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Iakinf (Bichurin), Sobranie svedenii o narodakh obitgavsikh v srednei Asii v drevniya vremena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the Peoples of Central Asia] (St. Petersburg, 1851)
19世纪,一些俄罗斯人为逃离西伯利亚劳役,在中国唐努乌梁海形成了小型定居点。沙皇政府担心激怒清帝国,采用一种不太明显的方法,即依靠殖民化(悄悄地鼓励移民)……
作为对卫拉特蒙古人军事进攻的一部分,中国的清帝国于1754年征服了图瓦(唐努乌梁海)地区。
战后,清政府将该地区重组为类似于蒙古的行政系统,实行盟旗制度,由乌里雅苏台将军任命的地方官管辖,在清代边疆管理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如果说清帝国对内蒙古、准噶尔、青海等地的贵族进贡、接受政府俸禄、朝见皇帝制定了严格的程序,那么他们对唐努乌梁海却“保持沉默”。
根据《恰克图条约》(1727年)划定中俄边界后,清朝莫名其妙地在将唐努乌梁海与外蒙古分隔开的唐努乌拉山以南设置了边防部队,而不是沿着清俄边界的萨彦山脉。
乌里雅苏台将军每三年派人巡查一次,却“从未越过唐努乌拉山踏上唐努乌梁海的土地”。
当该地区出现需要官方关注的问题时,将军会从他的幕僚中派出一名蒙古人,而不是亲自处理此事。
事实上,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清朝高级官员曾经拜访过唐努乌梁海。中国商人也被禁止越过边界线,这项法令直到20世纪除才取消。
相反,唐努乌梁海贵族们向乌里雅苏台将军交付一年一度的毛皮贡品,并从中国皇帝那里接受俸禄和其他礼物(主要是缎子和棉布)。
因此,唐努乌梁海一直享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和文化自治权,这在中国边疆是非常少见的。
1839年,随着萨彦岭地区两个金矿的开采,俄罗斯人开始在唐努乌梁海地区定居。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其他地区也被开发用于采矿,主要是在唐努乌梁海北部。到1883年,那里的俄罗斯矿工总数达到485人。
随后便是俄罗斯的殖民统治,它始于1860年代,一些俄罗斯人为逃离西伯利亚的劳役,在唐努乌梁海北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小型定居点。
俄罗斯在唐努乌梁海的殖民正式开始于1885年。当时一位商人获得了伊尔库茨克总督的许可,可以在唐努乌梁海进行耕种,随他而来其他定居点也相继成立。
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这里大约有2000名俄罗斯商人和殖民定居者。
1878年,俄罗斯人在唐努乌梁海东部发现了金矿。
有传言称,该地区将获得巨额财富,叶尼塞斯克的俄罗斯当局收到了大量来自金矿矿工的采矿请愿书。商人和矿工向俄罗斯当局请愿,要求军队和警察提供保护。
1886年,乌金斯克边防机构成立,其主要职能是保护俄罗斯人在唐努乌梁海的利益,并向在唐努乌梁海“旅行”的俄罗斯人颁发护照。
多年来,这个机构悄悄但稳定地宣称对唐努乌梁海拥有政府权力——税收、治安、行政和司法——这些权力本应属于清朝,但实际上却被清朝放弃了。
机构成立后不久,《西伯利亚报》就推出了特刊,祝贺机构的成立,并预测有一天所有唐努乌梁海将成为俄罗斯国家的一部分。
总的来看,俄罗斯沙皇政府在唐努乌梁海事件上不愿仓促行动,担心激怒清帝国。俄罗斯人通常更喜欢一种不太明显的方法,即依靠殖民化(悄悄地鼓励移民)而不是军事行动。
俄罗斯人在唐努乌梁海建造了永久性农舍,开垦土地耕种,竖起栅栏,饲养牲畜,他们要留在那里。
俄罗斯人的存在之所以更加持久,是因为它集中在唐努乌梁海的北部和中部地区,这些地区当地人人口稀少。
因此,正是俄罗斯悄悄地殖民统治,而不是有目的的侵略,导致唐努乌梁海最终在20世纪事实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当然,清政府并没有忽视俄罗斯的存在。在1860年代和1870年代,乌里雅苏台将军多次向北京报告俄罗斯人进入唐努乌梁海的情况。
在清朝与俄罗斯1864年谈判达成的《塔尔巴哈台议定书》中,俄罗斯代表坚称:清朝边境哨所以北的所有领土都属于俄罗斯。此外,乌里雅苏台将军还获得了一张俄罗斯地图,显示唐努乌拉山脉为中俄边界。
十九世纪下半叶,清政府因内部问题而分心,无暇处理这一问题。
接下来的几十年,清帝国在内忧外患的一系列事件后,对唐努乌梁海的合法“统治”也就随之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