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山东51岁工人偷偷参加高考,大学毕业后无人录用重返工地

牛辅饭前娱乐 2024-08-24 15:13:23

高考并不止是年轻人的“战场”,它也是不少渴望在学习上有所成就的中年人,以及老年人的“战场”。

比如,50多岁的郇政华,就参加了高考,并且,他还成功考上了大学。

只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拿到大学毕业证的他,并未找到合适工作,最后还是重返了工地。

那么,荀振华做的这一切还有意义吗?他为了参加高考又经历了什么呢?

年轻时的大学梦

1967年,郇政华出生在山东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那里的村民们,几乎世世代代都靠土地吃饭,郇政华家也不例外。

郇政华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他从小就特别懂事,五六岁时,已经学会了生火做饭、照顾弟弟妹妹。

此外,他也会和父母一起下地干活。

正因为这样,郇政华自小就对知识非常渴望,他想做个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例外者。

是以,学校里,他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格外认真,也并不走神。

这让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试,也总是那个被老师表扬的那个。

他优秀的成绩,让大家都赞叹不已,也认为他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

然而,命运并不总是眷顾那些勤奋的人。

郇政华在高中时期,视力出现了问题,但为了给家里节省开支,他没有告诉父母,也没有去看医生。

后来,眼睛影响到了考试,也让他的大学梦破灭。

高考失利后,郇政华尽管心中充满了不甘和失落,但仍旧没有复读,他把机会留给了弟弟妹妹。

之后,他踏入了社会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工。

随着时间的流逝,郇政华从一个少年,逐渐变成了一个在工地上辛苦劳作的中年人。

然而,随着儿女们相继考上大学,郇政华心中沉寂多年的大学梦又重新燃起。

他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还有机会追逐那个曾经的梦想?

如果现在放弃,那么这辈子真的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股力量在郇政华的心中逐渐壮大,最终促使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重拾书本,再次参加高考。

亲爱的读者,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喔~~~,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工地上的秘密备考生涯

郇政华深知,要在将近50岁的年纪重新面对高考,绝非易事,但他决定付出全部的努力。

为了不影响家庭的生计,郇政华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的路:一边继续在工地打工,一边悄悄地备考。

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当别人还在梦乡中时,他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

他拿出从女儿那里借来的教材,逐字逐句地背诵那些陌生的知识。

工地上没有舒适的书房,郇政华只能在简陋的宿舍里,利用昏暗的灯光学习着。

紧接着,天亮后,他迅速收拾好书本,换上满是灰尘和泥土的工装,走向工地。

白天的工作异常繁重,搬砖、抹灰、砌墙,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他的体力和耐力。

烈日下,汗水顺着脸颊流进眼睛,刺得他睁不开眼,但他随意的一擦后,就继续着手头的工作。

中午休息时间,同事们总喜欢聚在一起闲聊、打牌,享受难得的放松时光。

然而,郇政华却总是拿着书本,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学习。

他的同事们对他这种行为感到不解,甚至有些人会嘲笑他,“都五十岁的人了,还看什么书?再怎么学也考不上了,何必自讨苦吃!”

但这些嘲讽,并没有打消郇政华的念头。

晚上,其他工友们休息后,他再次打开了书本,继续白天的复习。

那些高考题目,语文的古诗词、数学的公式、英语的词汇和语法,都让他感到头疼。

毕竟,离开学校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些知识对他而言仿佛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尽管如此,郇政华依然咬牙坚持,他用上班间隙的每一分每一秒,去攻克那些困扰他的难题。

为了提高效率,他还时常向正在读书的儿女请教。

儿子在大学里学的是理工科,他的数理化知识比郇政华丰富得多,每当父亲发来求助的短信,他总是耐心地讲解。

而郇政华则在工地上利用记忆碎片,一遍遍地默背那些知识点,不断地巩固记忆。

工地上的日子一天天过去,郇政华的学习也逐渐有了起色。

那些曾经让他感到无比困难的题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不再那么陌生。他开始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终有一天能够站在重新高考的考场上,为自己拿下一个好成绩。

求学之路

2018年,郇政华再次踏入了考场。

他紧张激动,但更多的兴奋,这让他答题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之后,考试结束后,他就赶紧回到了工地继续干活,他还有家要养。

幸好,他还是得到了一份好的回报,郇政华收到了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也仿佛看到了,那条被遗忘了三十多年的求学之路,再次展现在眼前

可事实上,当他真正走进大学校园时,却发现迎接他的不是轻松和欢喜,而是更大的挑战。

郇政华与周围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校园里的一切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课桌、教室、书本,那些他在梦中无数次浮现的场景;

陌生的是,他的同学几乎都可以做他的孩子,甚至孙子辈的年纪。

因此,在大学里,郇政华是个不折不扣的“稀有动物”。

而校园内,也很快就传遍了关于这个“老新生”的各种消息,大家都对这位大叔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有人偷偷地用手机拍照,有人私下里议论纷纷,还有人直接走上前去询问他来校的原因。

面对这一切,郇政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安或尴尬,他始终保持着那份从容和淡定。

他知道,自己与这些孩子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但他也明白,自己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学习。

然而,大学生活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因为多年没有接触过系统的教育,郇政华在学习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对于他的年轻同学们来说,或许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于郇政华,却是艰难又费力。

课堂上,那些看似简单的数学公式、复杂的建筑原理,常常让郇政华感到力不从心。

由于长时间未接触这些学科,他的思维已不再像年轻时那般敏捷,有时候一个公式的推导,就需要花费他数倍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

为了能跟上进度,他几乎天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反复研读教材,不懂的地方就一遍又一遍地请教老师和同学。

除了课堂学习,郇政华的课余生活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虽然他不常参加同学们的聚会,但他会在每次放假时,就会回到熟悉的工地打工。

对于他来说,工地不仅是赚钱的地方,更是实践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最佳场所。

他将课堂上的建筑理论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边干边学,在劳作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而这也让他在学校的实践课上,表现得比同龄的年轻人更加出色。

大学三年里,郇政华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分一秒,他没有过多的娱乐活动,也没有那些年轻学生间的社交应酬,有的只是不断的学习与思考。

在他看来,这段求学时光比什么都珍贵。

终于,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郇政华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书。

当他站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戴上学士帽、穿上学士袍的那一刻,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张证书,更是对他多年奋斗的肯定。

毕业后的重返工地

然而,现实世界的残酷无情,在他迈出校园的那一刻就开始上演。

他带着毕业证书,满怀希望地踏上了求职之路。

他觉得,自己如今不仅有了学历,还有三十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的背景应该可以为他赢得一个体面的工作。

然而,他很快发现,社会对待一个年过半百的求职者,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机会和宽容。

郇政华认真做了简历,也详细描写了自己的学术成就和工地上的实践经验。

他幻想着,自己应该可以在设计院或者建筑公司担任技术员、施工管理,甚至是顾问之类的职务。

可面试的结果却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了,每次面试时,郇政华总是会被礼貌拒绝。

大多数公司都以“年龄过大,不适合岗位需求”为由,婉拒了他的申请。

就这样,郇政华一次次去面试,又次次被拒绝。

这让他明白,学历和经验固然重要,但在一个追求效率和年轻化的社会中,年龄更关键。

可心中再不甘,他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无法与那些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竞争。

几个月下来,郇政华投递的简历都浪费了,即便有些公司表现出了兴趣,在见面后也大多因为他的年纪而感到犹豫不决。

他看着自己拿到手的毕业证书,再对比眼前的窘境,内心难受不已。

这是他用三年的时间、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成果,然而它不是自己重启人生新篇章的钥匙。

他也开始重新思考,难道自己当初的决定真的是个错误吗?自己如此坚持追求的大学梦,最终换来的只是更深的失望吗?

最终,郇政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回到工地,回到那个他曾经无数次想要摆脱的地方。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在职场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与其在社会的边缘徘徊,不如回到工地,继续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回到工地的那一天,郇政华穿上了那件旧工装,戴上了安全帽,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

工友们看到他再次回来,纷纷开着玩笑说:“老郇,你不是去上大学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郇政华没有多作解释,只安静的埋头苦干。

不过,倒也没有白学,他在大学三年里所学到的知识,让他对建筑有了更深的理解。

面对众多施工,他能清楚地解释为什么要用特定的材料,为什么要按照特定的角度砌砖,这些总算让他好受了一些。

尽管现实让郇政华回到了原点,但他并没有后悔自己曾经做出的选择,因为他知道,自己至少尝试过,努力过。

而且,那段大学生活不仅圆了他年轻时的梦,也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因此,即使现实未能给予他理想的结果,但他已经没有了遗憾。

结语

如今的郇政华,依然每天早早起床,带着工具走向工地。

他依旧是那个踏实肯干的泥瓦匠,但不同的是,他多了几分自信和从容。

他不再为错过的机会感到懊悔,而是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因为他已经懂的,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达成所有的梦想,而在于敢于追梦,并在追梦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郇政华的人生,或许并未因为大学毕业而改变命运,但他从未停止过学习和前行,而这,才是他真正的收获。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8年10月29日 关于《51岁上大学的泥瓦匠》的报道

光明日报 2021年7月13日 关于《大学毕业回工地打工,依然值得尊敬》的报道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