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性?
有一年贵州游学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们总是会提出有利于自身的要求,如果我很快答应,他们就会说:“王老师,你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如果我没有答应,他们就说:“你已经不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了,谭老师才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看来,在他们的小社会里,每个老师都被排名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们其实就是通过“你答应我们的要求,我就喜欢你,评比你为第一名。”这样的评判来控制老师,从而让老师听他们的指挥。可以想见,老师在他们的排名中每天都在变化着。
这个现象是最典型的社会性发展的表现,因为他们发现了人对归属和荣誉的需要。而他们之所以能发现他人的需要,是因为他们自己正处在这种需要的发展过程中。
那么,什么是社会性呢?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群体生活中,如何适应这种群体生活,具体表现为是否具有协作性、利他性,以及在社会群体中的自律和对社会群体的依赖。
蒙特梭利说:"社会生活的魅力在于一个人遇到的不同类型的数量。"也就是说,儿童开始从单一的个体状态走向更加丰富多元的群体中,他们对群体充满好奇,同时,也学习着如何融入到群体中,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的核心,这是儿童走向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
图源:pexels
拉帮结派是发展社会性的典型表现
九岁以上的孩子们还有一个特别典型的表现——拉帮结派。你们是一伙,我们是一伙,还会相互排挤,甚至会孤立某些同学。
这看起来似乎与成人社会中权力斗争的关系表现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是有差别的,他们只是透过这些表现来发展对社会性的认识。
对于处在发展中的他们而言,其实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也就是说他们知道人都有归属和依赖的特性,所以他们会利用这种特性来控制他人,以保证自身有归属、不被孤立,同时满足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被依赖的成就感。
为什么说这样的表现和成人世界的人际交往有所不同呢?
是因为儿童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发展出更加本质和真理性的认识,这就像是个权利游戏,孩子们不断地在当中获得认识和心理上的满足亦或是失败感。最终,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经历以及社会环境中给予的价值引导去发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
所以说,拉帮结派是个关系游戏,而玩这个游戏的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是个游戏,一旦发现这仅仅是个游戏时,发展就会走向更高级的阶段,也就是整合和发现关系的一般性特征,对关系的认知就开始了。
当然,如果无止境地深陷其中玩得不亦乐乎,那么,就出现了成人社会中人们在关系中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等诟病。
图源:pexels
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发展社会性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是至关重要的,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性,而不是仅仅发展人的本能。例如,在我们和孩子学习、生活在一起的时间里,我们之间共同形成了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学生会学习和模仿群体中其他人员、包括同伴的行为,从而确定自己如何做。
孩子们最初是通过环境来学习社会性的。环境中所有的因素都会被孩子潜移默化地吸收到。孩子们虽然没有天生的辨别能力,但是他们内在有一个隐约的判断,这个判断不是来自道德或者理性,而是来自天生对善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一种原始的感受,但是它是真实的、是本质的。这种善的感受,虽然还不是完全地确定在孩子的身上。但是,他们会通过对环境的认识和模仿来确认这个部分。
这也就是说,如果他生活的环境中,人们相处是真诚的,他就会真诚,如果人们是相互支持、友爱的,他就会学会这样对待他人,所以,儿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自然就会习得什么样的社会性。
不论是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还是在课堂上,老师们都要注意对孩子们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总是会特别注意和孩子们之间的平等相处,这种平等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被尊重的个体,一旦他发现你尊重他,他就会变得包容。这个部分不是教的结果,也不需要灌输什么高大上的道理。
图源:pexels
教育戏剧对发展社会性的作用
在教育戏剧课程中,我们会把一些社会性话题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获得体验的同时,还会在这个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说,我们会让学生发现:在群体相处当中,相互包容、相互友爱和支持是多么重要。
在我之前分享过的乌鸦太郎的那个故事里,有学生在班级中受排挤的故事情节。在课程上,老师就让学生去体会那个受排挤孩子的感受,会让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和被排挤的那个学生交流的场景。当孩子们热情地欢迎了对方的时候,大家共同形成的快乐又是什么样的?透过这样反复的体验,能够让孩子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
这个部分其实没有办法完全通过语言来让孩子明白的,甚至让孩子学一篇课文、读一篇文章,我认为都是过于抽象的。当我们把这部分带入到课堂当中的时候,学生就会透过教育戏剧这种特殊的形式获得感受、形成价值观,从而来发展社会性认知。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学生一旦进入到小学阶段,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个体学习的状态,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对成长和发展的考评主要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是成绩。但学生却缺失了在社会性认知上的发展,我在这里所说的缺失是指来自自身体验式的学习,是在团体中合作式的学习机会的缺乏。所以学生们在集体中很难找到自己的角色,既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团体中的他人。
闻是戏剧课堂剪影
而在教育戏剧这种教育形式里,没有一个呈现是由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大家总是需要团体来完成,孩子们是处于一种集体状态,站在集体中的个体的角度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这就特别直观地帮助他们发展了社会性。
《海德格尔宣言》提出:“今天实施什么样的生活价值教育,将决定未来的社会生活拥有怎样的价值。换个角度来说,选择了一种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社会。”
也就是说,社会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孩子们未来将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和群体中。
孩子们对社会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本质关系的认识,经由教育,就会从一个感受认识发展到理性考量中。那个时候的社会,有可能就是友爱、协同的;人和人之间是真诚、互助的;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是简朴、和谐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