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前,一位老太来寻失联多年的儿,陈赓:这小子现在是师长

江湖上的历史录 2024-08-16 22:58:51

1949年3月,陈赓所率领的四兵团奉命挺进长江北岸。在行军途中,部队途经湖北麻城、黄安一带,许多将士的心情变得格外激动。麻城和黄安是当年红四方面军的老根据地,如今,红军将士们打回故乡,这一消息激起了当地百姓的热情,他们纷纷涌上街头迎接部队,同时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

在这次行军过程中,许多战士得以与失散多年的家人团聚,其中就包括未来的少将徐其孝。

徐其孝出生于1914年,湖北麻城的大河铺村。他成长在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时期,14岁时,受革命热潮的感染,毅然告别家乡,加入了陈赓将军领导的革命队伍。因为年龄尚小,他首先加入了童子团,但凭借出色的表现,很快升为童子团团长。

1929年,徐其孝加入了共青团。次年,16岁的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成为了队伍里一名备受瞩目的“红小鬼”。在鄂豫皖艰苦的反“围剿”斗争中,徐其孝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迅速成长为成熟的基层指挥员。年仅20出头的他就已经是红31军的一位营级政委。

徐其孝跟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参与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攻斗争。1935年,徐其孝随红四方面军踏上了漫长的长征之路,成为了一名“老”革命。抗战时期,他奔赴山西,成为决死一纵队的队长,并在陈赓的太岳军区担任“决一旅”25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太岳地区的反“扫荡”斗争。

在解放战争中,徐其孝屡次立下战功。洛阳战役中,他率领28团从城西展开进攻,经过顽强战斗,全歼守敌,28团5连荣获“洛阳英雄连”称号。淮海战役中,他率部牵制黄维兵团,为大部队南下布置好口袋争取了时间,并成功将敌人引入包围圈,为全歼黄维兵团立下大功。凭借着卓越的战功,1955年,徐其孝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8年,黄维兵团试图北上救援被围困的黄百韬兵团。陈赓决定利用敌人的急切心理,将其引诱至浍河以南地区伺机包围歼灭。在南坪集阻击战中,徐其孝指挥11旅顶住了黄维兵团的三次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他果断调整防御部署,并在夜间发动袭扰,成功牵制了敌军。

就在战斗最激烈时,陈赓司令员亲自打电话给徐其孝,要求部队连夜撤退至浍河北岸。徐其孝起初以为陈赓对他的战斗能力不信任,急切地表示:“司令员,我们誓死守住南坪集!”陈赓笑着解释说:“老徐啊,不是让你们撤退,而是因为兄弟部队已经赶到,现在正是围歼黄维兵团的最佳时机。”徐其孝听后,立刻明白了上级的意图,迅速下达了撤退命令。第二天,黄维兵团误以为我军溃逃,果然一头栽进了陈赓精心布下的包围圈。

黄维被俘后表现得十分傲慢,然而见到陈赓后却泄了气,承认输给陈赓不冤枉,还打听道:“南坪集阻击我的人是你的旅长吗?此人用兵有方,完全可以当军长!”陈赓笑着回答:“你说的是徐其孝吧,不过他只是个副旅长。我手下的几个旅长,每个都能当军长,只不过是我们解放军的军长!”

1949年3月25日,四兵团途经麻城北面的一个小村庄——大河铺镇。徐其孝得知这一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激动,因为这里正是他阔别多年的家乡。然而,当他回到村里时,昔日的家园已变成废墟,只有六户人家残存。他发现自家也不复存在,家人去向不明。

就在徐其孝寻找家人的同时,一位盲眼老太太也在寻找自己的儿子。老太太拦住部队,焦急地问道:“我儿子叫徐其孝,他还活着吗?”士兵们听到这个名字,立刻意识到这位老太太就是徐师长的母亲,便赶紧将她送到陈赓司令员那里。陈赓亲自安慰老太太:“你放心吧!你儿子不但活着,还当上了师长。”

接到消息的徐其孝匆匆赶到司令部,见到母亲的那一刻,他泪流满面,激动地喊了一声“娘!”虽然母亲已失明多年,但她依然能认出儿子的声音。母子相拥而泣,徐母诉说着这些年遭遇的磨难,徐其孝听后心如刀绞。然而,渡江战役在即,他不得不忍痛告别母亲,选择继续履行自己的革命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徐其孝将母亲接到身边,尽心尽力赡养,以弥补多年的缺憾。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已年过六旬的徐其孝仍然主动请缨奔赴前线。战争胜利后,他第一次向媒体展示了自己胸前的30余道伤疤,并自豪地说:“这些伤口就是我一生的军功章。”

1997年,徐其孝在成都病逝,享年83岁。他用一生的战斗和奉献,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