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薛岳最信任的参谋长,却因写错一封信,差点被老蒋下令毙了?

观今品古 2024-10-31 03:32:10

前言

作为薛岳最为倚重的参谋长,吴逸志以其非凡的战术能力与战略眼光,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尤其是在长沙会战中,更是辅弼功深,大放异彩。

可没多久,吴逸志就惹上了“麻烦”,只因写错了“一封信”, 吴逸志不仅被蒋介石免去了职务,还险些被枪毙。

幸而在薛岳的力保之下,吴逸志这才保住了性命,不过他的军事生涯却也因此遭受了重创。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山不在高,有仗则名”

吴逸志家中五代业儒,其父吴少蓬更是前清的贡生,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子集,对吴逸志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逸志毕业于保定军校,这所学校培养出了大批的军事指挥人才,他的同学中不乏日后的名将,如叶挺、薛岳、顾祝同等。

自军校毕业之日起,吴逸志便矢志不渝地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步伐,先后担任大元帅府警卫团的连长、黄埔军校教官等。

说起来,吴逸志与薛岳算得上是老朋友了,1920年,那时两人同在陆军部队,薛岳是机枪连连长,而吴逸志则是中尉排长,那一年,两人都是24岁。

历经两次东征、南征及北伐战争的洗礼,吴逸志的军事指挥才能愈发炉火纯青。

国民政府为了进一步提升军事人才的素养,选派吴逸志前往德国深造。

在异国他乡,他不仅刻苦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还自费游历各国,深入考察西方的文化精髓与军事战略,极大地拓宽了视野。

1934年,吴逸志在父亲的提议下,创办了一所极具现代意义的小学,这所学校打破了地域与性别的界限,只专注于培养知识。

吴逸志不仅亲自参与学校的筹建,还动员亲朋好友共同助力,这所学校现如今仍旧存在,就位于广东的丰顺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逸志在薛岳的力邀下,来到了第九战区担任参谋长,两人终于再一次并肩作战。

薛岳有一个绰号——“老虎仔”,这源于他能力之强,战斗之勇猛。

在陈炯明叛变向总统府进军时,薛岳在枪林弹雨中将孙中山、宋庆龄护送到了安全的地点,颇有些来去如风的猛虎之势。

两人的性格那是天差地别,相对于吴逸志来看,薛岳的性格显得相对急躁,吴逸志则是一副沉稳内敛的模样。

两者性格迥异,却能在战场上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在薛岳冲动之际,吴逸志能很快地就能让薛岳平静下来。

随着日军的脚步渐渐逼近,城市相继沦陷,“南京大屠杀”发生后,日军狂妄地叫嚣,声称在“一个月内夺取并控制南昌”。

薛岳和吴逸志冷静分析,果断决策,调集十万大军,在德安北部山地布下了“反八字剪形阵”,成功封锁了敌人的交通线。

在这场战役中,冈村宁次为攻占麒麟峰,不惜使用毒气弹,中国军队虽伤亡惨重,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最终夺回了麒麟峰,守住了阵地。

1938年10月10日,万家岭之战落下帷幕,中国军队以数万敌军的歼灭战果,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美梦。

万家岭一战,吴逸志此生难忘,甚至在回忆录中也提到了当年的惨状:万家岭遍地都是战士们的血迹,尸体推积如山。

战斗结束后,薛岳与吴逸志在巡视战场时,就看到了这令人心碎的一幕,吴逸志将薛岳的痛苦尽收眼底,指着面前的山峦,幽默地说道: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看这话得改改,改成‘山不在高,有仗则名’才贴切嘛!”

吴逸志的这番话,一扫战士们低落的情绪,是啊,正是这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身先士卒的战士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如今的胜利。

战士们不禁表示:“这个字改的妙,这样一来,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记得这些英雄,不会忘记万家岭这一仗的!”

“老虎仔”薛岳与抗日名将吴逸志

1939年,日军向长沙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企图将第九战区的主力一举歼灭。

薛岳与吴逸志采取的战略是“后退决战”,经过二十多天的浴血奋战,日军在这场拉锯战中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退回至战前的防线,败下阵来。

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消息传来,蒋介石兴奋不已,特意从重庆飞往湖南,亲自嘉奖薛岳与吴逸志。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军官,他当即决定成立战干团,并委任吴逸志为教育长。

吴逸志将自己在战场上的实战经验娓娓道来,结合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教导学员们如何将战术灵活运用到实战之中。

1941年,日军再次集结兵力,向长沙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势。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薛岳与吴逸志再次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

但遗憾的是,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日军破获了作战指导方案,中国军队一度陷入被动。

但将士们并未气馁,迅速调整战略,重振士气,最终成功逆袭,将日军打得落荒而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对长沙发动了第三次进攻,并狂妄地宣称势必攻下武汉,要“到长沙过新年”。

这一次,薛岳与吴逸志采取的是“天炉战法”,这是薛岳创立的战术。

所谓“天炉战法”就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战术,这种战术将兵力分散成网状据点,通过侧击、尾击、伏击等多种方式不断消耗日军的战斗力。

最终,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日军损失惨重,死伤高达五万余人。薛岳也因此一战成名,被日军誉为“长沙之虎”。

只因错写“一封信”,差点被老蒋枪毙

长沙会战后,当众人还在为会战的胜利欢呼雀跃时,吴逸志却显得尤为冷静,他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审视着这场战役带来的影响。

的确,长沙会战的胜利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振奋了军队的士气,但吴逸志则冷静地剖析着国内外的形势。

于是,他以笔为剑,将自己与战争及军事理论的感悟凝聚成文字,出版了多部军事著作。

其中,《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更是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剖析,成为了后来军事活动的宝贵参考。

不过之后只因写下了“一封信”, 吴逸志不慎陷入了困境,不仅被蒋介石免去了职务,还险些被枪毙。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吴逸志基于对当前局势的深刻洞察,撰写了一份《关于美国加强亚洲作战的方案》的意见书。

在这份意见书中,吴逸志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在纵观国内外的局势后,吴逸志主张在沿海的福建、浙江等地开辟新的战场;

同时在印度、缅甸等地对日军实施反击,以此达到牵制敌人、歼灭其有生力量的目的。

这份意见书一出,立刻引起了国民党军内众多高级将领的广泛关注。

如白崇禧、张治中、陈诚等人纷纷对吴逸志的战略构想表示赞赏,就连蒋介石也不由得赞叹其独特见解。

看到自己的战略构想得到如此多的肯定,吴逸志信心倍增,又赶忙制定了一份英文版意见书,将其交给了盟军。

一向从谏如流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了好几遍,他很欣赏吴逸志的战略构想,并对此高度重视。

事后,罗斯福特意给吴逸志去电表示肯定,并告知已经着手按照这一构想去制定相关的战略方案了。

从全局来看,这无疑是向胜利再近了一步,吴逸志自是高兴,连忙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蒋介石。

本以为会得到蒋介石的赞赏,却不成想等来却是蒋介石的勃然大怒,自己不仅被免去了职务,还被交由军法执行总监部查办。

实际上,如果从大局来看的话,吴逸志的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是非常有利于亚洲战场中国战区的。

但如果从蒋介石的角度来看,先不说吴逸志的这一战略构想,先说他的这一行为,显然触动了自己的“逆鳞”。

蒋介石当时正与美军驻华代表史迪威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两人之间产生了不小的矛盾与冲突。

蒋介石正为此发愁,想着用什么办法将史迪威给弄走呢,而作为自己的下属吴逸志竟私自与美国总统罗斯福来往。

蒋介石当然不会容忍,对吴逸志就一句话:“交军法执行总监部查办!”

吴逸志是薛岳最信任的参谋长,他自是不会坐视不管,他在中极力周旋,力保吴逸志,他这才保住了性命。

吴逸志虽然活了下来,但军事生涯也因此断送,被免职的他,含恨回到了老家反省。

结语

在军事领域,吴逸志面对日军的多次侵袭,他总能冷静分析局势,与薛岳等将领紧密配合,制定出克敌制胜的战术。

无论是首次长沙会战中的“后退决战”,还是后来“天炉战法”的巧妙运用,都充分展示了他在战场上的智慧与胆识。

他善于从实战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战术,为中国军队的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将自己的实战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年轻军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员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中国军事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战斗结束后,吴逸志没有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冷静地审视着这场战役的深远影响。

他明白,战斗的胜利振奋了军心,但战争形势依然复杂多变。

因此,他选择以笔为剑,将自己的军事见解和感悟凝聚成文字,撰写了多部军事著作,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他的才华并未始终得到赏识,反而因一封意见书而陷入了困境,这封意见书,是他对珍珠港事件后局势的深刻洞察,也是他对美国加强亚洲作战方案的独特见解。

不过却因自己与罗斯福总统的直接交流,成为了蒋介石眼中的“背叛”。

吴逸志因此被免职,甚至险些丧命,尽管最终得以保住性命,但他的军事生涯却因此断送,令人唏嘘不已。

参考资料

《丰顺县志》第七篇人物:吴逸志.广东省情网

《吴逸志:具有世界眼光的抗日儒将》. 晶报

同仇敌忾:“老虎仔”薛岳与名将吴逸志并肩战长沙. 凤凰卫视

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参谋长——吴逸志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