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卷飞行汽车,是风口还是下一个坑?

绕车一周 2024-12-20 22:43:17

12月18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全新飞行汽车品牌“高域/GOVY”,同时发布广汽第二款飞行汽车产品GOVY AirJet。自去年6月份正式发布首款飞行汽车GOVY AirCar宣布正式进军“低空经济”领域后,广汽集团还规划将飞行汽车与如祺出行、Robotaxi等一同构建广汽未来的立体出行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也在公众平台预告了一组海报。海报中,赫然是飞机的螺旋桨,并且中间有“大动作”三个大字,下方还有2024年12月21日的时间,让不仅猜想此次签约或与飞行汽车领域相关。

在低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作为低空经济的主要载体“飞行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尤其是汽车企业,除开汽车与飞行汽车在技术、制造等方面融合度颇高以外,对于汽车企业而言在极具内卷的竞争下为了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展开差异化竞争,布局飞行汽车成为另一蹊径。

但需要注意的是,低空经济领域确实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的挑战,车企涌入该赛道成败难辩。

车企蜂拥入局

当前,飞行汽车尚处于发展初期,按不同构型方案、动力类型、组合模块分为多种产品形态,各类技术路线正处于并行发展阶段。

无疑,车企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和希望。

根据中车网统计,目前我国车企布局飞行汽车的不在少数。据悉,小鹏汽车是国内最先布局飞行汽车的车企,并且已经在上月完成了全球载人首飞。这对于飞行汽车的发展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验证了产品技术的成熟度和安全性,同时也标志着国内车企在飞行汽车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除此之外,广汽集团、长安汽车也在飞行汽车领域动作频频,前者刚发布了第二款飞行汽车产品,后者则是在前不久的广州车展宣布未来五年内计划投入超500亿元布局海陆空立体交通方案和人形机器人,更是于近期将公布新进展。

吉利控股集团近期在低空经济领域同样动作频频,2017年11月收购了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中文名为“太力飞车公司”)的全部业务及资产,近期又计划通过注资约6.88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飞行出租车初创公司Volocopter的85%股份,同时还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进展,旗下品牌沃飞长空(AEROFUGIA)在低空智慧交通飞行器研发与商业化运营领域表现活跃。

早些时候的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在其展厅展示了一款奇瑞飞行汽车,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飞行汽车是原型机,目前正在研发中,已成功试飞,试飞距离大约80公里,奇瑞宣称“可以为大家实现打飞的的梦想”。

除此之外,一汽集团早已在此领域深耕,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李丹此前在采访中透露,一汽集团的飞行汽车样机将在今年底推出。“这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大家拭目以待吧,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风口!”

市场前景广阔

“这么多企业包括车企都在布局低空经济,说明飞行汽车这个市场开始热起来了”业内资深汽车人感慨道。遥想几年前,飞行汽车概念刚刚出世之时,被很多人认为是“无稽之谈”,车企布局更被视为“好高骛远”。以较早入局的小鹏汽车为例,布局飞行汽车一度被外界视为是拖累其盈利的“罪魁祸首”。

而如今,业界对飞行汽车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飞行汽车被认为是集聚新能源、航空、新一代信息、新材料等创新技术于一体的革命性交通工具,并在诸多应用场景中催生出新生态和新模式,已成为主要国家竞相布局的新赛道。

低空经济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千米低空,万亿市场,中国经济新引擎”。有关机构研究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到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政策层面也在不断释放利好消息。

早在2021年2月,中国政府就已经将“低空经济”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一年后,交通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部署飞行汽车研发,突破飞行器与汽车融合、飞行与地面行驶自由切换等技术。”

2023年10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航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eVTOL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鼓励飞行汽车技术研发、产品验证及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并推动低空经济基础支撑体系建设;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11月18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六个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和重庆。

业内人士对此指出,将600米以下空间的飞行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的试点,是促进低空飞行器量产落地的重要举措,将对飞行汽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制约与瓶颈

专家认为,飞行汽车虽然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但其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待解决,制约实现“从0到1”跨越。

首先是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这是首要制约因素。飞行汽车的关键系统包括动力系统、飞控系统、机载系统。在这三部分中对布局企业提出了关于高性能电动化动力技术(电池、电机)、高比推力分布式推进技术、轻量化技术以及智能行驶技术的挑战和难点。

其次是产品标准和认证法规缺失,亟待建立。飞行汽车作为新型飞行器,技术新颖且复杂,现有飞行器或汽车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对其不适用。例如,技术标准方面,飞行汽车无法完全依照汽车标准的要求设计,也缺乏可直接采用的民用航空器标准,需要建立新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测试试验方面,飞行汽车产品的测试项目、测试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适航认证方面,需要获得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单机适航证,以及运行许可证,审核评估时间长,认证复杂。

再有就是配套设施、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参考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十余后的努力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目前仍处于待完善以及普及中。更不提飞行汽车相较于新能源汽车更为复杂,需要的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更为繁琐和庞大。

最后是使用场景和商业化有待探索。飞行汽车应用场景为低空、点对点,虽然噪声远比直升机小,但城市上空运行频次密集,对城市环境、居民生活的影响尚未可知。另一方面,飞行汽车因为制造成本、研发成本以及维护成本都过高的原因,如何进行商业化落地,让企业达到盈利目的,仍是企业直面的难题。

当然,更多的挑战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但从诸多车企涌入飞行汽车赛道即可预见,未来飞行汽车或将成为当下汽车行业的发展缩影,最终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用产品和实力说话的。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