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吴门风华,共绘笔墨新篇!王大夷·孙玉林书画展在苏州举办

文载江南 2024-09-19 16:22:29

9月15日,王大夷·孙玉林书画展在苏州彬龙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两人创作作品各四十幅,涵盖书法、山水、花鸟等主要传统笔墨表现类型。展期至10月8日。开幕当天,众多书画爱好者慕名前来。

一场长达三个小时的学术研讨会将现场的气氛推到高潮,众位艺术大咖从诗、书、画、笔墨等角度出发,从古论今,感慨不断。

苏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徐世平受邀担任今天的研讨会的学术主持,他说:“双人展的形式在如今展览形式中并不罕见,两人的艺术表现相互衬托,相互映照能实现1+1>2的视觉效果,同时希望各位嘉宾能够提出中肯的意见。”

著名艺术家顾荣元表示,两位老师都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富有灵气,可以看出有长期累计的练习和体悟,画面的气象很足,传承了吴门画派的包容万象、淡泊旷达的精神内核,底蕴深厚,未来可期。

苏州国画院院长孙宽感慨道:“其实画家和书法家做展览,在视觉效果上有不同的追求,相对于画家追求画面和谐而言,书法家可能会更加追求笔墨意趣,书法自身的文学魅力。两位的创作中深含吴门画派的‘文气’、‘静气’,搭配上笔墨,给人以丰满充沛的审美享受。”

著名文化学者,苏州散文协会会长王稼句在研讨会上特别强调了不支持将创作界定为“书家的画”、“画家的书”,他说:“这种界定本身就会限制艺术家的眼界、格局和创作范围,自古以来文人画就是看思维、看思想、看情感。对于画家而言,笔墨是自身修为的映照,创作的过程也是充盈自身修为的过程。”

苏州书道馆馆长趙锟认为,艺术家最可贵的就是自由、自在、自得其乐。表达是艺术家自己心中最得意、最有感觉的、最能代表生命气象的笔墨语言。两位艺术家坚持深控传统、依托传统,坚持个性发展,毫不动摇地朝着中国写意画之方向发展,多年来亦步亦趋,努力向上走。希望他们未来可以再锤炼、再提升。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学者陆衡直言两位老师的作品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纯净,稳扎稳打,脚踏实地。作为一个艺术家要有滴水穿石的决心和毅力,笔墨功夫、文人修养都靠积累,才可以做到笔墨随心,游刃有余。

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伟林肯定道,两位作为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的骨干会员,他们的笔墨完全处于随心、悦己而又养心的境界,不需要去迎合、去满足其他人的规矩和审美,这是难得而又珍贵的。仔细看他们艺术全貌的时候,会发现生活的蒙养,发现宇宙的规律,用平常心去对待艺术,自由的同时也要追求个性,这是难能可贵的。

吴门名医葛惠男先生在画展序言的表述中,从中医学者的角度高度评价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葛惠男认为,从作品的谋篇布局与线条结构中,可以感受到气血脉动、元气淋漓与神采熠熠。他称赞两位艺术家若从医,必定也是良医无疑。

彬龙美术馆钱西姿在研讨会上说道,彬龙美术馆的立馆之本一直以来都是接续传统,发展当代,作为中国画创作的‘文人画’自萌芽以来长盛不衰,文人的精神内核和美学观念一直引导着笔墨进步,那种和谐共生,相融相续的态度在当代笔墨中也应该被奉为圭皋,而王大夷、孙玉林两位的作品无不反映着文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相信可以让大家感受到传统与当代笔墨的双重魅力,进而对“文人画”有着更深层次的体悟。

王大夷感谢之余介绍道,这次展览作品有书法,有国画,有拓片,有题诗等形式,是比较碎片化,因为碎片化,反而更能真实的反应本人的一个状态大写意画是以写而生意,大写意的本质就是书法的形象化。书画艺术不是形式语言的单纯的呈现,而是根植传统后的思想表达,它是走心的,它是人文的,说到底它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一种外在呈现,是境界和人格的彰显。外在的东西可以改变,比如材料,形式,色彩等等,但内在精神追求是不能变的,一幅好的书画作品除了笔墨技法以外,更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寄托。

孙玉林也同样感叹道:“书画展是一个形式,借着机会能和老友重逢,欢聚一堂,共同探讨笔墨发展,文人画精神。不是美术专业出身的我,创作大多出于自身的感悟,正是因为这种‘不专业性’,让我挣脱了很多束缚和框架,没有风格的界定和追求,能从笔墨中切实感受对心灵的滋润,思想的宣泄和生活的沉淀。好的作品一定是倾注了真实的情感,能引起人们共鸣的,这也是我一直努力和追求的。”

据悉,王大夷酷嗜篆刻,兼工笔墨,时间积累下的篆刻笔力逐渐沉淀到线条之中。此次展出的花鸟画、书法线条中无不带着浓厚的金石意味,转折、迂回皆刚而不滞,起笔迅速,胸有成竹。画面狂而不燥,一切舒展尽在掌握之中,古朴老辣的线条中洋溢着充沛的生命气象。

而孙玉林的作品更倾向于轻缓慢舒、不急不徐的在山水营造出文人意境。此次展出的以山水画居多,矮屋草舍隐于山峦之间,或藏于竹林草木之中,清幽淡雅,趣味无穷。孙玉林老师从没有接收过正统的笔墨创作学习,生活是他的老师,”妙悟”是基石。画面中的平静淡泊、闲适安稳无不是他对生命的最高体悟而得出的外化,所谓心不离境,境不离心。(张思羽)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