碍,无法有效担负上述重任。虽然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快直升机研发,但将更多精力用于直-20等机型升级上面,而忽视了搜救直升机的改进。基于此,我国这才考虑购买米-171Sh直升机的。
据悉,米-171Sh的动力系统为VK-2500-03发动机,巡航速度为250公里/小时,能连续飞行1200公里以上。在防护性方面,该机配置了钛防护性能的驾驶舱,还安装有凯夫拉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