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唐玄宗祈求长生不老的投龙简,见证过大唐盛世,经历了抗日时期的动乱,如今藏于贵州

南兮的人文游记 2024-09-15 18:52:43

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存世唯一的投龙简,上面刻着帝王的生辰八字,写满了古代天子渴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这枚投龙简见证过大唐盛世,见证过封建社会的终结,经历过旧中国的山河破碎,经历过抗战时期的枪林弹雨,也见证了文物守护者的赤诚之心。

(唐玄宗投龙铜简|拍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什么是投龙简?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唐玄宗在上面写了什么?1600多年前帝王派人在南岳衡山上投的龙简,最后是怎么跑到贵州去的?

你好哇,我是南兮!我们今天来讲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唐玄宗投龙铜简。这枚铜简见证了唐朝帝王对道教的虔诚信仰,也让人们对道教投龙仪式的研究,有了可以凭据的实物材料。

(唐玄宗投龙铜简|背面)

投龙简是一种道教仪式,源于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祈愿者将恳求神灵保佑的心愿刻在一枚简上,再派人投往名山洞府,以上达神灵。这样的简一般同时有三枚,一枚投入名山以谢天官,一枚投入地下以谢地官,还有一枚投入水中以谢水官。

投龙仪式所用的信物包括金龙、玉简、金钮等,头发等。这些信物也各有寓意:简上书心愿,龙负责驿传,钮代表歃血,青丝意为割发。

在目前存世的帝王投龙简中,最有名的有两枚。一个是武则天投于中岳嵩山的除罪金简,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枚唐玄宗投龙铜简。

(武则天金简|拍摄于河南博物院)

在今天湖南衡山水帘洞“天下第一泉”瀑布右侧的石壁上,有一处由宋代李亘题写的石刻:“羽客下棋处,金龙曳尾处,宝箓浮水处,投金龙玉简处。”这方石刻记载了唐代皇帝投龙求寿的历史。

公元738年,唐玄宗53岁生日前一个月,在长安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道教斋醮仪式,之后派人前往天下名山洞府投送龙简。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枚,就是投放于湖南衡山水帘洞中的水简。

“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李隆基,本命乙酉,八月五日降诞。夙好道真,愿蒙神仙长生之法。谨依上清灵文,投刺紫盖仙洞。位忝君临,不莸朝拜。谨令道士孙智凉,賫信简以闻,惟金龙驿传。 太岁戊寅六月戊戌朔廿七日甲子告文。”

大致意思是,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李隆基,自幼喜好道教,希望获得长生不老之术,因自己无法亲自朝拜,特派道士孙智凉等人带信前往紫盖仙洞投信。

(投龙铜简正面拓片)

这里写明了祈求人及其生辰八字,所求为何,以及派谁去投。所投刺的“紫盖仙洞”又叫水帘洞,是朱陵大帝的道场。信中的“孙智凉”是一位一百多岁的道士,供职于皇家道观肃明观。

铜简的背面刻着3行51字:

“内使朝散大夫行内侍省掖庭局令上柱国张奉国,本命甲午八月十八日生。道士涂处道。判官王越宾,壬寅八月七日。傔人秦延恩。”

背面文字写明了当时一起去投放龙简的人及其生辰八字,说明当时选谁去投也是很严谨的。不仅如此,投龙简的长度、宽度、厚度以及书写行数都暗合五行之道。‍‍‍

(唐玄宗投龙铜简|背面)

既然是古代帝王投放于湖南衡山水帘洞中的祈愿简,最后是怎么被发现的?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在贵州省博物馆里?

在清朝道光年间,这枚投龙简在水帘洞下的投龙潭被当地人捞出,几经流转,1915年被南京古物保管所收藏。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古物保管所的文物随故宫文物一起南迁,这枚铜简也一起被移到了贵州安顺的华严洞中避难。

1944年,日军入侵贵州独山,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安顺华严洞中的故宫文物随即迁往四川。但因为南京仍处于动荡中,南京古物保管所原本的文物就移交给贵州省政府保管,这枚铜简就留存安顺民众教育馆。1953年,贵州省博物馆成立,此简入藏贵州省博物馆。‍

如今这枚铜简就静静地驻立在贵州省博物馆内,它经历过大唐盛世,经历过抗战时期的颠沛流离,也见证了家国危难时期文物守护者视国宝如生命的典守精神。

0 阅读:9